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军功授爵,普通民众能借此改命吗?事实残酷

2024-03-13 17:05:05

转发自大头读历史

在商鞅变法,秦国(朝)确实实施了军功授爵制度,该制度也确实将“耕战”列为秦民上升的通道,这也是唯一的通道。可这条通道非常窄小,上升的程度也非常有限,而且极容易发生阶层坠落。这就详细说说这个事情。
秦国的爵制

商鞅变法后,贵族的特权统统取消,用等级爵制代替,明确以耕战为授爵的唯一标准,杜绝秦民在耕战之外另有取得富贵的渠道。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希望进入到权贵阶层。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加强秦国君主的集权。

秦国的爵制如上图,有17等。不同的爵级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田亩数量。并且,有爵位,可以用来抵消犯罪惩罚或徭役税赋等。例如犯了杀人罪,但是你的爵级是正卿,你可以用爵位来抵消惩罚,变成一个平民,或者是减轻惩罚。爵位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人人都想要获得爵位。爵位又岂是那么容易可获得的?
二十等爵制的获得

爵级的获得,在《商君书》有明确的规定: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注意“甲首”一词,它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首”,它的意思敌国披甲之士的首级,不是指敌国普通士兵的首级。准确的翻译一下这条规定,那就是秦军士兵唯有在战场上了杀了敌军身穿甲胄有头盔者,将脑袋与头盔一并带回,才能得到爵位与田宅。

在战国时代,能披甲上阵的,非富即贵,在战场上一般都是军官级别,或者一些极特殊兵种。例如在《左传》有一条关于齐鲁战争的记录, “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鲁国斩下了80个甲首,齐国的军队就乱套了,不能再组织好队列进行防御或者进攻,只好撤退了。可见甲首绝对不会是普通士兵,他们是一群可以影响军队运转和气势的重要人物。一介平民如何才斩的这样的首级?

也就是说,秦军在一场战争中杀戮成千上万的敌军,但能获得甲首的人却是少的可怜。要不然,按秦国在战国杀戮100多万敌军的总结果计算,秦国的土地估计都不顾分的,那爵位就相当是在做大派送了。

同时,对于军功、爵位的获得还有一些规定:

1)秦国把5个人组成一个伍,在战斗中,只要有人“得一首”,就可以减免该伍所有士兵的徭役赋税。注意这里只是首,而非甲首,普通士兵的首级。

2)秦国在50人设置一个屯长,100人设置一个百将。屯长和百将,是不允许加入到砍首的行列中,避免因他们利用权力私吞首级的情况。他们的功绩是以团队结果为准。如果他们的部队在战斗中,获得了33颗敌军首级,就算是达标了,屯长和百将就能升一级爵级。

3)在围城战役中,军队的斩首数量要达到8000 颗才算达到标准。在野战中,站首数量要超过2000颗,才算达标。按这个标准,秦国将领必须是在获得战略性大胜,领军大奖才给军中的士兵官吏申请军功。如果,达成这个标准,那么原爵位是公士的话,就可以升一级成为上造,原爵位是上造的话,就可以晋升为簪袅。无爵的人如果能斩获敌军“甲首”,也可以成为最低等级的“公士”。

从上面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普通的秦国士兵一般都只能取得免除徭役赋税的奖励,但却是有时间限制,并非终身享受。如果要实现阶层跃迁,就只能拼命去斩获一个“甲首”了。
爵级跃迁

一个普通士兵即便有幸在战场夺取了“甲首”,从而成为了秦国有爵位的阶层,可他的上升通道也是十分有限。

《商君书》内有规规定:1)如果军队取得了战役性质的大胜后,公士可以升上造,上造可以升簪袅,簪袅可以升不更,不更可以升大夫,但升到了大夫这里,却又分成了两种情况:A,如果爵位是大夫而担任县尉者,赏奴隶六人,赐钱五千六百;B,如果爵位是大夫而在朝廷任职者,则升为官大夫。再往后,又是依次类推,官大夫升公大夫,公大夫升公乘……直到升到大良造这个最高等级。

按照这个规定:一个普通秦军士兵,在历经九死一生,夺到了“甲首”后,成为了公士。然后又以极小概率的幸运,随部队参与了多次大战役,而且每次战役的斩首数目都达到了朝廷的标准,他也就只能升到大夫(第五个爵位)这个爵位就止步了。再往上,二十等爵制的大门就对他们彻底的关闭了。军功即使再多,也只能获得奴隶与金钱的赏赐,政治地位却是无法再进一步。
结语

综上,秦国在制度设计上,将军功授爵搞成了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即通常所说的“秦人重爵,除吏复家,故不轻赐爵”,普通人是很难得到爵位。秦国的平民百姓几乎很难凭此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