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被确诊癌症晚期,当年多才多艺字画被西泠印社收藏。生命尽头她写下这4个字

2020-10-17 17:00:02

安宁、平静——

自从确诊胰腺癌晚期后,俞阿姨已经许久没有动笔了。这一次她接过笔墨,将所有澎湃的心绪最终归于这四个字。


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或许结局无法改变,但体面从容地走完最后的路,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胰腺癌对内脏损伤很大,但我还可以捐出角膜,让其他人看到光明。最后的日子里,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能歌善舞,字画被西泠印社收藏

当年的才女被确诊胰腺癌晚期

年轻时的俞阿姨,是个十足的才女。

她曾获得杭州市象棋比赛女子组第六名,她的字画被西泠印社收藏,对水墨画、诗词颇有研究,会拉手风琴,喜欢唱歌,最喜欢的歌曲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俞阿姨年轻时旧照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一纸检查报告戛然而止:胰腺癌,晚期。

当生命无可避免地走向凋零,才情似乎也走到了巷角。长期的住院生活里,没有了墨香,没有了音乐,有的只是身体和精神双重的痛苦…

由于病情恶化无法根治,俞阿姨主动找到了江干区安宁疗护中心,希望在这里舒适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不要过度抢救,我不希望多受罪; 第二我希望可以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刚来的时候,俞阿姨因为病痛感到生不如死,有时痛到尖叫,面部狰狞,状若疯狂。“我已经被疼痛折磨得失去了尊严,每天痛苦嘶喊让我觉得自己‘斯文扫地’,剩下的生命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地的鸡毛。”

她最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国庆长假,大家在病床前一起陪她唱

周薇霞,江干区人民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肿瘤科主任。作为一名“文艺女青年”,同样喜欢弹琴、看书的周薇霞在日常交流中隐隐感受到了俞阿姨的落寞。

除了用镇痛治疗帮助俞阿姨做到无痛睡眠之外,此后每天,周薇霞都会去俞阿姨的病床前,花一定时间与她进行交流,从音乐聊到书法,再谈到诗歌这些和病痛治疗不相关的话题,却疗愈了俞阿姨的心灵。她的脸上重新泛起了光彩。



然而,生活毕竟不像艺术那样总是充满诗情画意。虽然基本控制住了疼痛,但俞阿姨的生命扔在无情地走向倒计时。

10月3日,俞阿姨再次爆发疼痛。正值国庆中秋假期,周薇霞接到消息后立即从永康赶回医院,对其进行治疗。每况愈下的俞阿姨,让周薇霞深感不忍。她想为俞阿姨准备一份惊喜。

生活需要仪式感,而对俞阿姨来说,对于她爱好的尊重,就是最好的仪式。 于是,周薇霞特意组织了安宁疗护团队来到俞阿姨的病床前,送上了象征两人友谊的一束花,还送来了宣纸和毛笔。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还提前练习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陪着俞阿姨一起合唱她最喜爱的歌曲——

“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我出生于百合花开,而周主任是在蔷薇花开时出生。这束花只有我们两个可以看懂。”俞阿姨接过安宁疗护团队前来慰问送的鲜花,粉色的百合与蔷薇亲密相依,她笑得格外明媚。

让患者最后的时光,温暖有质量

是安宁疗护工作的使命

“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位患者走得更舒心,让他们生命最后的时光,不是延缓,而是提高质量。 ”江干区人民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党委书记吴晓明说。

事实上,安宁疗护,这个专业术语是近两年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作为杭州市开展安宁疗护的第一批试点,去年10月江干区人民医院成立了安宁疗护中心。

一个新兴学科建设会带来很多观念上的冲击。对于安宁疗护,很多人存在着不解,甚至是误解。


不少患者家属认为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治疗,以为进入安宁疗护中心就是“等死”,是对患者的一种不负责;而有的患者家属则觉得,既然已经没有了生的希望,那在安宁疗护中心和在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何不让患者落叶归根,在家里度过最后时光。

“安宁疗护并不等于不治疗,只是将治疗的重点从治愈转移到解除疼痛。” 周薇霞介绍,为此,在医疗团队方面,除了常规的医生配置,安宁疗护中心还安排了心理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等,多方面保障患者的临终治疗。

此外,除了患者本身,安宁疗护还将患者家属纳入关怀的对象范畴。若患者与家属意见存在分歧,或存在家庭之间的矛盾,安宁疗护团队会通过组织家庭会议的形式来缓解矛盾,从而达到相对一致意见;若有的家属无法面对亲人的离去,情绪上存在不稳定,安宁疗护团队还会对患者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帮助他们接受别离。

今年6月5日,杭州安宁疗护工作开始在全市铺开,要求各区至少明确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

在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能感受到温暖,是安宁疗护工作的使命。

每年十月份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疗护日 ”。

今年十月份的第二个周六,是10月10日,正是昨天。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旨在庆祝和支持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事业发展的联合行动日。

每分每秒,都有生命在逝去。如果死亡已成既定的事实,近在眼前,我们要如何面对?

临终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似乎很难高质量地活着。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不余遗力的抢救对延长生命周期的用处并不大,反而徒增身心痛苦。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将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让终末期的病人选择更体面、更舒适地告别,让逝者了却遗憾从容离去,是否更能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最后一刻,你仍然是那么重要!”诚如安宁疗护创始人桑德丝所言,“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然逝去,但也会尽一切努力,让你好好活到最后一刻!”

或许,这就是临终关怀,最好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