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王莽是穿越者?他的一些行为不是创新,而是在胡搞

2024-02-20 17:05:03

颠覆了西汉的王莽,虽然经营自己的皇朝非常失败,并被历代史家、名士所唾弃。但在千年之后,王莽又重新赢回了名誉。不仅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很多网友还相信他是一位致力传播现代技术、思想的“穿越者”。

究其原因,主要是王莽掌权后的一些政策和行为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那么王莽真的是欲凭一己之力改变时代的“穿越者”么?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五铢钱”成为汉朝的主要货币。五铢钱相当成功,其寿命远超汉朝国祚,直到唐朝才被废止。它也是截至目前,中华大地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

按说五铢钱及其相关铸行规范即便是有可改良之处,但至少不是西汉末年朝廷的当务之急,只是王莽并不这么看。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开始推行他的第一次货币方案。

是更造大泉,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又造栔刀、错刀。栔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栔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汉书·食货志》

在五铢钱的基础上,增铸三种新货币:错刀、栔刀和大泉。前两种都是复古的刀型币(错刀上的铭文“一刀”二字由金丝嵌成),后一种形状和五铢钱一样,内方外圆,厚度要更厚一些。

但是新货币一推出就有大问题,重量和面值严重不相符。

古代的“钱”和现今的硬币并不一样,因为没有黄金、国家信用等作为货币的信用储备金,所以其实际价值主要由铸币金属的价值来决定。这也是历朝历代朝廷无法遏制民间自行铸币的主要原因,百姓认可的是铜而不是“铸币人”。

一枚大泉重12铢,相当于2个多五铢钱,其面值却是50枚五铢钱。错刀和栔刀重量差不多,四个半五铢钱的样子,其面值却分别是5000钱和500钱。这就相当于王莽拿一张纸,在上面写个黄金一两,就想当一两黄金用。

首先,百姓不傻,对新币价值的认可远低于朝廷规定。其次,民间纷纷开始私铸新币,抢夺铸币利差。这两者结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新朝的货币市场也由此开始混乱。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春,王莽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货币改革,但目的并不是修正前次改革产生的问题。

此时王莽已正式篡权称帝,因此他急于从各个方向去消除汉朝的痕迹。因为汉朝国姓“刘”由“卯、金、刀”组成,所以王莽就开始看自己推出的错刀、栔刀不顺眼了,怎么都觉得那个“刀”字在映射“刘”和汉朝。

王莽下诏废除了错刀、栔刀,作为替代王莽增发一种新货币,径六分、重一铢的“小泉”。其面值为一钱,即“小泉直一”。为了让臣民尽快用新币代替五铢钱,王莽还下诏将五铢钱废除了。

这莫名其妙的折腾不仅未能未能解决问题,还让新朝的货币市场进一步混乱。

首先,错刀、栔刀和五铢钱的突然停用,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兑换损失。其次,新发行的“小泉”仍然重量和价值不相配(重只有五铢钱的十二分之一,面值却相等),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毫无作用。

最后,由于小泉和五铢钱的价差以及五铢钱的停用,民间为止损,纷纷开始熔炼旧币私铸新钱。

为了遏制民间的私铸行为,王莽又推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禁止百姓炼铜和烧炭。这不仅未能抑制私铸,还因严重干预生活,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和朝廷之间的矛盾。

因革新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王莽在始建国二年十二月,开始推行他的第三次货币改革 --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指货币的材料分为金、银、铜、龟、贝五种。六名,指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货(大泉和小泉)、布货(非圆形的铜制钱币)六种货币。“二十八品”的意思是,各类货币又因形状、面值等不同,一同可细分为二十八种。

这第三次货币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大量增加流通货币的品类。不说各类货币之间兑换麻烦,光是名目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货币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

另外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等价兑换物,有个基础性要求,同一类货币自身要尽可能保证形制、价值,甚至是重量一致。而龟、贝这类材料做货币就很难满足这一点,再加上其易损,所以很早就被淘汰。

至于王莽为何要把龟、贝这种“上古神物”重新搬出来做货币,原因不详。可能是热爱古制,也可能是天真和无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穿越到过去的现代人是搞不出这种复古决定的。

这第三次货币改革,将本就摇摇欲坠的新朝货币市场给彻底整崩溃了。货币崩溃则市场崩溃,而最终承受崩溃代价的则是无数的平民百姓。“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所以新朝在民众心中的威信也崩溃了。

感觉到情况不妙的王莽,也开始了自己的补救。不到一年后,他又下诏废止龟货、贝货和布货,只使用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另外又下诏加大对私铸的处罚,违者五家连坐并罚为奴婢。

这时民众对王莽和他的朝廷已然没有信心了,民众自发的放弃了新币,重新用起了被王莽废止的五铢钱。为了让臣民和“刘”家货币断开联系,王莽又进一步升级相关处罚,敢携用五铢钱者,流放边疆 ……

但是强权换不来信用和信心,全国各地到处都是“顶风作案”使用、私铸五铢钱的人。到了始建国五年,由于私铸钱币者太多并公开化,管理不过来的朝廷为了颜面只得宣布废除禁止采铜烧炭的法令。

可以说新朝货币在民间的倒推下,又逐渐返回五铢钱制。有点不甘心的王莽,又开始了第四次币改,不过这一次更像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下诏废止大泉和小泉,另发行两种新的货币,货布和货泉。货泉,铜质重五铢、值一钱(实际就是五铢钱)。货布则是重25铢、值25钱。同时规定市场正在流通的大泉不直接废止,给予六年缓冲期,缓冲期内面值下调至1钱。

这第四次改革,实际是王莽对自己前三次货币改革的否定,也是王莽意识到自己的货币政策不足以替代五铢钱制的妥协。

折腾七年,又回到原点。民众付出的是,破产和家毁人亡,“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王莽付出的是他本就不多的威望和信用,所以他和他的皇朝也不可避免的迎来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