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古代有一种刑罚,只要求吃两碗面条,为何犯人听后吓得全盘招供?

2024-03-18 17:05:09

转发自飞鱼说史

人之初,性本善……

自古以来,这都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常识,觉得人的天性就是善良的,只是被后天的环境所影响,进而导致坏人层出不穷。

不过当我们反过来想,似乎也能说通,即人的天性就是邪恶的,受到后天的教育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变成善良的人。

所以到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始终是哲学上无法解决的终极问题。

只是人性本善也好,本恶也罢,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坏人,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须有震慑坏人的手段,而刑罚也就应运而生。

刑罚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法律权威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历史漫漫,刑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自然将其当作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缩影。

在不同的时代,刑罚自然也有不同的特点,确切地说,这种特点是带着很强烈的时代感,即便是同样的时代,当权者不一样的时候,刑罚的特点自然也不一样。

自古以来,刑罚的花样多种多样,发明者甚至还绞尽脑汁,想了不少文雅的名字,什么玉女登梯,什么虎豹戏春,什么轻弹琵琶,什么二龙吐须……

这个二龙吐须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面条有关,它的刑罚内容特别简单,就是让犯人吃下两碗面。

可是看似轻松之下,却蕴含了令犯人无法接受的战栗,他们在这一刑罚之下很难全身而退,甚至听到这个名字便会吓得全盘招供。

那么这两碗面条究竟有什么可怕之处?
相伴相生

当人类从动物中脱离出来,趋向进一步的文明时,刑罚也紧跟其后,走进了人类社会。

如果要对刑罚进行溯源,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原始社会的舜禹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刑罚的记录。

比如说《尚书·尧典》就这般记载: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 钦哉!惟刑之恤哉。

到了夏朝时,逐步确定了五刑制度,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在此之后,刑罚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但也更加具有严酷性,尤其到了秦朝之后,则确定了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经济、株连八大类。

在此之后的封建制度下,刑罚的种类也走向了多样化,但相关的制度也走向了完善,但无一例外,这些刑罚都是以折磨人的心理和身体为手段,以达到震慑和惩治的目的。

当然,在封建社会之下,刑罚制度也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保障统治者的权力,所以当时的刑罚制度并没有人道主义一说,完全是怎么恶劣怎么来。

自古以来,刑罚的种类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有些甚至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在刑罚种类这条路上,蕴含着无数刽子手的“奇思妙想”,而二龙吐须只是其中一个最不显眼的存在。
两碗面条

对于喜欢吃面条的人来说,甚至可以一天吃三顿,一顿吃两碗,也不会感觉到能吃腻。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两碗面条根本与刑罚扯不到一起,如果在监狱之中,能痛痛快快吃上两碗面条还是很惬意的。

可是刑罚中的这两碗面条,可丝毫谈不上惬意,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味。

在实施这项刑罚之前,看管犯人的狱卒会将犯人关进暗房,然后两三天不给他们吃任何东西,甚至在心情不爽的时候,还会拳打脚踢。

在被关押的这几天里,犯人只能得到一些维持生活的水,在犯人奄奄一息时,狱卒便会端上来两碗面条。

久旱逢甘霖,久饿见面条。

这些犯人看到面条之后,会立即狼吞虎咽起来,根本来不及咀嚼,瞬间便会风卷残云将面条吃光。

殊不知,等到他们吃下面条之后,真正的刑罚才开始。

古代的面条可不像现在这样的面条一样很精细,那时候的面条主打一个粗,而狱卒并不会好心将面条煮的很熟,反而故意煮成半熟之态。

别说这些饿了好几天的犯人,就是我们现在人如果狼吞虎咽吃些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会难受半天,这些犯人的难受可想而知。
二龙吐须

当然,在忍受胃部折磨的同时,这些狱卒并不会心疼蜷缩痛苦的犯人,反而会继续变本加厉的折磨他们。

狱卒会将犯人的手脚捆绑住,然后将他们倒挂在刑架上。

人在倒立的时候,血液会冲向头部,脸部充血会被涨得通红,而胃里消化不了的面条,也会从胃里涌向口鼻。

当面条从鼻腔中奔涌而出悬挂在面部上时,便如同龙须一般,所以这一刑罚又被称之为二龙吐须。

将犯人悬挂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呈现出半窒息的状态,难受到生不如死,这种感觉可比我们喝水被呛到难受一万倍。

所以,犯人听到这一刑罚之后,往往会不寒而栗,在强大的心理阴影之下,别说招供,就是给他们一个痛快,他们都会感恩戴德。

面对这种非人的折磨,当犯人听闻要吃面条时,内心总会止不住的颤抖,尽快招供已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现如今,这些惨无人道的刑罚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了历史上一抹浓重的阴影,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我们只能一路向前……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刑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