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大国梦碎,但很多人低估了印度卑鄙手段

2022-12-31 17:05:0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秉承着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但不得不对某些国家无理的边境挑衅进行自卫反击战。

1962年中印两军在西藏地区爆发了一次时间很短,却对印度后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边境战争。

此战彻底击碎了印度的世界大国之梦,可印度政府为挽回其战败的影响用尽了卑鄙手段。

但是仗是从来都不可能靠嘴来打赢的,印度1962年没有占到中国便宜,60年后的今天同样也只能一次次在边境冲突中被打得头破血流。

自卫反击战

中国一直致力于边境和平,印度侵占藏南却倒打一耙污蔑中国

对于1962年中印冲突的由来,就不得不当年英国殖民者给中印两国制造的“麦克马洪线”问题。

中印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汉朝两国就借道西域有了文化交流。

但由于客观原因1947年印度独立之前,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只有一条传统习惯线。英国殖民者在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上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代表密谋,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划走了中国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之后无论是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还是新中国政府,都坚持认为中印边界线只能在传统习惯性的基础上加以谈判,决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自卫反击战

然而印度政府无论在1962年之前还是几十年后的今天,都在国内外舆论界把自己包装成中印冲突的“受害者”。

在印度精英看来英属印度控制地区就是今天的印度版图,藏南地区被英国人划进地图里就是印度的天然领土。

还有人分析当时尼赫鲁在“大印度联邦”思想的蛊惑下企图建立一个制霸亚洲的大国,故而妄图侵占整个我国西藏。

从1950年开始印军利用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垮台,而新中国未能控制西藏的时机逐步蚕食藏南地区,到1954年时甚至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

那一时期解放军驻藏部队只能控制少数大城市和交通线,对漫长的中印边境根本鞭长莫及。而周恩来总理从联合发展中国家对抗美帝的角度考虑,积极努力同印度建立友好关系而暂时搁置了边境争议[1]。

周恩来

于是印度政府就想当然的认为新中国默认了印度的领土主张,中国后来否认“麦克马洪线”就是侵略印度。

而有些学者从印度政府当时的内政角度考虑,认为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冲突完全是源于其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败。

印度独立之后由于政府缺乏管理工业系统经验,1950年印度的工业产值甚至低于1941年。

1951年后印度借鉴了苏联经验开始搞计划经济,到1956年时其“一五”期间的工业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可到了“二五”时期印度政府制定计划操之过急,大上重工业项目导致工农业发展失调。

1958年印度居然出现了工农业生产下降,政府外汇储备锐减债务大幅增加的经济危机。

印度

面对国内一团糟的经济和此起彼伏的罢工,总理尼赫鲁为首的印度精英束手无策。

最后他们居然试图像列强那样走靠对外侵略转移国内视线的道路,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印会在1959年8月首次爆发边境冲突。

此外印度精英一度将原噶厦政府控制的西藏视作其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1959年中国在西藏推行土改让其感受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

于是印度政府在战前一面在国内给民众灌输“藏南是印度固有领土”的观念,一面又在国际社会打造自己“爱好和平”的形象。以至于中印战争到现在过去60年,在某些国家仍然存在“中国侵略了印度”的舆论市场。

边境冲突

战败之后反而自吹自擂,反复宣扬“再战必胜”威胁中印边境和平

1962年当毛主席最后下决心狠狠教训印度之时由于两军之前之前没有交流过,故命令前线部队“要把印军当作国民党的二流部队去认真对待”。

可当东线打响之后我军战士才惊讶地发现,从来没见过这么不经打的敌人。

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到28日共9天,第二阶段从11月16日到21日共6天。也就是说双方实际交战仅仅15天,印军就被我军完全歼灭了3个旅、基本歼灭了3个旅。

我军以伤亡1400多人的代价,共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2]。

毛主席

无论是比较伤亡人员、交换比还是武器物资的损耗,印军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英国媒体甚至这样形容逃跑的印军:“就像成群结队的非洲羚羊一般,浩浩荡荡,壮观无比!”

但神奇的是当中国主动撤军之后,印度政府竟在国内制造“自己本可以打赢”的谬论。其认为首先印军对中国军队的“偷袭”毫无防范所以才会初战失利,然后中国又突然撤军导致印军刚刚做好决战准备有劲使不上。

他们的依据居然是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印度军力的80%都放在了印巴边境,整个中印边境地区仅有20%的军力处在绝对劣势。

当然这种观点自然是非常荒唐的,因为1962年虽然解放军总数接近500万但在整个西藏地区驻军仅有3万。

印巴分治

可许多印度精英由此认为若是双方提前约定好交战时间,在约定好的交战地点;如打擂台那样进行当面锣、对面鼓的较量,印军绝对不可能失败。

这种近乎自我催眠的狡辩,与当年功德林里许多许多国军战犯“有本事重打一场”如出一辙。除了过嘴瘾外若真的再打一场,这些精英肯定选择会第一个逃跑或投降。

由于印度从来就不是我军的主要假想敌,我军于11月21日主动停战并后撤。并释放全部战俘,归还全部缴获的印军装备。

可我方的这一善意长期被印度媒体解读为解放军心虚,害怕做好准备的印军大举反扑。

事实上受制于恶劣的后勤补给条件,我军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跟印军打消耗战。许多人到现在还质疑为何当时解放军打赢了,却又退出了藏南地区。

藏南地区

根本原因是不到一个月就会大雪封山,而印军背靠其人口稠密的恒河平原。

若我军坚决不撤军而是要再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控制住藏南,印度就可能拉出百万大军来拼消耗于我不利。

但是神奇的是某些印军将领就是抓住中国主动撤军这一点大作文章,叫嚣在下一次中印战争中“一定能够一雪前耻”。

当然从1975年到今年印军每一次主动挑起边界冲突都会被我军打得一败涂地,现在连印度中央政府都不想在边境惹麻烦了。

印军

为泄愤迫害关押华侨没收其财产,无理扣押我迷路战士拒不道歉

尽管1962年我军赢得光明磊落,却在无意中害了在印度的广大华侨。历史上尽管隔着喜马拉雅山,但是印度与西藏之间的商贸往来却非常频繁。

当年英国殖民者之所以能够在西藏上层中培养庞大的亲英势力,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就是从印度运送物资到拉萨要比四川便利的多。

据统计1962年时大约有4万华人和华侨在印度生活,周恩来总理每次访问印度时都会受到当地同胞的热烈欢迎。

然而从1958年印度为转移经济危机而对中国发起边境挑衅以后,印度政府就开始以莫须有的“间谍罪”迫害华侨。

周恩来

1962年解放军连战连捷使印度几乎面临从未有过的亡国危机,战场上的失败加上民间恐慌情绪终于让印度政府有理由将大约4000名华侨无理关押。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印度政府公然推翻了自己制定的《国籍法》;新的《外国人登记法》蛮不讲理的规定即使这些华侨已经获得了印度国籍,只要其父亲或母亲国籍为中国人就作废。

有人认为印度如此不顾国际准则抓捕华侨只是因为此战中其并未俘虏一名解放军士兵,故而希望用近4000华侨换取近4000被俘的印度军人。

可即使这样的做法“有情可原”,印度政府却将这些无辜的华侨关进了环境恶劣的集中营。

到这些人获释时个个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大约20人因疾病没能活着走出来。在我军释放全部俘虏且证明这些华侨并没有间谍嫌疑之后,印度政府依然将他们的财产和银行存款全部没收。

印度

据统计仅在新德里就有149户华侨的房子被强行没收,几代人的辛苦积累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尽管印度政府的强盗行为根本于法无据,之后几十年华侨多次起诉印度政府要求赔偿损失却均被其法院蛮横拒绝。

在中印关系有所缓和之后我国政府才得知华侨遭遇印度政府无端迫害的情况,先后分四批接了2000人回国安置在华南地区。而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双方已经彻底结束冲突之后,我方战士王琪在巡逻时迷路误入印度境内被其抓捕。

这让之前被俘几千人的印度似乎找到了挽回面子的办法,先以“间谍罪”将其关押7年;后将王琪流放在偏远山区监视居住,并无理阻挠其与我国大使馆联系。2002年后经过中国外交部艰难的努力,王琪老兵才在2017年回国见到了亲人。

对比我军在1962年和之后数次边境冲突中给予印军俘虏与伤员们的人道主义关怀,印度政府无端迫害华侨、扣押我迷路士兵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战场

为实际利益彻底放弃“不结盟”,在列强间左右横跳反而拉大同中国差距

如果说迫害华侨由于只是“印度内政”尚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关注,那么印度政府公然放弃其吹捧数年的“不结盟”国策就彻底成为了一个国际笑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世界整体被分成了美国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

印度由于其远离美苏本土又能控制印度洋的重要航线,故成为了美苏和其宗主国英国的拉拢对象。

1947年时印度的工业产值、铁路里程和国民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当时尚处在战乱中的中国。以至于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精英有了一种其为第三世界老大的错觉,也正是在这样狂妄的大国心态之下印度政府才发起了“不结盟”运动[3]。

名义上是号召新兴国家不参与美苏争霸,实则妄图利用他们让印度变成地方霸主。

尼赫鲁

有人认为1962年中印战争导致印度国内的“亲华派”彻底消失,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但问题是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关系好坏,从来不取决于什么情怀而是取决于利益或冲突。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有共同对抗战略利益时苏联国内也有相当数量的“亲华派”,但从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高层就几乎全部主张对华强硬。

在1962年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低且中印之间无法直接进行陆路贸易,因此中印两国几乎不存在基于共同经济利益上的亲密合作。印度当时之所以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支持中国,是基于一种拿中国当“不结盟运动”中小弟的心态。

因此一旦当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实力且中国不能容忍其在南亚地区肆意欺凌邻国时,从官方到民间之前的对华友好氛围就会彻底消失。

尼赫鲁

1962年印军惨败后尼赫鲁也放下了印度“不结盟”盟主的身段,卑躬屈膝地同时向美苏求援。两大列强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都迅速给予印度装备上的支援,可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已经事实上放弃了“不结盟”。

但后来印度却又不甘心做美国或苏联的小弟,其在左右逢源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把两家都得罪了。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才使苏联全力援助中国“156项目”实现工业化。

印度在1962年后也曾经考虑亲美,但鉴于巴基斯坦同美国的亲密关系加之印军在1962年的拙劣表现被美国嫌弃。

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订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但苏联对印度亲近欧美的行为一直充满警惕。

印军

尽管后来印度耗费巨额外汇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战斗机、坦克和枪支弹药,但却从来没有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

“冷战”结束之后印度军购干脆在美、欧、俄之间反复折腾,并没有提升其军队整体战斗力反而妨碍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可神奇的是直到今天印度的莫迪政府又做起了依靠美国同中国争夺亚洲主导权的美梦,却不想想美国从来没有真心拿印度盟友。

目前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只有中国才能带领他们建立一个公平又和平的新世界,印度在新世纪连往日的辉煌都保持不住更别提什么大国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