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

2023-11-11 17:05:3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肃穆,庄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喜爱山的真实写照。山,在人们心中一直充满着诗情画意。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无论是春夏秋冬,总然是美好的。青山如果加上绿水的点缀,便是远离烦嚣的另一处人间仙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

因为山的魅力,消极避世者总期待“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着数千年无数名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你曾经攀登过哪些名山?今天小编将带你探索中国最美的十座名山,这些壮丽的山峰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这些名山各具特色,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您究竟攀登过几座呢?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吧!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探索更多美丽的山川。

(泰山)

天下第一山之东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泰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杜甫到洛阳赶考,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24岁的杜甫开始了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当他来到泰山后,便被雄伟的泰山景象而震撼,因此便有了这首《望岳》,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泰山既有巍峨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有数千年留存的人文景观。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繁多,为全国名山之首。

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为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民间俗语说“岱宗乃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中华文明发源于此,正因为其雄伟与历史悠久,故而泰山被称为“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

(泰山)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取意“泰山”,也有求得国泰民安的意思。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拜天地,以祈福苍生、一统天下、国泰民安的神山。秦统一以来,就有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祭拜大典,因此还被称为“东岳大帝泰山神”。

作为万岳之宗,泰山有游览不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泰山更有数之不尽的美称——泰山是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一座集自然、人文、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名山。

(泰山)

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而泰山日出、云海玉盘和黄河金带是泰山最着名的三个景观,到泰山的游客一定要去看一看,否则一定会是最大的遗憾!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游客于黎明时登临岱顶,怀着期盼与激动的心情极目远眺东方。起初,天边静悄悄的,突然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再变成橘红。漫天彩霞与地平线的云海融为一体,流光溢彩的海面上,日轮掀开面纱,挤破云幕,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顷刻间,层林尽染,金光四射,十分壮观。

(泰山)

泰山的云雾可称得上是最有意境的,变化万端、美妙至极。站在极顶,看脚下万亩云海,时而如大海翻滚,洪波涌动,时而静卧谷底,如白棉铺地。如果不是太远太宽广,人都会有躺上去的冲动。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横生,令人心潮起伏。

每当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那称为“黄河金带”。它波光粼粼,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至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把黄河金带描写得既生动又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如此奇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泰山)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33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十八盘一共有三段,根据坡度的陡缓可分为“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和“紧十八盘”。十八盘两侧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可以说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一般游览泰山也有两条路线,一是红门游览线,推荐初次登泰山者,全程9.5公里,按中等速度走到极顶,约需4-6小时。二是天烛峰游览线,是一条充满山林野趣的徒步攀登旅游线路,全程约5.4公里,约需3-4小时。

(泰山)

红门游览线沿途景点: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 风月无边刻石、三观庙、斗母宫、元君庙、经石峪、奉安纪念碑、柏洞、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等

天烛峰游览线沿途景点:仙鹤湾、望天门、大小天烛峰、将军山、黄花栈、老君庙、元君庙、莲花洞、玉女修真处、九龙岗、姊妹松、卧虎松等。其中大、小天烛峰特别着名,形景特异,故以其名概称整个景区。

(恒山)

雄浑险峻之北岳恒山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唐·贾岛《北岳庙》

(恒山)

贾岛的这首《北岳庙》,虽题为庙但实为写山,它言简意赅,只寥寥几句,就把北岳恒山的山形地貌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这首诗,可以想象到恒山的险峻。不过,想象还是没有身临其境体会得更加深刻。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该山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恒山)

整个恒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因此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其风景特色可概括为四点: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这是恒山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诗人贾岛诗云“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

登上恒山,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着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人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恒山)

历史上,许多着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

恒山,作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

(恒山)

《太平广记》中记载张果老“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玄宗召见,演示仙家变幻之术,不可穷技。玄宗誉为“迹先高尚,心入妙冥”,赐号“通玄先生”,后归,终老恒山。果老岭一块光滑的陡石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的蹄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

那么,何时恒山才被成为北岳的呢?据《尚书》记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西岳华山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唐·刘禹锡《华山歌》

(华山)

华山地处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北临渭河平原和黄河,南依秦岭,是一座花岗岩山。它是“五岳”之西岳,自古就以“险、峻”闻名于世,享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此外,华山还是一座道教名山。

华山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市城南,海拔2200米,距西安以东120公里。它北瞰黄河,南依秦岭,素以奇险着称于世。华山共有五大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五峰耸立于群山之中,远处望去,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华山。因为在中国古代,“花”与“华”两个字通用。

(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路”,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峰、东峰、南峰、西峰,计程约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绝险要道,饱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游者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定不胜惊骇,长叹而行止。山上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庙宇亭阁点缀于山巅峰谷,每当云雾缥。对之时,游人常有身临仙境之感。

(华山)

北峰,又名云台峰。自青柯坪向东,经回心石,来到千尺幢。千尺幢凿在几乎笔直的石壁上,石级仅容足尖,必须扶着铁索才能攀登。石级尽处如同洞口.一块大铁板便可堵死上山之路,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中蜂,又叫玉女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被隐士萧史优美的箫声打动,不愿再过骄奢淫逸的宫廷生活,而随萧史乘龙、风到此隐居。现在峰上有玉女洞、玉女洗头盆、玉女梳妆台和玉女驾凤亭等遗迹。

(华山)

东峰峰顶的朝阳台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处,故又称朝阳峰。此峰突兀而立,上下皆难。站在峰顶南望秦岭,只见岗峦起伏,似万顷波涛滚滚而来;下视原野,黄河渭水交汇成汪洋一片。清晨,火红的太阳在阵阵的松涛声中从东方冉冉升起。

南峰又称落雁峰,海拔2200多米,是华山最高峰。四周都是松林,而峰顶却犹如一块巨石,草木无存,风势猛烈,需爬行才能到达。峰顶上有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字留咏。南峰上的建筑,名为金天宫,也称白帝祠。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曾隐居于此。洞北有太上泉,泉水碧绿,冬夏不竭,俗称仰天池。

(华山)

西峰峰顶翠云宫前有一巨石,状如莲花,故又称莲花峰。西峰奇拔峻峭,最能代表华山的风格。“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李白曾以这样壮丽的诗句来赞颂华山。

(衡山)

南岳独秀之衡山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唐·刘禹锡《望衡山》

(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由于气候温和,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中华寿岳”“五岳独秀”之美誉。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静态的宏伟壮观往往让人崇拜,而动态的秀美妖娆却引人思绪。

“五岳归来不看山”,衡山作为中华五岳之一,不仅风景秀美,还聚齐了佛、道、儒三教。衡山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望去,好似一把把绿色的利剑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登上衡山第一高峰——祝融峰,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吹着山风,眺望远处,山下的风景尽收眼底,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南岳衡山)

古传衡山有七十二峰,回雁峰位于衡山最南端,岳麓峰位于衡山最北端。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千米,群山皆翠,其中以祝融峰为最高,海拔1300.2米。其中风景以“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四绝称道。

从祝融峰上极目远眺,恍若天下尽收眼底,亦有一番气势。云雾裹着山峦,似入仙境。高高的祝融峰,状如鸟儿的头;芙蓉、天柱等峰紧紧相依,恰似鸟儿的身躯,南面的石原峰、观音峰至回雁峰,北面的紫盖峰、香炉峰至岳麓峰,犹如鸟儿展开的巨大的翅膀,像是凌空飞翔的样子,颇有“人未动,心已远”的境界。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颇具奇幻色彩,各类传说引人入胜。例如盘古开天辟地,死后身体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追赶神鸟,用神鞭将神鸟打落变成了南岳,现在衡山的山徽“朱鸟”便是由此而来;南岳衡山位于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中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能够像秤一样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衡山。身处衡山,缥缈之感油然而生,使掩映在山岭中的寺院也增添了些许神秘。

衡山作为五岳之一闻名于天下,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作为宗教圣山的衡山,有别于其他宗教名山的独特之处就是山上佛、道并存,同尊共荣。道教是第一家传入衡山的宗教,历史文化悠久,许多道士在此开宗立庙,影响深远。据《南岳志》记载,历史上曾有不少有名的高道隐居于此,如第一个进入衡山的是老祖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佛教禅宗也在此发扬光大,次第出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宗派,蔚为壮观,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使衡山更加如日中天。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不仅是衡山,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巍峨宏伟,气势非凡。南岳大庙具有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的诸多特点,在我国南方及五岳中都堪称规模之最。历经各朝重修和扩建,大庙才有了宏伟的规模。现在的大庙只存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等建筑。中轴以儒家为主,往东是8个道观,西侧8个佛寺,儒、释、道三教共存,举国无双。

这里是我国天台宗的发源之一。衡山寺庙众多,例如福严寺、南台寺、佛经殿、方广寺等,其中被誉为“南山第一古刹”的福严寺高居首位,建寺1400多年。岁月绵绵,寺院中的银杏古树与庙宇几乎同龄,饱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藏经殿四周奇树丛生,亭台藏在其中,幽幽的院

(衡山)

落中景色宜人,殿堂里烟雾缭绕,从朱元璋藏经书于此之后,名声大噪,四方敬仰。方广寺中潺潺流水衬着葱郁的古木,显得越发幽静,廊腰缦回,石阶穿行,禅房里木鱼声和诵经声和鸣,引人入胜。

(嵩山)

群峰挺拔之中岳嵩山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唐-王维《归嵩山作》

(嵩山)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这正如嵩山给人的感觉一样,博大、豁达、深远。

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60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

(嵩山)

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名人遗迹、神话传说、地理方位而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嵩山的名称历来变化甚多,自古称为“外方”。据《尚书》上说,嵩山从外面看是方形,故称“外方”。

又由于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的居地都在现在的山西省南部,对于部落氏族来说,嵩山距离他们已经很远了,所以叫作“外方山”。夏禹时称为“嵩高”、“崇山”。周公着《尔雅》上说:山大而高者叫嵩。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始定嵩高山为中岳。嵩山这一名称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

(嵩山)

以后历代均沿称嵩山为中岳。它是根据《诗经·大雅》中“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而命名的。古人认为它凝聚天地灵秀之气,居于四方中央,巍峨高峻,雄伟秀丽,故称中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中岳20景,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葱郁,一年四季迎送风雪雨霜,生机盎然。

(嵩山)

峻极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嵩山秋色,少室红叶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登上山顶环顾四周,群山碧绿,林海荡漾,雪雾缥缈如临仙境。灵霄峡、大仙峡、响潭沟、水帘洞、回音楼,景物天成,引人入胜。

(黄山)

天下第一奇山之黄山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

风姿卓然的十大名松、玲珑奇巧的巉岩怪石、瑰丽壮观的云海雾气、可饮可浴的高山温泉—并称四绝的美景令雄峻伟丽的黄山成为无数人的登高之地。黄山共有72峰,群峰叠翠如潮堆涌,气势雄浑浩大,号称“天下第一奇山”与“五百里黄山”。明代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两度登顶,并由衷赞叹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周围群山环伺,错落有致,中部则堂皇矗立着三大主峰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其中海拔最高峰莲花峰号称华东地区第三高峰。黄山集名山之长,既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也有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更有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待到云海雾涌时,嵯峨群山似断似连,影影绰绰,游客置身其中,恍若进入仙境,只见脚下云层翻滚,山峦微卷,其浩荡之致,令人叹为观止。

(黄山)

黄山虽然拥有今日丽景,但在亿万年以前,此地尚是一片汪洋水域。距今约有8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期,整座黄山包括安徽区域都被淹没在海水之下。4亿~5亿年以前,海平面开始下降,黄山区域首次露出海面,历经约5000万年后,黄山区域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

2亿年前,印度中南半岛和华南地区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印支运动,大面积的海水悄退,地壳逐渐抬升,安徽境内随之露出大块陆地,黄山一带结束了漫长的海侵历史。1.5亿年前,燕山运动震撼华夏大地,在安徽境内初步形成了“地下黄山”。

(黄山)

6000万年前,由于喜马拉雅运动,黄山终于“破土而出”,从地表先期形成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等,后又随着地壳的逐步抬升与大自然的风雨雕琢,最终形成了今天气势磅礴的雄伟之姿。

黄山以前叫黟山,传说华夏始祖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747年,唐玄宗将农历六月十六定为此山生日,同时将其更名为黄山,此名称便一直沿用了下来。

(黄山)

黄山最出名的是黄山松。黄山松是受当地独特地貌与气候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松树变体,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当它的种子被风送到岩石裂缝中,艰难地发芽、生根后,黄山松遂会踞石为根,继续顺着崎岖山势缓慢而坚强地生长,迎霜傲雪,屹立不倒,人们都将其视为坚强意志的象征。

黄山现有十大名松: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团结松、龙爪松、竖琴松、陪客松,株株俱显优雅姿态。登临高处,放眼满山,只见满目苍翠,根本无法计算奇松之数。其中,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黄山)

这棵古松生于海拔1670米处,破石而出,至少已有800年高龄。它全高9.91米,胸围2.0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看上去似一位热情的主人伸出双臂正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因此人们送它美名“迎客松”。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可见怪石。据考证,这些怪石的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它们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形象逼真,从远近高低各处看去,各有神韵。目前,有名可数怪石就有1200多块,如“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都”等。

(黄山)

但凡登上高山者都可见到云海。不过,黄山的云海更显美、胜、奇、幻。一年当中,这里的雾天有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瑰丽壮观的云海。黄山处处遍布高峰、奇松、怪石,当它们隐没、穿梭在云涛雪浪里时,宛若孤岛扁舟。云海渐稀时又显得远处山影如画、近处云丝缭绕……说是黄山观云却恍似仙境观海。

黄山温泉也叫汤泉、灵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每天出水量约400吨,水温在42℃左右,终年不息。冬季还有一大胜景,那便是“黄山冬雪”,黄山冬雪与松石、云、泉巧妙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飞雪、冰挂与雾凇,引得无数游人即使是披霜带雪,也要前来一睹此景。

(黄山)

黄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因此孕育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为56%,植物覆盖率为83%,是植物的荟萃之地。黄山的野生植物有14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级的保护树种有金钱松、南方铁杉、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

此外,像黄山毛峰、黄山灵芝这类以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多达28种。用于建筑材料木材的树种有杉、松、檫、樟、楠、楮、栲等100多种高大植物。黄山的动物种类非常丰富,有3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就有20多种。

(黄山)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兽类有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等;鸟类有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毛脚狂、鸟雕、红隼、棕噪鹛、红嘴相思鸟、夜鹰、三宝鸟、白胸翡翠、黄腰柳莺、暗绿乡眼鸟等;两栖类动物有娃娃鱼等。

(峨眉山)

秀甲天下之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闻名天下的普贤道场,山中佛教寺院昌盛,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峨眉的山势以巍峨雄壮为主,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等山峰,主峰为大峨,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形如如蛾眉,故而得名。

山中景色以佛寺与自然风光结合为主,主要景点有报国寺、万年寺、金顶、自然生态猴区等。峨眉山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故曰“峨眉天下秀”,又因其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它还以多雾着称,常年云雾缭绕,变化万千,更有一道活景观——灵猴。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之称。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具有“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

  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由于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峨眉山抚弄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

(峨眉山)

  峨眉山的神秘来自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似乎难以穷尽的空间。今天,一些惊人的数据可以让人解读其中的种种细节。多达1600种的药用植物,令人想到神话中的仙草;超过3000种的高等植物,2300余种动物,构成这个灵性的世界;从温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的山峰,海拔高度达3000多米。与这些绝对数字相应的,是这片秘境中种种令人难分真幻的自然奇观。

  峨眉山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盆地升起的天庭,是当之无愧的山之领袖。《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更有“一山独秀众山羞” “高凌五岳”的美称。

(峨眉山)

在民间最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个传说,峨眉山从前只是一块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

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浮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像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作峨眉山。

(峨眉山)

到峨眉山,还能够看到不断变化的雾,这也是峨眉山的一大特色。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走出压抑的城市,来到这里,就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一般,也许下山后,还会发出“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叹!

(武当山)

无双胜景之武当山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间。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唐·吕洞宾《题太和山》

(武当山)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道教的圣地,心灵的家园,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在消逝如风的历史中,武当山恰似上帝的宠儿,备受历代皇帝的推崇。它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集中地,是自然景观的佼佼者,更是人们对信仰坚守的见证。

(武当山)

来到武当山镇,你最先体验到的就是当地鼎盛的烟火气息。不仅是当地的人注重道家的本色,前去武当山参观的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总是会抱着敬仰道法的精神前去祈祷和参拜。所以,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总是会有很多人前来烧香参拜。

此外,具有香火气息的还有武当山当地的饮食。武当山当地最有特色的饮食要数道家斋菜了,它是结合佛道两家烹饪素菜的技巧,取其精华,糅合而成,取材虽是清淡,口味确实鲜醇有加,一般只有游客前往武当山上的太和宫和紫霄宫才能尝到这一美味。

(武当山)

与道家斋饭的素雅相比,玉虚宫一带的“永乐盛世”仿古街则有着明朝盛世烟火的气息。“永乐盛世”仿古街,顾名思义就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隅缩影。这条街以小吃着称,当地各种特色的小吃在这都能尝到。

除了吃,武当山最让人敬仰的莫过于它的江湖地位。早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武当山上的武当一派就令江湖各大门派闻风丧胆。据说,武当派由张三丰创立,他当年创立武当绝学—太极拳,并建立武当派,自此“大武当”的盛名就传播至天下。

(武当山)

这一历史传说在许多小说和影视剧中都有所体现,在着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一系列武侠小说中,武当总是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当年的张三丰已然成风,消逝在了历史的传说中,但是由此而衍生的武当拳确是实实在在地流传了下来。

一些武当山的修行弟子,每日练习武当拳,有强身健体、静心养性的功效。而随着太极张三丰这一道家传奇人物的事迹,武当山的道家文化气息显得更为浓厚。作为道家的圣地,武当山保留了大量的道家文化传统,建筑上随处可见阴阳太极的图形,如今尚存的珍贵文物也有7400多件,因此它也被誉为是“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山)

武当山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管是山中的自然景物,还是由此而衍生的事物,如今都是后世所膜拜和敬仰的。雄伟的古建筑群武当山不仅仅只是一座山,它的出名更是由于它拥有着一座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

自唐代以来,武当山由于占据着坐北朝南的优越地势而被皇家看好,历代皇帝都曾在此地大兴建筑,目的是把武当山道场作为自己的皇室家庙。据目前的数据统计,从唐代至清代一共修建了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其中在明代达到鼎盛。

(武当山)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大建武当,共建成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宽达160万平方米,因此在历史上便有了“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后在明嘉靖三十一年,祖处湖北的嘉靖皇帝又对此进行扩建,当时就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对称掩约的建筑美学奇观。在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武当山的古建筑大多已被损毁,但经过现代技术的维修,有些建筑已恢复了原貌。现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这些古朴的古建筑群陈列在世人的面前,就像是一场隔世的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会。

(武当山)

除了这些有名的建筑群外,武当山还有许多这样精妙绝伦的古建筑群落和自然美景。像作为武当山第一道门户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治世玄岳”牌坊,还有俗名“磨针井”的纯阳宫、太子坡和南岩,更有美不胜收的太极湖景观。这些景物作为武当山的精华,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鬼斧神工的建筑和自然景观,才使得古今中外的世人为之折服。

(庐山)

人文圣山之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庐山)

传说商朝时,有位叫匡俗的先生在此结庐隐居,得道后羽化成仙,他所居之庐幻化成山,因此这座山被称为“庐山”或“匡庐山”。庐山自古便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峰峦、泄玉喷雪的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造就了“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部濒临一望无际的长江,南部依傍碧波浩渺的鄱阳湖,形成江、湖、山为一体的格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庐山属多层因复合地貌景观,它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和流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

(庐山)

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花岗岩侵人,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下,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断块山体渐成雏形。直至上新世、更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体。在庐山东西两侧,随处可见大断裂的山崖,这就是断块山体的地貌。

同时,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对庐山进行地质考察时,首次发现了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以及地貌,随后他又多次对庐山进行深入调查,于1933年发表论文,确定在我国大陆东部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庐山地区出现了大量冰蚀地貌景观,如冰斗、冰窖、U形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

(庐山)

构造运动与冰蚀两种作用的叠加使庐山更显雄峻奇险。全新世以后,由于冰川消融,气候变暖,庐山地区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庐山地区的断块山体和冰蚀地貌被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峡谷奇峰凸显,大量的瀑布也开始形成。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庐山复合地貌景观的写照。

庐山的奇峰享誉天下,而提到庐山的奇峰,不得不提五老峰。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海拔1436米,山峰受岩层垂直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五座既相连又彼此分割的峰岭,因五座山峰宛若并列的五位老翁而得名,自古便有“庐山峰奇数五老”的赞誉。五座山峰姿态不一,有的像吟诵佛典的大师,有的像“独钓寒江雪”的孤傲渔翁,有的像盘坐的得道老僧……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千姿百态的山岩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

(庐山)

如果说奇峰怪石造就了庐山的峻峭,那么抛珠撒玉的庐山水则赋予了它别样的灵秀。陡峭的山势,丰富的降水,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庐山瀑布”,更催生了诗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世人云:“匡庐瀑布,首推三叠”。

三叠泉风景区是庐山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其间有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有经过第四纪冰川剧烈摩擦而形成的“冰阶”崖面,有流水侵蚀形成的瀑布、峡谷等景观。而其中最为着名的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山涧之水汇合,从大月山涌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跌在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上,再跳跃至三级盘石,折成三叠,落差155米,且每叠各具特色,上叠若飘雪拖练,中叠如碎石摧水,下叠如玉龙走潭,层叠而下,气势如虹。

(庐山)

庐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之美,其人文之美亦不凡,现代着名学者胡适曾在他的《庐山游记》中,对庐山文化的内涵和影响作了高度概括:“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如今牯岭的别墅建筑群依然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挥之不去的真实历史。

牯岭位于庐山风景区海拔1167米的山巅,包括东谷和西谷两部分。说到牯岭不得不提英国的传教士李德立。1885年,李德立来到庐山,想在此找一处清凉之地修建别墅区。而牯岭地势平坦,山谷间山泉、溪水众多,植被茂密,气候凉爽,环境幽雅,正是修建别墅区的首选之地。于是他以低廉的价格租下长冲谷,请来了设计师建造了第一批庐山别墅群,从此牯岭开始了众多别墅的修建。

(庐山)

李德立曾在《牯岭开辟纪》中谈及:“山巅原为一片荒郊,豹虎野兽所出没的地方,间有一二烧野山者,寄居其间。古庙遗迹,隐约可见。在这寂寞荒凉之中,只有古刹一所,傲然独立。孤廖景象更添上一点隐遁之风”。多年以后,庐山牯岭变成一座云中之城,一幢幢西式建筑在牯岭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