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没想到他偶像这幺厉害

2020-08-08 22:01:35


《三十而已》应该都看到结局了吧?

别急别急!

今天要说的不是它,

而是总被 cue 到的这位,

" 为什么不考虑直接去追蔡国强 " 的蔡国强



橘看评论里还有人不知道蔡国强是谁,


今天橘就给你们好好介绍介绍 ~

第 7 集的时候,许幻山说到自己的偶像↓

这个偶像就是蔡国强。


剧中播放的作品出自蔡国强的个展《九级浪》的开幕爆破计划。

这场白日焰火长达三分多钟,静谧又震撼,


" 挽歌 "

以一场葬礼作为构思,是对被破坏的大自然的哀悼

然后是 " 追忆 "


最后是 " 慰藉 "


这次展览《九级浪》的灵感来自一副俄罗斯的同名油画


除了《九级浪》,他的名作还包括:


2008 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焰火作品 " 大脚印 " ↓

2014 年北京 APEC 会议的焰火表演↓


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联欢活动的焰火↓


这几场焰火设计和总导演都是蔡国强。


上一次刷屏是2015 年的《天梯》,

由炸药制成的 505 米高的梯子直插云霄,无休止地点亮黑夜。


(插视频)

视频中出现的老人是蔡国强的奶奶,

《天梯》就是蔡国强送给奶奶百岁贺礼。

天梯延伸至天空,地面与天空相连,

" 这是我心中的梯子,也许这才是无限高远又亲近,永远和宇宙对话的梯子。"

绽放的一刻固然美丽,


作品的前期筹备与执行却耗费了蔡国强整整 21 年。

《天梯》是蔡国强童年时的梦想,

1994 年,在英国巴斯,

蔡国强第一次把梦想付诸现实就因天气原因失败。

2001 年因为 911 事件需要净空,再次被迫取消。


2012 年在美国洛杉矶,


又因为野火风险被撤销了许可证。

2015 年的这次成功,


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

资金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好在火光在天空中一点点升起,


蔡国强的梦想也实现了。

成功的他,

像小孩子一样激动地向屏幕里的奶奶 " 邀功 "。

遗憾的是,


奶奶在观赏《天梯》的一个月后安详离世,

这场《天梯》也似乎被赋予了超越生死间更深的含义。

奶奶是蔡国强走上艺术人生很重要的支持者和领路人,

小的时候他在纸上画画,

奶奶会一张张的全部收好,

并且无条件地相信他的孙子会成功。

蔡国强青年时期还出演过电影,


小提琴和武术他都正式学习过。

因为奶奶家就是做军火发家,


耳濡目染再加上家乡也总燃放烟花爆竹,

对这些东西蔡国强才是最痴迷的。

后来他尝试用火药炸画,


有一次奶奶回家看到画布着了,

就拿擦脚布往画布一盖灭火,

告诉他:" 火不要光会点,还要会灭,灭火才是艺术家的功夫 "

这是奶奶交给蔡国强的重要一课。

1981 年,


蔡国强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上戏毕业后,他选择去东京留学,

临走前,奶奶塞给他装上了乡土的护身符,和他说:

" 你要好好地念书,好好生活,不要担心奶奶,奶奶哪里也不去,会一直在家里等你的。"

后来蔡国强到美国闯荡,


一心想做真正有东方灵魂的东西。

最终也没有辜负奶奶的期待,


有几个响当当的头衔:

" 世界上最会玩火的人 "、" 艺术四大天王 "、" 第一个拿到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中国艺术家 "...

他也实现了真正的爆破艺术。

《黑色仪式》,

神秘、暴裂与绚烂一同绽放。

《空中花城》,


在弗洛伦萨上空,上升的 " 花朵 " 漫天绚烂。

《瞬变的彩虹》,


梦幻且治愈,

震撼的同时也为观赏者带来勇气。

刹那烟花,确实浪漫。


在塞纳河畔展现的《一夜情》,就表达了他对爱情与情爱的理解。


银色和蓝色象征男性,红色象征女性,


每一束焰火都写实着爱情的每一个环节。

来自世界各地的 50 对情侣被邀请来到塞纳河,


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伴侣,

可以在观光船摆放的帐篷中伴随着焰火做喜欢的事情,

暧昧却不色情,浪漫又脱俗

有人说这样的作品会不会过于大胆,


蔡国强就觉得,东方人也同样有性感的权利,

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欲望才会给作品加分

说到东方人的艺术,


他认为缺陷就在于人与意境是分离的。

乖但呆板,

真实的一面没表达出来,效果就大打折扣。

所以蔡国强在创作的时候,

会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想法,

除了焰火外还有很多种形式的作品。

虽然他自己说身为艺术家,


不入大众之流是错误的偏见。

但妻子吴红虹却说第一次见到蔡国强,

确实感觉他和其他人不一样。

不过是能量满满的那种不一样。


没有像精英那样的学术背景,


按陈丹青的话说,

农民家庭出身的蔡国强就是因为没有束缚、敢想敢做,

作品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年过半百,


蔡国强的野心还是没减。

他说他的目标不是要适应艺术系统,

他想反套路,做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他自己说的,


" 世界各地做我的展览,

一般不是因为感动于中国文化的伟大过去和当下活力,

而是我的作品能和他们共鸣,

能看到童心和好玩的东西、大时空格局的自由释放,

也看到我针对当今普遍关注的社会议题说事。"

不被束缚,喜欢挑战,

创作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一生只专注于这一件事,

这应该才是他和他的作品被大众认可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