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木棉袈裟》:历史上的“火烧少林寺”

2023-12-09 17:05:06



  《木棉袈裟》是1984年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徐小明执导,讲述了明朝末年,官方派出锦衣卫抢夺少林信物木棉袈裟、烧死方丈与僧官,派员掌管少林,被少林武当联手回击,合力铲除的故事。这是一部老电影,看过的人可能不多。但在诸般港台文艺作品中,少林寺遭受回禄之灾的记录却不少,例如1963年的香港影片《火烧少林寺》;七十年代台湾的《火烧少林寺》讲述满清雍正皇帝围剿反清势力,少林寺更是头号目标。少林寺僧人死守少林,引致火烧少林,死伤无数,余下106个弟子,决意硬闯皇宫,铲除万恶暴君。六十年代香港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南少林寺因为帮助反清的红花会得罪了乾隆皇帝也被烧了。2011年香港陈木胜执导刘德华主演的《新少林寺》也是以石友三火烧少林寺为原型的。


  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在港台及海外的文化语境中屡屡被烧,这是有文化和历史白渊由白。中国佛教长期以来在帝王的崇敬护持、国家的管理下传布,多数帝王宰官信仰、钦崇佛教,并从维护皇权、收拾人心的政治目的出发,对佛教有意地利用、扶植,寺院多有敕建,高僧历受礼遇,形成惯例。但是,佛教作为一大势力,又不能不为统治者所忌。在电影《木棉袈裟》,明末的饥民就打出少林真传武士的旗号与奸臣对抗。因此锦衣掌管大臣王澄召来武当弃徒祁天远(于荣光饰),令他去少林寺夺取木棉袈裟,并许诺成功之后由他接任主持之职。锦衣卫闯进少林寺大开杀戒,主持圆慧受祁天远暗算也身受重伤,命慧能带着袈裟杀出重围,自己则自焚身亡。此节播放主题曲,“烈火可熔金,难熔方寸心”,十分令人动容。“难说 我无情, 难怪 你伤心, 难得 三生有幸, 难忘 一往情深”,这首插曲我到现在还能唱。影片是一部跟风之作,布景也很粗糙,但感情真挚,演员都是真功夫,尤其是武当太极。当然故事的白历史背景是虚构的,明朝皇帝没干过这种事,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六祖惠能的传奇。

  到了清朝,佛教衰微。虔信喇嘛教(佛教密宗)的清朝皇室,对佛教采取敌视的态度;《十朝圣训》即说:至于僧侣,全为无用之人,应严加取缔!而在制度上,清廷对佛教采取隔离政策;《大清律.礼律.渎亵神圣》即规定:僧道不得于市肆诵经托、陈说因果、聚财金钱,违者惩罚。又说:若有官及军民之家,纵令妻女于寺观神庙烧香者,笞四十,罪坐夫男;无夫男者,坐罪本妇。其寺观神庙住持及守门之人,不为禁止者,与同罪。传说中康熙派兵火烧少林寺,全寺僧人只剩下5个人,就是后来的洪门五祖。这个故事的原型应该是康熙时期几次把沿海几十里的居民,都迁到内地,在迁界的时候为防反清力量,大概烧掉了福建南少林,但跟真正少林寺无关。福建少林寺被清军击破烧毁后,反清组织随即流落广东,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化名陈近南,拉拢各方反清势力。组建天地会,又名洪门,五枚师太、至善禅师、白眉道长、冯道德、苗显就是师从于福建南少林的五位前辈高手。江湖上称他们为少林五老。江湖上称他们为少林五老。又称洪门五祖。方世玉就是苗显的外孙,女侠苗翠花的儿子。自清朝建立以来在中国发展了几百年,至今在内地以外的华人区依然很活跃。

  雍正皇帝虽然信佛,但又怀疑禅僧和反清复明的知识分子勾结,因而开始打压那些具有文人气息和入世气息的禅门宗派,相反地,扶植一些没有什么学养的禅僧。他认为天童派和罄山派的禅法最好,强力扶植天童圆悟和罄山圆修两位禅师,说他们的禅法“单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来的意,得曹溪正脉者”。另一方面,却强力批判三峰派的禅法,将该派汉月法藏禅师及其弟子弘忍所着的《五宗原》、《五宗救》等书,加以毁板,属下弟子尽削去支脉,永不许复入祖庭。雍正自己还撰有《拣魔辨异录》八卷,指责法藏和弘忍为魔藏父子,说他们“毁戒破律,唯以吟诗作文,媚悦士大夫,同于娼优伎俩”!从此,禅宗也开始没落,以致到今日,只剩下出世性格浓厚、主张厌弃现实世间、不问世事、一心一意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宗。雍正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雍正下令将门头二十五房悉数烧毁,下令将僧人全部迁往到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务农,此事件应为“火烧少林寺”的现实原型。雍正皇帝在圣旨中曰:“少林不是明代的侠义僧人,而是藏污纳垢之地,奸邪盗贼伪装什么都有,以致宗风颓败,象教衰落,这都是“释门败类”留下的祸根,就想借端夸耀,招摇骗财,这种人,在佛教就是有罪的人,必须加倍惩处,不容宽恕,特别说明。”

  乾隆帝崇重理学,对佛道二教颇有冷落,二教的政治地位大大降低,式微之势有如江河日下。乾隆皇帝在19年(1754),通令取消行之千年的官给度牒制度,造成僧侣人数暴增。特别是嘉庆以降,国势凌替,民不聊生,投入佛门讨口饭吃的情形愈加严重,以致僧品良莠不齐。清末全国僧尼总数,已经达到八十万之多。在这样一方面纵容,二方面隔离的佛教政策下,佛教走向衰亡的死胡同,是可以想见的。当时寺庙、僧尼,虽然数目尚不少,但因清廷废除了历代由官府控制通过考试剃度出家人的制度,大批无文化、无真信仰的流民和贫困破落者涌入僧尼队伍,藉佛谋食,使僧尼的素质和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清末的一本记述京华风物的书上竟然把僧尼道士女冠与蚤虱蚊蝇等并列为人间“十害”,反映了社会人士对僧道的反感。鸦片战争后,列强用炮火开路,强行输入基督教,而信奉上帝,视佛、道为魔鬼的太平天国,兵锋所至,无寺不焚,无佛不毁,江南佛教几遭全面覆灭。

  综上所述,真正的“火烧少林寺”,在清朝时期应该是没有的。少林寺真正被烧,是在满清亡后,1928年,在军阀混战中,少林寺僧众加入了直系。主持妙兴出任“团长”,参与征战反对北伐的国民军,不但违背了佛寺清规,且引来了少林寺的劫难。直系某部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旅长被打败后跑到少林寺内躲藏!国民军冯玉祥部下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次日,国民军旅长苏明启,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石友三后来也没得好报,他投靠日本后,被部下活埋在黄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