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美媒:“地摊经济”被泼冷水暴露北京领导层分歧

2020-06-10 03:01:34



近日在中国各地突然掀起的地摊经济热突然在官媒宣传中遭遇反击,北京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官媒相继发表评论对李克强推行的地摊经济举措说不,被认为很不正常。有分析指,发展城市地摊经济有利有弊,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但公开抵制政府总理提倡的经济举措的官媒口径反映出高层意见的明显分歧。

中国经济在去年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受到重创,失业率猛增,当局没有提出2020年的具体增长目标。在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倡地摊经济以缓解当前经济压力后,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地摊儿热。不过,短短几天后,官方宣传瞬时变调,社会各界备感突兀。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中宣部直接管辖的央视和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等相继对地摊经济唱反调,格外引人瞩目。

人民日报评论说,“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央视评论称,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评论认为,“简单化一哄而起地让“地摊经济”在一线城市野蛮生长,看似能解一时之急,但如果此风猛吹,后患无穷。”

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评论说,“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这篇署名京平的评论文章还说,“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从机构隶属关系来看,人民日报和央视归主管意识形态和宣传的中共中央常委王沪宁管辖,而北京日报归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领导。而这种由党内排名第五的常委和地方党政官员领导下的机构发表文章抵制党内二号人物提出的政策,除了在文革前和六四事件中是非常少见的。

仅仅几天之前,中国媒体纷纷在报道中引用了李克强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一个居民小区考察时对摊贩和市民们说的一段话,“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6月4日以来,官媒对地摊经济的报道明显改变了口径。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也公开宣布,依法严格查处占道摆摊设点违法行为。中国各地的城管人员由于其粗鲁有时甚至是暴力的执法方式而声名狼藉,长久以来形成了刻板印象。

有报道称,一些分析人士把围绕地摊经济的风云突变视为中共党内斗争的外延和进一步表面化。

中国转型问题学者周舵对美国之音表示,地摊经济在官媒报道中的变调反映出中南海红墙里的意见分歧,但是他对此不便多谈。“有分歧嘛,”他说,“这个连傻瓜都能看得出来。”

这位独立的经济学者认为在中国城市中发展地摊经济有利有弊,需要规范引导,首先可以缓和城管与小摊贩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食品卫生等问题需要治理。

周舵也指出,能否作到既活跃经济、扩大就业、便利民生和又能解决脏乱差等问题是对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者杨帆对美国之音表示,官方媒体对地摊经济的出尔反尔似乎针对李克强总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个月在北京两会记者会上爆出全国有6亿国民人均月入约在千元左右甚至少于千元。这个被认为戳穿了北京大力宣传打造的超级强国形象的说法在中国和国际舆论场引起震撼,同时也提升了李克强作为务实的弱势总理的声望。

杨帆教授表示,李克强总理本来就应该务实,他发言说出实话,是正常的。

杨帆指出,中国体制党政有分工,党中央领导负责大政方针,国务院负责经济管理等具体事务,李克强出来讲经济数字符合其总理身份,但人们的猜测是真实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可能引起某些人不悦,因此借地摊经济问题予以打击。

2018年3月中国两会修宪以来,习近平领导的中共当局在国内外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因贸易战加剧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矛盾愈发尖锐维稳压力增大,美中关系全面紧绷,香港危机,台海僵局。

今年年初以来,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中国官员被质疑隐瞒真相,打压疫情吹哨人,错过早期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国际间要求对有关方面渎职失职问责和对病毒传播的过程全面追查溯源的呼声获得广泛共识。

与此同时,执政将近八年的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受到美国等一些国家官方的严厉批评。包括一些体制内人士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其领导能力提出强烈质疑和批评,不时发出劝退之声。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官媒在地摊经济问题上出现的风向变化反映出中共党内高层派系中习与李的微妙复杂关系。

在北京的独立学者荣剑认为,“习打压李是可以肯定的,但不见得李敢于和习斗,李最多就是消极抵抗或不配合。”

荣剑认还指出,“地摊经济,地方没有积极性,收不上税来,还增加管理成本,所以,北京不搞,别的一线城市也跟着不搞,然后是二线城市也不搞,最多是三四线城市自生自灭。”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领导的政府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在G20集团、金砖5国、上海合作组织、非洲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和投资项目中投入巨量资金。周日,中国外交部宣布,由于疫情原因,将对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予以债务减免。

当前形势下,北京宣传机构如何拿捏李克强总理提倡地摊经济的务实态度与中国大国崛起的形象之间的分寸,以及如何把握宣传风向,值得继续关注。

相关报道
三立新闻:习近平出手 派系联合官媒围攻李克强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公开赞扬地摊带动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直指是中国的生机;一夕之间各地爆发"地摊潮",地方政府相继推出政策、扶植小店和微型企业。然不到一个礼拜,中央就下令禁止相关文件及宣传,官媒《央视》和《北京日报》也跟着批评地摊经济会让多年来的管理功亏一篑,而这一连串的动作就被外界认为是习家军反制李克强的手段。

  李克强5月28日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提到,西部有个城市(四川成都)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其6月1日前往山东烟台视察时,还表示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中国的生机。

  不过绿灯才开不到一周,政策风向就急转弯,中共中宣部在6月4日下达禁令,除了删除相关文件和报导外,新闻也不得再使用"地摊经济"一词,理由是有损政府颜面;而摆摊设点和占道经营再度成为违法行为。

  此外,《央视》也在报导中批评,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会让各个城市多年积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功亏一篑,"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这是清醒的";《北京日报》随后跟着抨击,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许多中国政治观察家认为,这一连串的举动是习近平想灭李克强的势力,因中宣部和《央视》都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常委王沪宁主管,而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则是习近平的亲信。

  先前李克强公开指出,中国有6亿人属于中低收入户,每个月平均收入仅1000元人民币(约4200元新台币),被认为是在打脸习近平提出的"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两人因此交锋;如今再度因为"地摊经济"互槓,也让习李之间的矛盾与权力斗争直接台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