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对越反击战我军万炮齐发,刘昌毅大怒:净放空炮,你们领导该撤职

2022-12-31 17:05:08

1979年为了反击越南在边境地区的挑衅,我国政府被迫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

就在反击战打响的当天刚刚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的刘昌毅中将,就从炮声中发现我军存在众多问题。

正是刘昌毅亲临一线及时调整部署,才减少了我军因为自身问题造成无谓的伤亡。

那么刘昌毅将军有什么过人的品质,为什么他在战争打响前才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呢?

刘昌毅

“死而复生”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征战生涯屡立大功被邓小平夸赞

1978年中央军委决定要在广西与云南发动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却向中央主席邓小平提出要他的老搭档——时任南京军区顾问的刘昌毅,来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并协同前线指挥。

对曾经担任129师首长的邓小平来说,刘昌毅的故事实在是太熟悉了。

他1914年生于今天湖北红安县,1929年就加入了红四方面军。他可以算是出生在邻县麻城的许世友将军同乡,更是从红军时代经历几十年革命战争考验的老战友。

两位将军同样出身贫寒、英勇善战,光明磊落、刚正不阿[2]。

此外两人喝起酒来非常豪气,到今天坊间仍有许多他们的传说故事。

邓小平

尽管刘昌毅只读过三个月私塾参军后却得到了当时红12师师长陈赓的赏识,并将其在很短时间内就提拔为副营长。

以至于刘昌毅后来曾经这样吹嘘自己:“我的老师是黄埔一期生,那我自然是黄埔再传弟子啊。”[3]

1934年在惨烈的万源保卫战中刘昌毅亲自到第一线与敌人血拼突然被一颗炮弹击中,刘昌毅当场被炸断一只胳膊在野战医院躺了好几天竟没了呼吸。

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经去世便将其草草安葬,幸好通信员胡少荣给他放入佩枪时发现刘昌毅的手还能动弹。

就这样刘昌毅竟然“死而复生”,一时间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段佳话。在后来战斗中刘昌毅全身多处受伤却依然每战身先士卒,战士们甚至称其为“猛张飞”。

刘昌毅

事实上刘昌毅的本名叫“刘昌义”,而且在红四方面军和129师时期敌我阵营皆知他的这个名字。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昌毅的部队活捉了敌暂编15军的一名军官,当得知敌军军长也叫“刘昌义”后,刘昌毅大怒果断改了名字。

更让邓小平印象深刻的是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之后,刘昌毅奉他的命令只用一天就攻克宿县切断敌补给线。随即刘昌毅又率第三纵队参与了双堆集战斗,并活捉了敌12兵团司令官黄维。

尽管黄维后来在功德林中一贯被视为顽固不化的典范,但是在当年刘昌毅请他吃饭时却亲口称赞刘昌毅:“能败我者,必能败江南之国军。”

待淮海战役结束庆功宴上,邓小平这样称赞刘昌毅:“他是一名战将,打仗时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邓小平

亲自到前指批评部队打空炮,及时修改作战部署大幅减少我军伤亡

建国后刘昌毅曾经在1973年10月到南京军区司令员成为许世友的副手,可仅仅两个月毛主席亲自下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新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见刘昌毅年过60且身体羸弱,就不再安排他担任具体工作而是成为了顾问。

调任广州军区司令的许世友对此安排满腹牢骚,终于在1978年底说动邓小平派刘昌毅去到广州军区当副司令员。

刘昌毅一听又能打仗自然非常高兴,但却非常严厉的要求南京军区不准派人送他。

正在南京军区领导为难的时候他的儿子刘晓琨团长正好回南京探亲,于是就亲自送老父亲到广州上任。但是到了广州才知道许世友已经抵达南宁,于是作为前线副总指挥的刘昌毅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部视察我军战备情况。

许世友

刘昌毅相信任何高明的战术原则都离不开“知己知彼”的前提条件,所以部队首长必须到前线查勘地形并了解敌情。

他对其它指挥员反复强调:“战争是硬碰硬的大事,战前的侦察结果绝不能造假!”“只有战前多流汗,才能在战时少流血。”“祖国把成千上万优秀的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对国家负责,对万千家长负责!”

2月16日刘昌毅和他的警卫员何英富离开前指乘坐一辆吉普车到达某军军部,此时反击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天色已晚何英富正发愁去哪里为他安排住处,刘昌毅却要求就在边境附近的一间农舍入住。二人进去后发现空无一物,刘昌毅就卸下门板当床铺。

刘昌毅等

2月17日凌晨我军万炮齐轰,何英富被惊醒之后看到南边燃烧的的天空大呼过瘾,可是刘昌毅却坐在门板上一言不发。

然后他突然大怒要马上赶回前线指挥部,何英富只得马上起身随他而去。

要知道刘昌毅最让官兵们佩服的作为高级指挥员不但能够身先士卒,而且在许多危急时刻都能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从容。

有人形容他是人称“四不走”将军,“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这不是讽刺他非“酒足饭饱”不行动,而是赞扬他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

甚至有一次侦察员报告敌人上来了他仍然下令埋锅做饭,大家都吃饱后才下令出发。可这一次刘昌毅竟然表现得极为焦虑,肯定是前线出了大事。

战场

来到前指之后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正在部署下一步作战行动,刘昌毅却马上命令他停止炮击。

周德礼参谋长回应这是上级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刘昌毅大怒道:你们的现在是打空炮,再不停下你们的领导都该被撤职。

待天明之后炮兵观察员传回的报告显示,之前的炮击的确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刘昌毅愤怒地对前指的将领们说:

你们在地图上所看到的目标是一处有大量洞穴的山地,敌人又不是傻子。你们最开始开炮时他们就躲了起来,后面的炮弹全被白白浪费了。而且当我军步兵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之后,炮火还不停止难道就不怕伤了自己人吗?

周德礼参谋长等人这才认识到自己所制定计划与实际存在严重脱节,不得不佩服刘昌毅仍然拥有清醒的头脑。

战场

战斗打响之后刘昌毅又带着何英富视察了指挥部附近的一处医疗点,然后他要何英富每隔几个小时就向他汇报前线的伤亡情况,很快发现我军的伤亡有些超过了预期。

刘昌毅却再也受不了只在战线后面听汇报,他清楚认识到我军已经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而且此次对越作战主要战场皆为热带丛林地区,正好是我军几十年来作战经验的空白。

很快前指也收到一堆坏消息:有的师步炮协同不到位,有的师竟然不严格执行命令。

同时各单位还出现了沟通不畅,后勤保障不及时等问题。

战场

心急如焚的刘昌毅马上与在南宁指挥所的许世友通电话并联名给军委发了一份急电,要求马上召开作战检讨会议并得到批准。

刘昌毅不顾危险只带着何英富来到龙州的水口边检站,并要求前线的将领都要赶到边检站开会。

在简陋的临时会议室里刘昌毅认真同前线将领研讨开战之后所遇到的情况,汇总之后果断下令各部由大队穿插改为小队渗透。

同时针对前线部队反映沿山下的道路行进时遭遇越军地雷埋伏,甚至被敌人架在山洞中的重机枪所伏击的情况,刘昌毅果断命令部队尽可能在山上走,这样用来伏击山下道路的敌兵反而成了被我军伏击对象,大幅减少了前线我军的损失。

许世友

在我军攻克谅山之后中央军委下达全军后撤的命令,然而刘昌毅却认识到后撤很可能会出现比之前更严重的危机。

一方面我军在进攻时以强打弱,取得胜利之后难免许多干部战士会出现精神懈怠的情况。

同时越军师承我军擅长游击战,一旦发现我军后撤很可能会派出小分队进行骚扰或偷袭。他命令副参谋长焦玉山亲自到第一线去布置后撤工作,结果焦副参谋长麻痹大意居然自己被越军伏击。

回到指挥部后刘昌毅狠狠把他批了一顿,却也给其他人敲了警钟减少了无谓伤亡。

焦玉山

亲自布置哨所保广西边境稳定,晚年终于魂归大别山家乡

由于在很长历史时间我国和越南都是友好同盟,中越边境并没有设置很好的边防体系。因此在我大军回撤之后为防备敌人反扑,中央军委下令迅速设置大量的边防哨所与检查站。

刘昌毅虽然年纪大又受过很多伤,却坚持到每一个哨所去视察。

有人提出他只需要在地图上画个圈,让下面的师团去落实就可以。但刘昌毅却对当年有些人在地图上瞎指挥,给红军造成极大损失记忆犹新。

因此他在50天之内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哨所,在广西十万大山吉普车开不上去的地方他就步行十几公里。在刘昌毅的精心布局下我广西边防经受住的考验,越军只能去云南方向继续进行边境战争。

刘昌毅

从前线返回之后许世友亲自宴请刘昌毅,两位老战友最后一次把酒言欢。

1984年考虑到自己年龄和身体原因,刘昌毅向中央提出辞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之职。中央希望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昌毅却主动提出应该把岗位让给年轻人。

1988年刘昌毅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中央军委对他几十年革命生涯的高度肯定。

晚年的刘昌毅虽然饱受伤痛折磨却他牵挂着党的事业,为研究党史和军史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1991年11月刘昌毅将军病逝于广州,总政治部按遗愿将其骨灰葬在了黄麻起义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