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抗美援朝入朝参战的部队为什么不用解放军名义,而要叫志愿军?

2023-11-11 17:05:27



摘要: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场战争将会是复杂的,长期的,因此早就未雨绸缪做好了参战准备,组建了东北边防军。最终在1950年10月,中国正式派出部队入朝参战,却采用了“志愿军”而不是“解放军”,这是为什么?


图1:跨过鸭绿江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虽然战争初期,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在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就占领了韩国首都韩城,并继续向南迅猛推进。但中国领导人还是敏锐地认识到,战争的发展不可能如此乐观,一定是会出现更为复杂甚至严峻的局面,因此必须做万全准备,包括派出部队入朝参战的准备。

当时在大陆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除了西藏,大陆基本上都已经解放,解放军的主力集结东南沿海,正在积极进行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准备。而当时的东北是作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驻守的部队只有6个警备师和一些地方部队,外加一个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一些正在进行整训的炮兵、骑兵部队,总兵力只有22.8万人。而且根据1950年度精简整编方案,42军将集体转业为农垦部队,6个警备师也将裁撤4个师,只保留2个师,整个东北军区的部队将减少到10万人。这显然和紧邻战争第一线的国防前哨是不相匹配的,因此中央立即决定进行全国军事部署的大调整,最重要的就是将东北要迅速从战略大后方转为国防前哨。

7月2日,周恩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报告了中共中央对于朝鲜战争政治、军事形势的判断,并表示如果局势发生变化,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中国将派遣部队入朝参战支援朝鲜。为此,将在东北预先准备集结3个军9个师的兵力。

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决定由正在中原地区作为全军战略预备队的第十三兵团(下辖第38军、39军和40军)和在东北的42军,以及炮兵第1、第2、第8师组成东北边防军,并且要求十三兵团必须在8月1日全部开赴东北。


图2:隔着鸭绿江看到对岸的战火,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

组建东北边防军是抗美援朝的一项重大军事部署,这使得中国提前做好了入朝参战的军事准备,赢得了战略主动的先机。

进入8月以后,十三兵团的3个军已经全部到达东北。但是战争的发展也印证了之前中国领导人的判断,人民军虽然已经推进到半岛南端的洛东江地区,但已经显露出强弩之末的迹象,战局陷入了胶着。因此,中央认为战局发生反转,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必须要增加东北边防军的实力。

于是在9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增加2个军,一个军是驻扎在河南驻马店和湖北孝感地区的第50军,另一个军是驻扎在天津的第66军,命令这两个军立即开赴东北,加入东北边防军的序列。这样,东北边防军总兵力就达到了6个军又3个炮兵师,以及其他配属部队,总兵力约30万人。

同时,正在苏南、上海整训的九兵团3个军开赴山东津浦路沿线,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十九兵团则集结到陇海路沿线,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三线部队。

老周“冰血战火”志愿军系列音频节目,包括长津湖、上甘岭、砥坪里等重大战役,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二维码免费收听

至此,实际上已经做好了随时入朝参战的准备。那么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果需要入朝参战,将采用什么样的名号?如果用东北边防军的名义,边防军出国作战,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而如果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那就是中国政府的国家行为,入朝与美军作战,就等同于两国开战,必然会产生两国宣战的严重后果。而且中国与苏联还有友好同盟条约,如果中国对美国宣战,势必苏联也必须参战,这样战争就可能演化为新的一场世界大战,这显然对中国对苏联都不利。

加上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出兵参战,既是支援朝鲜,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但是中国并不希望卷入一场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全面战争。所以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义,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所以从8月以后,中央就在考虑以什么名义入朝参战,最早是准备采用“支援军”的名义,意思也很直白,就是支援朝鲜,但是有人提出如果加上中国的前缀,“中国支援军”可能会产生歧义。

就在这时,着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不如采用“志愿军”的名义。黄炎培,187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川沙),中过清末的举人,早年在家乡办学校,因为鼓吹反清而遭到逮捕,被保释出狱后流亡日本,加入了同盟会。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主张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江苏省立高等、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


图3: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并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抗战。

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曾经担任过主席。是着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民主人士。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病逝于北京。

志愿军,既表明了是非政府行为,而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坚定支持和全力支援的态度。采用志愿军的名义,既可以派部队入朝参战,又不使新中国卷入一场全面战争,从而可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继续进行建设。

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先例。18世纪,美国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独立战争时,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就派出正规军以志愿军的名义来到美国,帮助美国和英国作战。

所以,志愿军的建议一提出,就立即得到了中央领导层的一致同意。

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简称志愿军)这个响亮的名字就此诞生。

志愿军除了正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字,还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美名“最可爱的人”,这个赞誉出自着名作家魏巍1951年4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谁是最可能的人”的文章,文章通过魏巍在朝鲜战场上所看到的真实的情况和他回国后和平生活的强烈对比和反差,告诉读者,国内看似平常但却幸福的和平生活,正是在朝鲜前线志愿军浴血奋战换来的,因此充满感情地将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这个叫法立即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的叫法不胫而走,成为队志愿军最高的褒奖。

当然,志愿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代表了无上的荣光,凡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三千里江山浴血奋战的指战员,无不以这样一个光荣的名字而自豪。


图4: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9月入朝的二十三兵团,并没有在前线参战,而是担负在后方修建机场的任务。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赋予志愿军的番号,结果二十三兵团上下强烈要求,才得到了志愿军的番号。

而与二十三兵团情况正好相反的是志愿军空军,当时志愿军空军的基地都在国内,主要是在安东(今丹东)、大连机场,所以除了飞行员驾驶战机飞过鸭绿江作战,地勤人员都是在国内,所以被称为“抗美援朝不过江”的志愿军。

可见,志愿军这个名字,对于当年投身于这场战争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的荣耀,是他们许多人一生最值得纪念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