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李敖临终叮嘱儿子李戡:我看不到中国统一了,帮我实现它

2021-11-17 17:05:06

这段时间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中有着这样的一个小细节,在宋时轮将军号召士兵们入朝作战,保家卫国的时候,他的背后有着这样一行字“一定要解放台湾”,引起了很多人的唏嘘。

在我们欢庆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同时,台湾地区也已经与大陆事实分离72年之久了。

在这期间,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涌现出了很多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爱国人士,大陆这边自然不必赘言,相信如今的14亿中国人都想早日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台湾这边,我们自然绕不开李敖。

李敖

李敖是个众所周知的“狂人”,一向以敢“骂人”,敢于辛辣地揭露一切被世人所知。年轻的时候和国民党在台湾的高压统治斗争,并且因此两度下狱,老了之后依然锐气不减,又以笔为矛,将自己又投入了反对“台独”的事业。

前一件事他成功了,后一件事他还未能见证到,便匆匆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战的世界。

在临终前,他把儿子李戡叫过来叮嘱道:“我看不到中国统一了,帮我实现它”,对于这样一个奋斗了一生的老人来说,言语间的落寞可想而知。

爱国之心,古今皆然,作为后继者的我们,又怎么能让先辈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呢?

李戡

良师为灯,我行我心

李敖和很多那个年代大陆去往台湾的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境遇:出生于大陆,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极为深切的感情,但总是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得不因为政局的风云变幻,远走台湾。

李敖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在当时东北全境早已经沉沦在伪满和日本军队的控制下,充满着浓厚爱国热情的李敖的父亲李鼎彝为了不当亡国奴,毅然地带领着一家人远迁到北平。

可是时局变换得实在太快,他们一家刚刚迁到北平后不久,日本人便打进了宛平城。尽管命运弄人,但是李敖父亲这种骄傲的爱国热忱,坚定的意志品质,无疑深深地打动了当时年幼的李敖。

李敖

一个战士可以死于命运,但是绝不可以屈服于命运。到了49年的时候,李敖随着自己的家人又搬家了,来到了刚刚回归中国怀抱不久的台湾,进入了省立台中一中读二年级。在那里,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良师,严侨。

我们知道,李敖一生都是个充满着桀骜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向某个人服气。在他读一中的时候,就因为一中的老师很多人都是从大陆过来的,有着极为深厚的政府背景,李敖经常戏谑他们“此马来头大”。

严侨的“来头”也不小,他的爷爷是近代大名鼎鼎的严复,极为有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侨

严侨本人也极为优秀,精通英文和日文,并且还在学校里教授着数学和生物,是难得的西式人才。在他这些身份的包装下,他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共产党人。

当时的李敖也处在一名学生的苦闷之中,对于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多有抵触,便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这位自己十分信任的老师。

要说人和人之间彷佛像是有着天然的磁性一样,这种信任李敖当时也没有多想什么,但是事情往往发生得就是这么巧合。

李敖

在这位良师的引导下,李敖大量地阅读了许多西方思想家的书籍,并且逐步地形成了关于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反对强权,坚持正义和自由成为了他一生的信念。

严侨教会了他很多,而这最后一课,是严侨用自己将近十年的自由教会他的。在严侨被捕的那天晚上,李敖再次见到了他的恩师,面对一旁早已悲伤的难以自己的学生。

严侨冷静又坚定地告诉他:“我和一些青年人冒险、吃苦,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远景,所以我做了共产党。我志愿偷渡过来,为我的信仰做那最难做的一部分。”

李敖

尽管难做,尽管知道前路坎坷,但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当初一直坚持的

那份信仰,又有什么事是做不得的呢?当一个人的精神底色充满着这些力量的时候,李敖才成了那个我们心中永远不会退缩的战士。

在台大毕业后,李敖开始向《文星》供稿,在他的文章里,到处充斥着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批判,不断地向社会呼吁要求“言论自由”,国民党当局很快便查封了《文星》,李敖也进入了国民党的监狱。

这些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斗志,出狱后,李敖的文章更是密密麻麻,从司法黑暗到冤假错案。从官场的相互勾连到政治的不公开和不透明,他一直在战斗着,未曾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妥协。

李敖

他的父亲可以为了不做“亡国奴”这个朴素的愿望毅然决然的迁往北平,他的老师可以为了自己所坚持的信念下狱,那么他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自然不会退缩。

有这样一则轶事,很能说明李敖这个人的坚定之处。在创办《文星》的那段时间里,他据说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他早就做好了随时准备入狱的准备。

能够牺牲在自己追逐理想的路上的人是极为幸运的。

李敖

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倒塌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李敖在这件事情上的关键作用。面对着丧心病狂的一次又一次查封,李敖没有屈服,他一直在为自己坚持的事情而努力着,他从不后悔。

时至今日,国民党在台湾已经沦落为在野党,早就没了当初说一不二,趾高气扬的样子了,李敖也不讳言,曾表示自己赢了。可是赢了之后呢?国民党是倒了,可是却放出了一个更加恐怖的怪物,那就是“台独”。

当时很多人都在想,李敖还骂得动吗?他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他的书已经没有人敢去查封了,他一直倡导的民主选举,司法透明,好像也都落实在政策上了,好像一切都随着新党的上台而出现了改变。

李敖

可是台湾的现状还是原来那个台湾,换了个政党好像也并不能改变什么。台湾每年还是要向美国交纳大笔的军购费用,台湾还是未曾回到祖国的怀抱,岛内换了一批又一批政治人物,可是政治的黑暗却依然是未能改变分毫。

李敖接着拿起了笔,只要有问题存在,只要他还能写,他就要把这些问题赤裸裸地说出来。

关于对美军购,李敖毫不掩饰地讽刺道“给美国做狗还要自己掏钱买骨头”,并且落实在行动上,带着催泪瓦斯大闹军购会场,关于岛内政治生态的恶劣,李敖更是多次在会场驳斥那些老议员,把他们一个个都驳斥得面红耳赤。

李敖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李敖更是寸步不让,李敖也曾想竞选过台湾省领导人,他的施政纲领的第一条便是“和平统一”。

陈水扁早年也跟李敖搞过出版,喊李敖为大哥,当陈水扁“台独论”出来后,还是尊称他大哥,但这时李敖却不屑一顾,不留情面地痛骂了陈水扁并就此割席。

根据李敖的回忆,他永远忘不了在他年幼的时候日本人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在路上行走的样子,从那时起,热爱祖国变成了他一生不变的信仰。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忘记日本人带给中国的沉重灾难。

陈水扁

在李敖声名鹊起的时候,日本人因为不想承认对台湾慰安妇的罪行,便想了个坏主意,决定通过亚洲妇女基金会出钱安抚,就相当于是一次封口费。

台湾社会舆论顿时哗然,看出了日本的险恶用心后,纷纷要求拒绝,而李敖却考虑到当时的很多慰安妇急需这笔钱,因为她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但是出于民族感情,日本人的“嗟来之食”又怎么可以接受!

李敖当即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画艺术品全部拿出来,进行义卖,并将所得的钱款全部捐给台湾籍慰安妇,恳求她们在得到日本政府正式道歉之前,不要接受来自日本民间的任何捐助。

他从始至终,都无愧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慰安妇

父子相承,执着如一

李敖自己是个坚定的爱国者,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他的儿子李戡也在其出色的教育下,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统派”。

这在现在看来更是难得,毕竟在台湾如今的教育环境中,又加上大量的改教材,年轻一代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绿”。

李戡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在台湾教育体系中长大的学生,他在自己的青年时代便对台湾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不少的质疑。

比如民进党曲解历史,美化侵略,比如有意避开中国史的介绍,特别是“五四”之后的中国史,种种这些问题,他都亲身体会过,甚至曾多次多次进出教材编译馆希望能进行一些改变。

李戡

他说:“教科书的内容会影响人的一辈子,我认为这是最严重的。”这种不满,也造成了他极度渴望前去祖国大陆学习中国文化,并且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成功地从台湾进入了北大念书,此举也得到了李敖的大力支持。

在多年的批判性教育的熏陶下,李戡也成为了台湾有名的“统派”,对于民进党所鼓吹的“假自由”“假民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意识到解决台湾政坛的良药只有统一,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018年3月18日,战斗了一生的李敖与世长辞。在临终前,他叮嘱着儿子,“我看不到中国统一了,帮我实现它”。

李戡

这样的情景很难不让人想起宗泽在临终时大呼三声地“过河!过河!过河!”,想起辛弃疾临终时疾呼的“杀贼”,更想起陆游那首绝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李敖是带着遗憾走的,而幸运的是,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如今的李戡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台湾不断地做着大量的工作,不断地在蓝营和绿营奔走,呼吁着统一的必要性。作为一名九零后,他的分析往往鞭辟入里,直接打在别人的痛点上,父亲的遗志,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我们在赞扬李敖先生铮铮铁骨的同时,也不由得为他感到了惋惜。台海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化让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反倒让他的文学成就显得有些贫瘠了。

李敖和李戡

正如杨澜所评价的“有着满腹的经纶,却不得不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在许多无聊的人和无聊的事上耗损大量的光阴,对于李敖来说也许是一种遗憾和无奈吧”,如果,台湾早一点统一,那么我们又可以期待更多了。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是中国突破美国战略包围圈,扭转旧的国际格局的纽扣,更是维系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一环。

虽然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和平统一也一直是两岸人民的美好祈愿。一方面,我们仍不放弃和平统一的希望,不断地通过沟通渠道向台湾释放善意,通过经济交流使两岸日渐成为一个整体。

和平统一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李戡所一直强调的“不独不统”的台湾现状,大陆的战机也已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屡屡出现在台海上空,对台喊话也越来越强硬,“绕台”也已成为“新常态”。

实际上,台海统一的主动权早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

尤其是在当前岛内台独势力不断膨胀,美国也屡屡介入的情况下,孤悬海外72年之久的台湾岛的回归,更显得困难重重。有的时候也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武力行动,来让两岸统一的进程绝不至于脱离了航向。

统一

足足七十二年之久的分别,我们又怎能继续拖下去,将问题留给下一代呢?

当年为了解放台湾而准备的宋时轮兵团后来不远千里开赴了朝鲜,在那里书写了别样的篇章,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五星红旗飘扬在台湾岛上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杨澜,朱冰.展现一个真实的杨澜和她眼中的时代真相 《一问一世界》[J].杭州(周刊),2019(14):59.

[2]潘佳瑭.李敖:政治边缘人[J].统一论坛,2017(04):24-25.

[3]闫俊文,文笛.李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J].台声,2018(0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