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原来流量这东西,唐朝就有?花200万买热搜的陈子昂,唐诗之祖!

2023-10-26 17:05:03

在唐朝垂拱年间,京畿发生了一起非常特殊的刺杀案。这个案件在此之前的几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相似的事件。案发地点是化州下邽(今渭南市下邽镇),案件的主角是一个年轻人名叫徐元庆。多年前,他的父亲被县尉赵师韫所杀。徐元庆为了报杀父之仇,改变身份并应聘到下邽驿站做服务员。由于下邽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他抱着机会等待赵师韫的到来。

终于有一天,赵师韫来到了下邽驿站,徐元庆没有犹豫,立即动手将他杀害。而徐元庆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投案自首。这个案件引起了当时的巨大轰动,因为刺杀朝廷命官在任何朝代都是重罪,尤其是赵师韫已经晋升为朝廷御史。地方无法处理此案,只能由中央接手。武则天对此案高度重视,但在了解案情后,也觉得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就是徐元庆案件的特殊之处。

徐元庆杀人的动机并不简单,而是为了报杀父之仇。而唐代非常重视以孝治天下。虽然历朝历代都对此类行为免除处罚,如东汉时期的赵娥,她为杀父仇人而手刃之,朝廷为她刻石立碑。然而,徐元庆杀的是朝廷命官,而非私仇恶人。因此,朝廷展开了一场关于“礼”和“法”的讨论。根据武则天的意见,她倾向于赦免徐元庆的罪行。因为在唐代,孝被视为道德的基石,并且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唐律疏议》将不孝列为十恶之罪。

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历代皇帝都在强调孝行的重要。李渊认为,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自古哲亡,经邦致治,社教垂犯,莫尚于兹。老百姓要遵从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义最重要。世人的各种行为规范中,孝是最重要的。历朝历代的帝王,治理国家都是用的这套办法。祖宗都这样说了,后面的太宗、高宗只能把孝拔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李渊之子李世民亲自考察每个儿子对于孝经的理解。李世民之子李治将孝经和道德经合二为一,成为科举考试中的圣经。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孝义。因此,对于徐元庆的罪行,并不是不能赦免,尤其是垂拱年间,武则天临朝称制,需要借孝道作为道德武器,以防止儿子李显和李旦产生恶逆之心。因此,对于徐元庆的罪行,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赦免。

虽然当时有一些人反对赦免,但是反对派并没有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只是认为徐元庆要处死,轻则流放,反正这个人一定要受到惩罚。就在这个时候,右拾遗陈子昂站了出来,坚持认为徐元庆一定要被处死。

陈子昂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初,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去世,所有人都默认将高宗的灵柩运回长安安葬,只有陈子昂站出来,坚持认为高宗的尸骨可以安置在东都洛阳,并不需要长途跋涉西迁到长安。武则天看到陈子昂的这份上书后,非常欣赏他的胆识和见解,赐予他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因此,这次陈子昂突然反对武则天,也让武则天很好奇他会提出什么高见。

陈子昂问道:“国家法律专门处死人的罪犯,他们犯了什么罪?”武则天回答:“死罪。”陈子昂接着说:“既然是死罪,那么徐元庆合乎国家法律。”武则天问道:“可是他是因孝,杀人也要处死吗?”陈子昂回答:“这很简单,我们可以在徐元庆的墓地上树立旌旗闾墓,表扬他的孝行,以此来褒奖他。然后再对徐元庆进行正式审判,执行死刑。”武则天一听,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既符合道理,又符合法律,于是采纳了陈子昂的意见。

陈子昂也没想到就是自己这个意见,在唐代持续讨论了百余年时间, 120 年后的永贞元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翻到了这一案件,他认为陈子昂的做法就是乱来,因为这个案件里,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徐元庆之父为何而死?赵师韫杀他,究竟是恶意构陷,还是徐元庆之父真的触犯了国法?如果徐父违法,那徐元庆为父报仇的动机就不成立。如果徐父不违法,那么对徐元庆就应该赦免其罪。

而国子博士韩愈,则给出了另一个意见,他认为这类“因孝行凶”的案件之所以意见不均,原因是司法程序有问题,以后这类案件的流程应该是地方政府不插手,由尚书省直接处理,尚书省有了处理意见后,再交给皇帝定夺,这样才能经律无失其职矣。直到后来,人们在陈子昂、柳宗元、韩愈的意见基础上,对“因孝行凶”件定下了可免于死,但不可免于刑的处理方法。

《施剑翘复仇案》简介

1935 年的侠女施剑翘复仇案,其实还残留陈子昂处理意见的影子。施剑翘刺杀复仇人孙传芳,随后到警察局自首。最后施剑翘在冯玉祥和于右任等人的声援下被特赦。可见陈子昂简单的一句话,对后世的影响长达 1300 多年。然而,这仅仅是陈子昂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唐高宗显庆四年,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一个富裕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陈元敬是当地有名的豪侠。在陈元敬 20 岁那年涉洪,当地发生了饥荒,陈元敬把家中百万公升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灾民,而且不求回报。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陈子昂,自然是有样学样,长大后他也和父亲一样成为豪侠,但不同的是,他有一个前缀,以豪家子驰侠使气,仗着富二代的身份成为豪侠。所以大家平时和陈子昂交往,更多是看在陈元敬的面子上。但是陈子昂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别人尊敬自己,就是因为自己厉害,所以他好弋搏,就是射箭和击剑搏斗,每天就这么浑浑噩噩混日子,直到十七八岁还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

但就是 18 岁这年,陈子昂幡然悔悟。对于他悔悟的原因,其好友卢藏用记录得很玄乎,说陈子昂有一天进入当地乡校参观。参观之后,陈子昂突然就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也许是陈子昂天才,学习了几年之后,他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经史百家没有他没看过的书,尤其擅长写文章,写科文章有西汉司马相如和钟子云的风范。

在学成之后,陈子昂就决心迈入仕途,于是辞别家乡,东去长安。可是去了长安之后,陈子昂接连几次科举都没考中。如果换做别人,一定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回去再加强学习就是。可陈子昂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没考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名气。如果自己有了名气,那一定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然后发现自己的才华。可怎么才能让自己有名气呢?

很简单,炒作。想通了这件事之后,陈子安就开始着手运营,他每天穿梭于长安城中,寻找炒作的机会。终于有一天,他等到了。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有一家琴行卖胡琴,标价达到了百万文,换算成现在的价值就是三五百万。每天都有一些富豪来到这家琴行,想看看这把胡琴到底值钱到哪里。可是来了许多人,也没能看出这把胡琴的好。陈子昂就抓住这个机会,他跑到这家琴行,对老板说,我要花百万文买这把琴。旁边人听到之后,都觉得陈子昂疯了。

众咸惊问曰,何用之?陈子昂说,余善此乐,我擅长演奏这件乐器,旁边有好事的人也有可能是陈子昂请的托,就在一边问,可得一闻乎?我能有幸听您的演奏吗?陈子昂求之不得,答曰,余居宣阳坊,指其地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不唯众君子荣故,且各宜邀朝闻名者齐赴,乃幸欲也。

我就住在长安城宣阳坊,我现在回去准备好酒,明天等候各位大驾光临。不仅在座各位可以来,你们也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们一起前来,这是我的荣幸。说罢,陈子昂抱着琴就回家了。可是陈子昂哪里会弹琴呢?你让他打架斗殴,他可能在行,弹琴是一点也不会。那第二天客人来家里怎么办?陈子昂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次日早晨,陈子昂家门口聚集了 100 多号人,都是长安城有名望的。陈子昂早早准备好宴席,全是珍馐美味。等众人吃过饭后,陈子昂捧出胡琴,说

我是来自四川的陈子昂,文章写了能有几百篇,可是我在长安奔波这么多年,却碌碌无名。这个乐器不过是戏子们的玩意儿,我怎么会把它放在心上?于是当着百位客人的面,摔了这把琴。然后陈子昂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送给到来的客人。宴会结束后,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传遍了整个长安。扬名的直接原因,就是这次营销。

而根本原因,在于陈子昂的才华。陈子昂写的文章,诗词和当时流行的风格格格不入,他的诗词跳过了南北朝,直接继承了汉魏诗风的特点,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说到这儿,就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先秦诗歌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到了汉代,诗歌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特点,无论是汉乐府民歌还是古诗19 首一类,所有的内容都是叙事抒情,借物其兴。比如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歌颂爱情。再比如就是十五从军征之类的边塞诗文。

到了东汉末年,建安七子将诗歌创作推到了一个巅峰,也就是所谓的建安,他们的作品都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陆机中期之后,诗歌创作开始走向歪路,以路基为代表的文人句开始注重巨子的雕琢。到南朝时期,诗歌的辞藻就变得越发浮华,诗歌创作的内容也偏向描写奢华生活。而北朝人的诗歌创作一直是效仿南朝的,所以隋唐时期的诗人,写诗风格几乎还是南朝那种采丽敬繁。代表作品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经篇十首》。皇帝都偏爱这种诗歌风格,整个社会的创作走向还能偏离吗?可陈子昂偏偏不,他对于这种诗风是极其反感的。

初唐四杰的作品里尚有南朝残风,可在陈子昂的作品里,你只能看到汉魏风骨,所以后世给了陈子昂非常高的地位。唐之诗祖。,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还在模仿陈子昂写出了自己的《感誉》十二首,而李白更是沿着陈子昂的路子写出了《古风》 五十九首。杜甫称赞陈子昂是公生扬马后,明与日月悬,韩愈称赞陈子昂是,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而陈子昂也能担起这些盛赞。文坛扬名之后,科举的难度好像也随之降低。唐睿宗文明元年,陈子昂考中了进士及第,这一年他也不过 25 岁。没错,之前的营销炒作,掀起诗歌复兴运动的操盘手,不过是一个 25 岁的年轻小伙子。

而进入官场之后,陈子昂也展示了自己的正直。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大权独揽,睿宗李旦和中宗李显就是母亲双手下的提现木偶。而陈子昂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和称帝的时候,没有反对,所以被很多人诟病为没有气节,心里没有大唐。要小编说,陈子昂心里确实没有大唐,他心里有的只有天下万民,谁来当这个皇帝并不重要,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前面我们说了,陈子昂建议高宗李治的灵柩不要迁回长安,直接洛阳安葬即可。其实陈子昂考虑的就是,如果迁回长安安葬,那就是在劳民伤财。这份《谏灵驾入京书》是这样写的,开头是谦虚圆滑,可进可退的场面话:

随后说,明主是可以容忍忠言逆耳的,我为了国家也不惧死亡来戒严。我要上一个非常之策,因为现在是非常之时,而非常之时,就需要有非常之主来领导这一切。就开头一句,小编要是武则天,我也对陈子昂有好印象。后面陈子昂就开始说:

我看到诏书说,先帝灵柩要迁回长安安葬,太后和皇帝的銮羽也要陪着过去,这样做不妥,但朝廷没有反对声音。

所以我要说我为什么反对:

这一段陈子昂说要根据时代来评价关中的地位,随后运用一大段文字贬低关中,目的就是让武则天意识到,关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它承载不住先帝的龙骨。直到这一大段文字之后,陈子昂才一笔带过:

你现在回去修建陵寝,要发多少劳役才能建成?高宗在位这几年,打高句里、打吐蕃、打西突厥,国家经济都被打崩溃了,粮食连年欠收,谷物严重短缺,关中平原屡遭饥荒,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就这还要去泰山封禅、嵩山封禅,如今高宗驾崩了,还要返回长安安葬,这一路上不又是劳民伤财?

关中百姓已经不起折腾了,你迁回长安,凿山采石,趋以就攻,那这些老百姓还怎么种地?还怎么养家糊口?所以陈子昂担心,担心春做无时,秋成绝望,那到时候就是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国家又得征兵平叛,到头来折腾的还是可怜的老百姓。所以不要回长安了,就埋在洛阳吧。

洛阳这个地方好:

你在这个地方不用担心后备资源的问题,在长安的话,你得给这些劳役们管饭,可长安的粮食不都是从东南顺着大运河运到洛阳,再从洛阳转运到长安的吗?一篇谏书,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武则天很难不欣赏这个年轻人,所以他赐陈子昂为麟台正字,希望陈子昂能好好发展,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官员。但是他忽略了陈子昂的想法,陈子昂没有对她感恩戴德,事事顺从,而是在之后的人生中不断反对武则天的决策。

从咸亨元年开始,西南崛起的吐蕃政权屡次进犯,大唐高宗李志多次评判无果。为了打败吐蕃,武则天准备讨伐雅洲的生羌人,从而开辟一条袭击吐蕃的新战线。

陈子昂得知这一消息,又一次上书信件。这次上书就完全是四个字,悲天悯人!

雅洲的生羌人自我大唐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不法的事情,他们就是一群安居乐业的老百姓,他们没有罪过我们,却要讨伐他们,那他们肯定心生怨恨,转头攻击我国。为了应对他们的报复,我们要加强对蜀地的边防,从此之后,蜀地将战火不断。

这是陈子昂对于生羌和蜀地老百姓的同情。随后他又说:

之前益州长史李崇真假传檄文说,吐蕃要攻打松州,让朝廷筹钱筹兵以待之。几年之后,巴蜀 20 多个州就因为这次筹钱筹兵被搞得民不聊生。可是连吐蕃人的面都没见到,李崇真却在这次征兵中挣了巨万赃款,可怜蜀人残破,不堪重负。

陈子昂觉得这次征生羌,国家是一点便宜也占不到,能从中获利的不是朝廷,而是奸臣。你说就陈子昂这性格,他在官场能有朋友吗?虽然武则天还是很赏识他,又擢升他为右拾遗,可架不住陈子昂树敌太多,尤其拾遗这个官,本来就是一个得罪人的官,因此朝廷中恨陈子昂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如果是其他皇帝执政,想搞垮陈子昂可能还有点难度。可是恰恰是武则天执政,想搞垮一个人太简单了。因为武朝有非常特殊的告密制度。垂拱元年,武则天打造了 4 个铜匦,放在了洛阳工程门口。

铜匦是一种箱子,可以理解成现在的意见箱。 4 个铜匦分别为延恩匦、招谏匦、伸冤匦、通玄匦。

其中延恩匦是用来献农策的,你有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就投到延恩匦里。招谏匦用来批评朝政,对时下朝政哪里不满,就投到招谏匦里。伸冤匦用来申诉冤屈。通玄匦直接给朝廷建言献策。这些批判的武器,很快被一些人当作武器来批判。

在来俊臣等一群酷吏的操作下,无数大臣被株连入狱,陈子昂当然看不惯这种做法,于是上书谏言,前脚上完书,后脚陈子昂也被抓进监狱。这次入狱让陈子昂心灰意冷,不过好在武则天对陈子昂的为人和才华都是赏识的。

入狱不久之后,武则天就赦免了陈子昂的罪行,陈子昂也知道,中央自己是待不下去了,于是自请前往边疆。

我陈子昂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陛下您的恩宠。如今西边有吐蕃祸事,或是北边有突厥虎视眈眈,所以恳请您允许我前往边塞戍边,就当是我报答您的恩情了。武则天也同意了,陈子昂的请求。

此后几年,陈子昂的脚步走遍了大唐的边疆。自垂拱元年开始,后突厥屡次进犯代州、朔州、昌平等地。武则天登基后,决心对后突厥发起全面进攻,陈子昂也在这个时期随军远赴塞北,直达云中。这里是战争前线,陈子昂每体会到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只感慨了两件事,一件是朝中名将被排挤,无人领导军队。一件是边疆人民不容易,经常死于战争之下。

这次出行云中之后,陈子昂又随军前往西北,到达居沿海张掖河一带。万岁天通元年(696年),契丹族酋长李尽忠和孙万荣不堪营州都督赵文慧欺负,发动战争,全歼武周军队。武则天派侄子武悠宜前去平叛,陈子昂作为管记随军出征。军队刚到渔阳(现背景密云一带),前线传来战报,夏官尚书王孝杰和契丹展开了遭遇战,王孝杰坠崖而死,先锋军全军覆没。武悠宜一听到消息,人都傻了。本来计划是王孝杰打前锋,后突厥军队侧面偷袭,自己稳坐后方镀个金,战胜,回朝后升个官。但现在先锋没了,自己成先锋了,武悠宜说什么都不肯去前线。这时候陈子昂站出来了,他给武悠宜说:

你现在一味退让,也没个好政策出台,这样怎么能领导军队呢?说话做事如同儿戏,契丹怎么能不轻视你?天下手握大权的军阀,怎么能不生出二心?所以你要勇敢起来,因为我们的军队是用举国最精锐的兵力来平叛契丹,这完全是用泰山压鸡蛋,用牛刀杀小鸡。

所以你别怂了,哥们,赶紧出兵打吧,这段奏书句句都扎在武悠宜心坎子上,但武悠宜也没办法处罚陈子昂,只能说,你是一介书生,懂哪门子军事。于是不用陈子昂建议。之后陈子昂又多次谏言,均被无忧仪拒绝。无奈陈子昂心灰意冷,他不再为武悠宜建言献策,而是流连于冀州城中。

这里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几百年过去,在这里已经找不到燕国城池的遗迹,只有一座土丘矗立于城中,这座土丘就是当年的黄金台。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是世仇,为了复兴燕国报仇雪恨。燕昭王一心想招纳贤士。

大臣郭隗给燕庄王出了个主意,说古代一位国君想要求购千里马,可几年都没买到。一位大臣就说,大王,您把钱给我,我去给您买,结果这人买了千里马的尸体回来,国王大怒,大臣却说,您如今为了买死的千里马都花了这么多钱,更何况真马?果然,此时之后,不断有人给这位国君送上千里马。燕昭王说,这故事告诉了我什么。郭隗说,您现在建一座高台,然后拜我为师,为我建造宫殿。

燕昭王一下想通了,按照郭隗的意思去做。果然,在此之后,一大群天下名士纷纷前往燕国找工作,比如魏国军事家乐毅,齐国阴阳家邹衍,赵国游说家据辛等等。毕竟郭隗这种人都值得燕昭王礼遇,何况我的能耐还比郭隗强呢。

后世就把燕昭王拜郭隗的高台称之为黄金台。这次陈子昂登上了黄金台,登高远望,他的心中心酸不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站在黄金台上,追忆从前这片土地上多少明君贤主,可惜我没赶上那个时候。而这片土地上以后又会有多少明君贤主,可惜我也看不到。驻足远望,天是那么的高大,地是那么辽阔,我置身其中,如同蝼蚁一般。可惜我生不逢时也不逢我。想到这些,孤独的陈子昂潸然泪下。

神功元年,孙万荣被家奴所杀,契丹之乱被平,陈子昂也随武悠宜回到了神都洛阳。刚回洛阳,陈子昂就请辞官职,武则天答应了陈子昂的请求。陈子昂也没想到,他前脚刚走,一场阴谋就在朝中开始酝酿。回到家乡后,陈子昂闭门谢客,每日种树采药,但这些工作并不能填补他空虚的内心。他给好友卢藏用写信说,自己最近一直在看史书,发现这些史书质量太低了。他准备自己写一部上自汉武,下自当朝的史书。

然而,这个工作还没开始,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就去世了。刚给陈元敬办完丧事,朝廷武家兄弟的密信就寄到了射洪县令段简的手中。内容只有一个,搞死陈子昂。关于武家兄弟为何要陷害陈子昂,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矛头,对准的是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所以被上官婉儿联手武三思陷害。还有人说是因为武悠宜对陈子昂耿耿于怀,要求武三思搞死陈子昂。另有说法就是陈子昂对国史不满,而兼修国史的人正是武三思,所以他才要杀死陈子昂。总之,就是因为陈子昂得罪太多人,他不得不死。

再怎么说,陈子昂也是曾经的中央官员,哪怕品级不高,七品先生段简也不敢拿陈子昂下手。可事实就是,段简真的这么做。陈子昂以为断简是贪慕他家的钱财,于是送钱 20 万给段简,可段简不为所动,罗之罪名将陈子昂打入狱中。陈子昂本身就身体羸弱,又患有疾病,下狱后挨了几次杖刑就奄奄一息。

也许是对活着还有幻想,陈子昂在狱中给自己补了一卦,可卦象是死卦。陈子昂仰天长啸道,天命不佑,吾其死矣。几天后,陈子昂身死狱中,年仅 41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