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元代着名书法家吴镇五幅笔势遒逸炉火纯青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2023-12-31 17:05:05

(公元1271年——1368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旋即征服西夏,灭女真,出兵西域,直至东欧,最后灭掉南宋,于1271年建立元朝。元初严格中央集权,健全典章制度,推行汉法,启用儒生。元世祖去世后,群汗争位,吏制腐败,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元朝于1368年结束,总共98年。这段历史既记录了一个崛起的马上民族如何征服世界,统治华夏,也记录了被征服的民族以固有的文明优势战胜征服者,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元朝地图

元朝在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它拥有广阔的疆域,然而能够排除外患的干扰,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书法成就虽不如唐宋时期,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点。一是以赵孟、鲜于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勤习晋唐书法,追承前代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二是以吴慎、王冕等为代表的书法家继承了宋代“尚意”书风,把民族矛盾压抑的苦闷寄情于山水,倾诉于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关心,对真善美的体验。三是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元代着名书法家画家吴镇书法作品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生性喜爱梅花,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沙弥或梅花和尚,浙江嘉善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其书法好狂草,格调灰冷超然,代表作为《心经》。

元代书法家吴镇主要书法作品有:《草书心经卷》《草书题王右丞雪溪图诗二首轴》《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芦滩钓艇图自题诗》《墨竹谱二十帧》等。

元代书法家吴镇《草书心经卷》赏析

元代书法家吴镇《草书心经卷》纸本,纵29.3厘米横203厘米,1340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草书心经卷, 笔势遒逸,风味古澹,堪称炉火纯青。

释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界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无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即说呪曰: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

款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梅花道人奉书。至元六年夏四月初吉。

钤印:梅花庵(朱文)、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文)

吴镇书法多见于题画,《心经卷》是其传世的唯一草书作品,此卷书于元至元六年(1340年),为吴镇61岁时手录《心经》全文(内有误书多处),笔势遒逸,风味古澹,堪称炉火纯青。钤“梅花盦”朱文方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文方印。卷上还有清代刘墉、永瑆题跋及钱樾、周家谦等人鉴藏印记。

此卷草书之冷隽清逸如料峭云崖之老梅干枝,给人以超拨苍秀的美感。

为吴镇经典书作,代表着元代草书艺术的高峰,此作有潇洒出尘之韵,书风直追晋唐。

在草书取法上,有人认为吴镇主要取法于怀素,且“古雅有余”,作品中少了一些张狂之气,而多了几分内敛朴拙,与怀素《圣母帖》风格相类。

元代书法家吴镇《草书题王右丞雪溪图诗二首轴》赏析

元代书法家吴镇《草书题王右丞雪溪图诗二首轴》纸本, 纵38厘米横24.5厘米,济南市博物馆藏。释文:绕径沾衣湿,登台试屐危。乾坤增壮观,江海得深期。历乱瑶华吐,纷披玉树枝。精微谁与并?顾陆颇相宜。

碧树拥江扉,朱帘卷翠微。崇朝无客过,傍晚有渔归。岭耀梅重白,堤萦絮正飞。若留清夜赏,铅粉更光辉。

款署:至元己丑十一月三日吴镇敬题于梅花庵中。

钤印:梅花庵(朱文)、吴仲圭印(白文)。

元代书法家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赏析

元代书法家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出自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卷,纸本,墨色,纵30.5厘米横926厘米,1348年作,辽宁博物馆藏。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一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二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三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四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五

吴镇《墨梅图卷及草书长题》之六

画卷上画一为梅一枝,竹叶几片,画二,只有梅枝,几朵绽开的梅花点缀其上,此图画法简单中透着灵气和飘逸,亦显出梅花的生机盎然。技法上笔意简洁率稚,一气呵成,可见画家的深厚功底和苍劲坚挺的笔力。

至正八年冬十月梅花道人吴镇顿首

元代书法家吴镇《芦滩钓艇图自题诗》赏析

元代书法家吴镇《芦滩钓艇图自题诗》纸本,水墨,纵39厘米横6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图以一角取景,绘山崖一侧,崖边树木苍翠、苇草茂盛,崖下水面宽阔,河上一船,一渔翁坐船头划桨前行。

画家自题诗一首:红叶村西夕照馀。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拨棹,且归欤。挂起鱼竿不钓鱼。

元代书法家吴镇《墨竹谱二十帧》赏析

元代书法家吴镇《墨竹谱》此册绘于至正十年(1350),系赠予其子佛奴画作,全册二十二帧,前两帧书写苏轼〈题文同画竹记〉,后二十幅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都有图有文。作于元至正十年(1350),时吴镇71岁,是画了给儿子佛奴的。

从附图观之,图绘笋、粗竿、新篁、折枝共七八竿,错落有致。虽说吴镇墨竹宗文同,但他的画法与文同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文同画竹,竹竿纡曲,竹叶密集,而以墨之浓、淡示叶面之正、反。

吴镇画竹,却以墨色的浓、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以淡墨画枝,而以浓墨画叶。叶之长、短,似随意生发,但疏落简率,苍劲挺拔。短枝疏叶,笔不连而意贯,一似其题款草书,纵横跌宕,一气呵成。笔锋略秃,中锋撇去,凝厉而厚重。竹根植于土中,根畔短草丛生,前浓而远淡,增强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吴镇后二十幅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皆以草书题写画墨竹的要诀与心得,是一件书画合壁的佳作。此画册纵40.3厘米,横52厘米,纸本,墨笔,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册首有明代王一鹏隶书“万玉藂”三字。万玉藂。西园王一鹏。观梅花老子诗画。乘兴书此。钤印三:一飞、太原生、扶摇九万。

全册画竹诸态悉备,可谓得竹之真性情。册首隶书“万玉藂”三字为,为明代王一鹏所书。二十幅图,分别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叶清劲,或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每幅画的构图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画谱而言,称得上变化多端,诸法悉备,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二十幅图,分别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叶清劲,或细枝临风,摇曳生姿。每幅画的构图都有很大的区别,以画谱而言,称得上变化多端,诸法悉备,成为后之学者极好的借鉴。

1小坡竹石

2儗与可笔意

3风雨竹

4有竹之地人不俗

5清风动脩竹

6清风动脩竹、写竹破俗

7晴霏晓日

8悬崖竹

9凌空有意

10戏墨写竹

元代书法风格以赵孟頫倡导的“复古”为主,吴镇的书法便受此书风影响。文人画讲究笔墨意味。文人们追求在笔墨中寻得与之心灵契合点,故文人画皆呈现出自然天趣、优游有意。

11竹窗思閴寥

12一片江南雨

13梅花翁寄兴

14简斋诗意

15仿息斋画竹

吴镇十分强调书画同源——画法来源于书法,点画之间皆以书法为本,结合画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付诸于纸上,画中即带有书之雅韵。尤其在画竹之中,吴镇使用了草书的笔法。

16迳深竹倚

17轻荫护绿苔

18清风五百竿

19玄妙观竹

20戏作雪图记

《墨竹谱》中画出的竹枝竹叶劲韧有力,刚柔并济。竹枝与竹叶的位置安排也体现出草书中灵动的韵律,墨色的枯润、浓淡亦呈现着书写草书的整体气息,气脉相连。同时书与画的位置安排经过吴镇的缜密思虑,呈现丰富有趣的画面,草书的题跋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画面的布局,反而增添氛围。

这套竹谱的图文组合,也就是画面上书与画的“经营位置”的创意:承前而启后。在宋以前,图上都不落文字,连作者的名款都没有。北宋开始,画上渐有作者姓名和时间的落款,开始时写得极小,或隐在画中,生怕影响了画面。至元代赵孟頫出,强调以书入画,不但注重用书法的笔法作画,而且其画上所题的诗、文也渐多,有时为记事甚至出现长题。吴镇此《墨竹谱》册,在其丰富多变的构图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作者在画之前已为题文预留位置。书与画开始在画面上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画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最具文化意义的特色之一。

《墨竹谱册》作于1350年(元至正十年),当时吴镇已经71岁了。《墨竹谱册》是吴镇画给儿子佛奴的,是其晚年的杰作。该册的题句系统记述了他写墨竹的经验和创作理论。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这套,另外还有一套《竹谱》被裱成手卷,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于一些零星的墨竹散页仍有存世。

吴镇“书画合一”美学风格首先将书法和绘画的笔法统一了起来,以书法的丰富线条代替了原先只是描摹物象外形的简单线条,从此线条本身也具有了独立审美价值。书与画的布局比例得当,美感尽现,书画融为一体且笔法相契,相辅相成,实为创新之举。

一笔下去既是墨,也是形,笔和墨完全融为了一体;再次,将书法与绘画的章法统一了起来,书法字内和字外空间的抽象分割促进了绘画造型构图的简约与丰富、概括与具体、矛盾与和谐;最后,因绘画具有的多样性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笔墨表现能力,又反作用于书法。

“书画合一”是中国艺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艺术最显着的文化特质之一,无论是书法中的画面感还是绘画中的书法味,都是中国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艺术作品中没有了传统,失去了这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质”,那么艺术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们要在发展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回望传统,将“书画合一”这样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质在作品中体现,向世界诉说。

(1930年,张大千、黄宾虹等拜谒吴镇墓)

至正十四年九月十五(1354.11.1),吴镇去世。

他的墓地是自己选定的,墓碑是自己书写的:梅花和尚之塔。

吴镇一生痴爱梅花,筑梅花庵,栽梅数百株,自号“梅花道人”,墓地就在他生活多年的梅花庵梦复窗之南的那片梅林。

吴镇是元代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以草书和山水画最为出色,其书法风格古朴、潇洒、飘逸,与杨凝式、巩光等齐名。

吴镇的草书师承杨凝式、巩光等,其笔法圆转、八面出势,笔墨饱满、豪放不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在书法创作中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现,将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吴镇的绘画作品则以山水画为主,他善于运用湿墨和披麻皴等传统技法,表现山水的苍茫、浑厚和深邃,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镇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充满了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从入主中原到顺帝被逐,不足百年。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