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五年,却求子三十一年

2024-04-02 17:05:04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金兵南侵,打算一举灭亡南宋,得知大兵来袭,赵构慌忙出逃到临安,临走前,安排宠臣王渊断后。

这王渊也被金兵吓破了胆子,只知道逃命,甚至拿战船运输金银财宝,抛弃了数万来不及登船的宋军,引起大将苗傅和刘正彦的不满,几个人谋划了一下,打算废了赵构拥立皇子赵旉为帝。

赵构:求子求了三十年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二十六日,趁着大家祭祀宋神宗牌位的时候,苗、刘二人趁机挟制百官,拥立皇子赵旉为帝,改元明受,虽然赵构不乐意,但在胁迫下,被迫当了太上皇。

好在二人不得人心,宰相张浚立即起兵勤王,苗、刘二人不敌逃走,赵构又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年号也改回了建炎。

而为了稳固苗刘兵变后不稳的江山,赵构立马立三岁的赵旉为太子。

但很显然赵旉没有太子的命,仅仅册封三个月就病亡了。

在朝臣眼里,此时赵构不过二十六岁,未来还有很大的几率诞下皇子,但赵构却有苦说不出,因为他不能生育了

至于原因就是金兵的南侵的时候他正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为了逃命,慌不择乱地狂奔,命是保住了,但代价就是不能生育。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没有儿子是非常痛苦的,这意味着自己死后,江山将会留给旁系子孙,而且这个旁系还不一定和自己很亲,这就很要命了。

当然赵构可不甘心没有亲子继承皇位,从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赵构就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十年的求子之路。

南宋除赵构,皇帝都是太祖一系

首先就是收养子堵住大臣们的嘴,自赵旉死后,不少大臣从稳固江山社稷打算,建议赵构仿宋真宗、宋仁宗选宗室子入宫,赵构虽然不乐意,但还是在宋太祖一系里选择了年仅六岁的赵伯琮入宫,随后又选了五岁的赵伯玖。

之所以选择太祖一系,一方面太祖一系和帝位关系疏远,将他们从民间捞上来,万一登基,必定会感激自己。

而太宗一系和帝位近的有濮王一系,他们这一系关系盘根错节,不好控制,而且会认为当上皇位是血缘的原因而非赵构的帮助,为了自己日后的安宁,必然不能选择他们。

而且反正要选人当皇帝,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关系疏远且感激自己的人呢?还可以借口还给太祖一系捞个好名声。

况且万一自己生了儿子,可以随便封个王爵打发他们,比较好揉捏。

当然眼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堵住大臣们的嘴,反正两个宗室子弟还小,可以借口培养和观察拖个十来年,说不定这期间就有奇迹呢?可以说赵构这算盘打的那是一个叮当响。

赵构这算盘打的那是一个叮当响

而收养了两个宗室后,赵构继续在后宫耕耘,以祈求诞下皇子,除了广纳后宫之外,赵构还寄希望于药石,其中最受赵构青睐的就是江湖郎中王继先。

继先世为医,其祖以卖黑虎丹得名,号“黑虎丹王家”。继先为人奸黠,喜谄佞,善亵狎,自建炎以医药得幸。尝劝上服仙灵脾,议者谓仙灵脾者,亦名淫羊藿,虽强阳,然久服令人精清。按方论,精清者不成子。继先独不以为然。

这是《中兴遗史》里关于王继先的记载,他在建炎末年因为献药而得宠,至于这个药自然就是黑虎丹,在中医中,肾在五行里属水,水为黑,而在五脏中,肾为虎,因而黑虎丹自然是补肾之药。

而这种大补之物自然是赵构现在所需要的,因而靠着黑虎丹,王继先在赵构一朝颇受宠幸,就连权势滔天的秦桧都特意让自己夫人和王继先结拜为兄妹,可见王继先在赵构心里的地位。

而王继先也仗着赵构的宠幸,到处为非作歹,多次被人弹劾,但赵构因为他的独家秘方而多以庇佑,更让王继先肆无忌惮。

可惜王继先的药虽然猛,但赵构始终未能生下一儿半女,加上赵构也意识到靠医药已经无法治愈自己后,开始疏远了王继先。

既然以药物用,赵构又开始迷信鬼神,以祈求上苍给他一个儿子,第一个祭祀的对象就是高禖。

高禖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一开始是女娲,后来演变为伏羲,先秦时期,大家求子都拜高禖,后来连汉武帝都拜高禖,而生下刘据后,汉武帝又为高禖立祠。

早期高禖像

此后帝王祭祀高禖活动屡见不鲜,就连宋仁宗也曾祭祀过。

当初宋仁宗遇到赵构一样的问题,求子心切地他立即下诏每年春分祭祀高禖,而刚下诏不久,宋仁宗就生下一个儿子,如此一来,朝廷内外更加重视这件事。

此后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三位皇帝也倍加重视,尤其是宋徽宗,更是亲自参与祭祀,加上宋徽宗子嗣颇丰,不少人提议赵构在临安祭祀高禖。

绍兴十七年(1147年)二月春分,赵构亲自祭祀高禖,而后十五年,赵构祭祀不断,更是为了祭祀谱曲十多首,比宋神宗到宋钦宗这六十年里都多,可见赵构对子嗣的渴求。

而除了祭祀高禖,赵构还广撒网,对于其他能够帮助生育的鬼神也不断祭祀,继高禖后,第二个被祭祀的就是感生帝。

所谓感生帝就是五帝之一的赤帝,因为宋朝属于火德,将赤帝奉为感生帝,但此时的感生帝不过是寻常的祭祀而已,第一次求子于感生帝依旧是宋仁宗,此后的宋帝也时常祭祀。

赤帝

因而继祭祀高禖之后,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十一月一日,赵构升感生帝为上祀,并为其创作祭祀乐曲十六首。

当然,不仅仅是高禖和感生帝,就连赵氏孤儿里的几位参与者程婴、公孙杵、韩厥这三人,赵构也祭祀不断。

赵宋认为,就是因为这三人保护赵氏孤儿,才让赵氏有了今天,因而从宋神宗开始,朝廷加封程婴成信侯、公孙杵臼忠智侯,加以祭祀。

说来也巧,刚祭祀不久,宋神宗就诞下子嗣,因而也有人建议赵构祭祀他们。

对于这个建议,赵构予以采纳,不仅加封程婴和公孙杵臼,还加封了韩厥,年年祭祀。

可惜无论赵构求医还是祭祀,努力了三十年的赵构还是一个儿子没有生出来,此时他的已经快六十了,也认命了,自知求子无望才确定赵伯琮为皇子。

绍兴三十年(1160年),赵伯琮被立为皇子,受封建王,并且改名为赵玮,初步确立了皇子的身份,两年后被改名赵昚,也就是日后的宋孝宗。

宋孝宗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大臣和太后属意的皇子其实是先入宫的赵伯琮,但赵构出于平衡,最终立了大家都不认可的赵伯琮,因而继位后的宋孝宗异常感激赵构的提拔,对他那叫一个孝顺,也避免了赵构沦为其他太上皇晚年悲惨的结局。

可以说赵构这一手安排的确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