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一刀一枪拼出一等公爵,放眼大清仅此一人耳

2023-02-26 17:05:06

嘉庆元年正月,爆发了川楚白莲教起义,朝廷调遣大军镇压,嘉庆帝乃至太上皇乾隆伸长了脖子在京城等候着前线的捷报。

然而数月以来,八旗、绿营军队屡屡受挫,起义军迅速蔓延各省。乾隆一方面下旨严责前线将领,另一方面又发出了由衷感慨:“使海兰察在,此贼不足平也!”

乾隆在这一关系国家存亡的时刻,没有想起傅恒、阿桂、福康安,而是独独念出了海兰察的名字。由此可见,海兰察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大清第一猛将海兰察

有清一代,凡异姓封公爵者,皆出自名门,他们依靠祖上的功业或承袭世职、或以侍卫入仕。唯有海兰察出身低微,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一刀一枪拼下一等超勇公的爵位。

海兰察出身低微,但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流淌着祖上好战、勇猛的血液。海兰察属鄂温克族,世居黑龙江上游。与满洲相比,鄂温克族居住生活的条件更为艰苦,这也让海兰察打小就练就了不怕苦、不怕死的性格。

鄂温克族与达斡尔、鄂伦春所组成的索伦部,是清代八旗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没有之一。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索伦部归附后金,被编入八旗,满文老档中将其定义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之意)。从后金时期一直到乾隆朝,索伦部八旗骑兵,几乎参与了清王朝每次重大的战役,且以擅打攻坚战闻名于世。

海兰察就是索伦部的佼佼者,乾隆二十年16岁的海兰察以索伦马甲(步兵)的身份从征蒙古准噶尔部。首战便斩获敌首五人,因功晋为骁骑校。

乾隆二十五年,海兰察积功被授予一等侍卫。其后他跟随阿桂南征北战,每经战阵皆勇冠三军。

乾隆中期,海兰察善战已是满朝皆知,官职也随战功不断提升,跻身一品大员行列。不过海兰察仍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士兵,每次作战身先士卒,凡有最难啃的骨头,第一个下口的便是海兰察。

据文献记载,海兰察“每遇战阵,兵既接,公乃敝衣布帽,乘骑绕自贼队后,然后集兵攻之。或以数十骑闯入贼队,左右射之。”

乾隆皇帝爱才惜才,海兰察每次班师回京,他都会亲自召见并叮嘱他身为主将,切莫以身犯险。但海兰察听不进去,只要到了战场,就刹不住自己的性子。

野史记载,海兰察对于战场有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说他在开战之前,总是叮嘱士兵不要喧哗,然后趴在地上仔细闻听。据说他听力极佳,十余里外便可得知敌方有多少兵马。

更绝的是,海兰察的鼻子也有如神来之笔,只要在战场上一闻,便可知敌军数量多少,距离远近。
论打仗谁都看不上,只服阿桂一人

海兰察能打不假,可他生性傲慢,从来不轻易服人。什么傅恒、福康安,在他眼中不值一提,唯独对阿桂心悦诚服。

这是因为海兰察跟随阿桂的时间最久,也是阿桂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加上阿桂本人善谋军机,调度有方,不仅是海兰察,就是其他人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乾隆五十二年,爆发了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以福康安为主将,同时以海兰察为副将。福康安出生贵族豪门,在军中的资历远不如海兰察。为此乾隆担心海兰察不服福康安。

事实也是如此,海兰察心中确实对福康安有意见,起初也是出工不出力。不过福康安也识相,作为主帅每次决策时都要虚心请教海兰察,见福康安有意示好,海兰察也有了体面,这才甘愿听他的调遣。

可以说,福康安一生的功绩大多是海兰察替他打出来的,台湾也好、西藏也好,若非海兰察亲冒矢石,他岂能建功立业。

海兰察也有自身的缺陷,在乾隆眼中他只适合作为副手而不宜为帅,这也是海兰察的悲哀。从历次战事来看,海兰察从未担任过主将,这也与喜欢冲锋陷阵,出身寒门不无关系。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战力而言,清代没有一个人能与海兰察相提并论,故而称其为大清第一猛将是没有异议的。

海兰察以一个普通的马甲身份,最终得以获封一等超勇公,这在清代也是独一份。而且他死后,几个儿子的表现也很不俗,皆以骁勇闻名于朝。

其长子安禄随征川楚白莲教起义,最终在四川殉国;次子安成,美如冠玉,表面看就是一个斯文公子哥。可是他在林清之变时挺身而出,斩获贼首无算。

海兰察的女婿岳祥也是一位以武力着称的人物,据说他自娶了海兰察女儿后,便秉持岳父的家训,以为国杀敌为荣。

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去世,乾隆帝下旨赐谥武壮,又念及他在军中武功卓绝,曾四次被列清朝紫光阁御功臣的绘像之列,牌位入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