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将其上司打的满头血,在他死后说:死了也好

2023-01-16 17:05:07

194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经毛主席指示,陈毅、粟裕将军指挥在山东临沂打响了孟良崮战役。

这场战役耗时三天,最终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宣告了最终的胜利。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直接扭转了我军早前在华东地区战局的颓势,迎来了欣欣向荣之势。

而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也在这场战役中被当场击毙,他作为蒋介石颇为信赖的虎将,曾在抗日战争中打了不少胜仗,深受老蒋的喜爱。

当张灵甫被击毙的消息传开后,有一人却显得极为慌张,迟迟不敢去面见蒋介石,这个人就是张灵甫的上司汤恩伯。

然而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三令五申下,汤恩伯只能去到南京面见老蒋。

蒋介石在见到汤恩伯后不顾还有其他众多将领在场,竟直接让汤恩伯当众跪下。

随后还拿起手杖直接击打汤恩伯,直打得他满脸是血才终于停了下来。

要知道这汤恩伯在抗日战争中打了好几场硬仗,也算是老蒋身边的“股肱之臣”,为何会遭受如此对待?

甚至在1954年,汤恩伯的死讯传来后,彼时已经败退台湾的蒋介石还说了句:死了也好。

为何老蒋当年会在孟良崮战役惨败后暴打汤恩伯,汤恩伯和张灵甫的战死又有何关系?

得力干将

张灵甫一直是老蒋的得力干将,1903年张灵甫出生在陕西长安县,20岁那年他凭借着真才实学考上了北大历史系。

然而三年后,家境贫寒的张灵甫无力再支撑北大高昂的学费,最终只得遗憾退学。

从北大退学后,张灵甫和同学一起加入国民二军驻豫军官训练团。

生逢乱世,张灵甫认为或许闯荡部队会是时下最好的机遇。

1926年秋季,张灵甫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迈出了他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其出众的学识和拔尖的军事才能,毕业后张灵甫很快就升任国民革命军21师排长。

在北伐战争中,这位年轻的排长同样表现出色,北伐结束后,他也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团长。

出身黄埔、参加过北伐,这两项特殊经历足以让张灵甫高枕无忧,然而他亲手犯下的杀妻惨案,差点就此埋葬自己。

1935年,张灵甫在回乡探亲时突然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这件事一经爆出震惊了世人。

吴海兰的哥哥一举将这事告到了西安妇女协会,势必要这个杀妻恶魔付出代价。

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对张灵甫颇为看重,曾屡次派他去围剿红军,对这么个“得力干将”他一直很维护。

可现在面对着全西安人民的怒火,而张灵甫对于杀妻一事始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蒋介石只能将他送往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之后张灵甫被判处了十年的刑期,可在蒋介石的安排下,他入住了“模范监狱”未曾受过半点牢狱之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以抗日需要将领为由将张灵甫从“模范监狱”里调了出来。

为了掩盖他之前的杀妻罪行,老蒋还将他的名字从张钟麟改成张灵甫,任命他为第74军副军长。

为了一个张灵甫如此大费周章,足见老蒋对其之重视。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灵甫果然没辜负蒋介石的期望,他率领的部队在抗日战场作出了不俗的表现。

1942年6月,他率58师在衢州与日军大战三日,月中时便已将瓮安收复。

11月在常德会战中,他更是带领部队将黄石、九溪收入囊中,将日军打的节节败退。

1944年5月,张灵甫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与敌军40师团长久作战,数次解决国军的困境。

而前方的捷报每一次传回到国民政府,都令蒋介石欣慰不已,看来他这一步险棋真是走对了。

1945年,日本天皇宣告日军全面投降,抗日战争终于胜利。

而在南昌会战、湘西会战、武汉会战等众多战役中有着不俗表现的张灵甫,也升为74军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曾经的“阶下囚”再度成为了国民党众多军官中的佼佼者,而老蒋更是数次当众夸赞张灵甫。

“虎将勇猛,可堪重任!”
解放战争打响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曾经有过短暂的“和谐期”,两党的领导人在重庆共同商定了和平共处协议。

然而不久后,蒋介石打破了两党之间好不容易的和平,再次发动起国共二次内战。

幸好中共众多地下党员一直在密切关注国军动向,堪破了蒋介石等人的阴谋,才不至于使得解放军在战场上失了先机。

解放战争打响后,老蒋再度派出张灵甫这员猛将,希望他能再创抗日时期的辉煌景象,可没想到虎将这次却再也威风不起来了。

1947年5月,张灵甫被任命为整编后的74师师长,率领3万余人奔往山东,与华东野战军开启了斗争。

而国民党在山东地区的指挥官正是汤恩伯,这汤恩伯和张灵甫在国民党的党派斗争中,早就不睦已久。

汤恩伯比张灵甫年长3岁,政途可比张灵甫顺遂不少,他曾是国民党元老的部下。

曾经的留学经历,祖籍江浙、加上国民党元老的提携,让他得以直接成为国民党高层人员。

张灵甫曾在基层稳扎稳打多年,后来才靠着过人的军事奇才获得老蒋的器重,而汤恩伯的征途则可以用一步登天来形容了。

对于这样一个上司,心高气傲的张灵甫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两人在暗地里没少较量。

可张灵甫怎么也没想到,他一生效忠于党国,最后却死于国民党的内部斗争中。

1947年,张灵甫率领74师赶往山东等地时,国民党大部队已经顺利占据了鲁南地区,开始准备继续率部队向鲁中地区挺进。

随后,国军发现他们所到之处解放军总是连连撤退,汤恩伯齐聚手下将领,一起制定了趁胜追击的计划。

然而就在汤恩伯等人还在详细探讨,怎样能够快速将鲁中地区的解放军一网打尽的时候,他发现74师的张灵甫已经抢先一步出发了。

汤恩伯这下可气够呛,张灵甫不听令擅自行动,不是在打自己这个上司的脸吗?

于是汤恩伯连发几封电报,要求张灵甫:停止前进,等待后面大部队。

此时的张灵甫,已在前几次的胜利中受到鼓舞,自然不愿等大部队来抢自己的功劳,反而下令:74师快速前进,不许耽搁。

张灵甫一心盼着大捷,朝临沂孟良崮地区挺进,殊不知正是中了陈毅、粟裕将军的战略撤退。

陈毅和粟裕将军早已在孟良崮地区设下众多陷阱,就等着这张灵甫的74师自投罗网。

他们早已打听清楚,张灵甫因早前的战功自视甚高,和其他部队早已积怨已深。

且74师设备精良全部是美械设备,被称为“五大主力”之一,如果能将74师一举歼灭,必能大大挫灭敌人早前嚣张的气焰。

5月13日晚,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带领下,利用临沂蒙阴复杂的地势情况,开始围歼74师。

张灵甫此时才知中计,可当下的环境只能硬着头皮作战了,他一面负隅顽抗,一面派人向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寻求援助!

虽然第一兵团剩余部队距离74师尚有两百公里,但只要汤恩伯第一时间支援,也还是来得及的。

张灵甫眼看74师伤亡惨重,只得退守等援军,可这援军左等右等就是不来。

他疑心是通讯兵未能突围,开始加派人手,却始终等不到援军。

5月15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发动最后总攻,从四方一拥而上将74师的主要阵地全部占据。

在鏖战一天一夜后,16日下午74师人员所剩寥寥无尽。

而躲避起来的最后一个团也在搜捕中被歼灭,为首的张灵甫也被当场击毙。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击了蒋介石手中最精锐部队,更让蒋介石大呼:“这是剿匪以来最痛心、最惋惜的一件事。”

当蒋介石知道74师的全军覆没与汤恩伯有关时,他更是怒不可遏,当即要求汤恩伯回南京。

原来,当时汤恩伯并不是未收到张灵甫的求援,他在收到74师的求援后却表现得不急不慢。

“他张灵甫不是一向自视甚高吗?连我这个指挥官的话都不听,现在知道急了?”

“这次不挫挫他的锐气,他就不知道厉害。”

是以,即使收到再多的求援,汤恩伯也未曾派兵增援74师。

直到南京政府知道临沂地区的惨状,汤恩伯才开始动身前去支援,然而此时远水已救不了近火。

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张灵甫早已被击毙,身死魂灭。

张灵甫被击毙,老蒋暴打汤恩伯

汤恩伯在蒋介石的滔天怒火中终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硬着头皮回到南京述职,等待承受蒋介石的怒火。

那天,蒋介石在国民党国防部南京军事会议上,当着众多将领的面,喝令让汤恩伯跪下。

汤恩伯自知理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随后蒋介石将电报摔在汤恩伯面前,厉声道:“给我念!”

这封电报正是张灵甫生前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上面清楚写明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面临的窘境。

“孟良崮地区战况恶劣异常,友军久久不至,74师恐将全部阵亡,学生恐再难得见校长,弹药不必再投,汤恩伯等人应负全责。”

汤恩伯怎么也没想到,这张灵甫死前还告了自己一状,他一边念着电报上的内容,一面汗如雨下。

等到最后一个字念完,蒋介石突然上前将其一脚踹倒在地,拿着手杖就开始暴打汤恩伯。

在场多位国民党将领无一人敢出声制止,现场充斥着棍棒痛击血肉之躯的声音。

汤恩伯更是被打的头破血流,连连求饶:“委员长饶命,委员长饶命。”

蒋介石发泄一通后,丢开了早已染满了血的手杖,对汤恩伯呵斥道:“给我滚出去,别让我再看到你。”

1947年6月,汤恩伯被蒋介石撤职。

1949年1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最激烈的时刻,无人可用的蒋介石再度想到汤恩伯,任命其为京沪京北总司令,让其严守京沪杭地区。

然而这一次,汤恩伯依然不敌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中,他所率部队主力悉数被歼灭。

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军沿着长江解放江南大部分地区,曾经不可一世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在1949年4月23彻底覆灭。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和一众国民党残部依然贼心不死,他们潜往台湾休养生息,数次想要反扑大陆。

然而在新中国一派繁荣的景象、人民对于共产党的爱戴中,他们的阴谋只能付诸东流。

汤恩伯在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蒋介石表面上给了他个闲职,私下却处处掣肘他。

1954年5月汤恩伯因胃病前往日本治疗,然而不过一月后,他就在日本一家医院去世。

对于他的死因外界有说是胃癌晚期,药石无灵,也有说是因为日本医生的蓄意谋杀,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而在汤恩伯身死的消息传回台湾后,蒋介石的反应也很是耐人寻味。

他面无表情说了句:“死了吧,死了也好!”

看来蒋介石还对汤恩伯害死名将张灵甫一事耿耿于怀。

在他看来要是没有孟良崮战役的惨败,他的精锐部队不会就此折损,或许张灵甫能为自己打更多胜仗,自己也不至于屈居于一方小岛。

张灵甫之死有他自身狂妄自大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汤恩伯的拒不援助。

两人同为一朝之臣,却为了争夺功劳,在战场上将军令当儿戏,足见国民党内部之腐败。

蒋介石晚年回首往事,总觉得是别人误了自己的大业,却没想过正是国民党内部的党派林立,从基层至上的腐败才造就了这一切。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