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36年,一支长征中的红军部队迷路进入缅甸,结局如何?

2023-10-12 17:05:06


红军长征无疑是人类军事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但与此同时,其过程之艰苦,伤亡之惨重,形势之危急,在中国军事革命历史上也无出其右。

红军三大方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长征之后,以到达陕北为终点,三大方面军主力损失的兵力高达10余万。

红一方面军出发时高达8.6万人,到达陕北的只有7000余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8万多兵力,而最终到达陕北的只有3万余人。

红二方面军最为特殊,其特殊之处不仅仅因为它兵力损失,最少出发时约1.7万余人,到达陕北仍有1.2万余人。而且,它也是三大方面主力军中成立最晚、经历最为神奇的红军部队。

然而即便如此,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实施战略转移,也就是踏上长征之路的红二方面军,依然在历时一年的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打了无数恶战险仗。

也正是在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上,由于一支部队被打散迷失了方向,最终十分神奇的没有北上,而是南下进入了缅甸境内,成为了红军长征史上唯一一个走出国境线的部队。

这支部队是谁带领的?从哪里迷失的方向?为何会走入走出国境线,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虽然红二方面军成立时间最晚,且踏上长征之路的时间也最短。但是,如果把视角更放得更宽一些的话,那么,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离开根据地的时间,甚至还要早于中央红军。

1932年7月,由于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4次围剿。兵力悬殊之下,红三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转战湘鄂边。而且,在千里转战之中,红三军还一度进入贵州东南部,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

到了1934年7月,奉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原属于中央红军的红六军团退出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开始在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

因此,在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长征之前,红六军团就已经奉命离开根据地突围西征。当时,总兵力约9000余人的红六军团转战81天,横跨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4个省份,行程5000余里,并最终到达贵州东部,与在此地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会师之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与红六军团兵合一处,开始统一行动。很快,红二、六军团再次回到湖南,并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也就是说,在中央红军已经被被迫离开根据地踏上长征之路时,红二、六军团反而回师湖南,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他们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兵力也有了很大的扩充,从会师时的8000余人兵力,迅速扩充至2万余人。

然而,由于中央红军等南方革命根据地纷纷陷入低谷,孤军奋战的红二、六军团虽然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兵力也有了很大的恢复。

但是,面对敌人的军队重兵围剿,红二、六军团最终仍不得不退出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两个军团从桑植出发,成为最后一支踏上长征之路的红军主力部队。

踏上长征之路后,红二、六军团凭借自己兵力规模较小的优势,以灵活机动的行军方式,开始转战各地。

例如,在乌蒙山区,红二、六军团就利用自己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采用“盘旋打转子”的战术,一个月内在乌蒙山区转战1000公里,彻底将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弄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

所以,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红军不但自身损失很小,而且还获得了不小的缴获。对此,毛主席就给予了高度赞扬:

2、6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晕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

但是,红二方面军追兵较少的优势也只是相对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而已。事实上,蒋介石对于任何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都是极端仇视的,为了消灭也是不遗余力的。

所以,出发时只有1.7万余人的红二、红六军团,虽然兵力规模比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小了很多,然而,蒋介石仍竭尽全力的调集了大军对这支部队进行围追堵截。

长征出发之后,红二、六军团先是南下湖南中部攻占新化,随后又转战湘南,并从江南进入贵州,到达了石阡地区。

进入贵州之后,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还一度在贵州大方、毕节等地建立了红色苏区,并趁机扩红5000余人,使得红二方面军的兵力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

不过很快,由于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放弃这块儿新创立的苏区,进入乌蒙山区,并开始在乌蒙山区转战数月。将敌人的追兵调到晕头转向之后,又进入了云南,从云南昭通、威宁之间穿过了滇军的防线,经宣威进入南北盘江地区。

随后,红二、六军团又从盘县出发,由石鼓等地渡过了金沙江,翻过玉龙雪山,进入中甸,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香格里拉。

在香格里拉,红二、六军团兵分两路,开始向西康前进。其目的,则是与已经到达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当时,红六军团被定为右翼纵队,沿着定乡、稻城等地区北上,并最终在甲洼寺与红4方面军32军胜利会合。

而被编为左翼纵队的红二军团,则在5月上旬经过八塘之后,同样向甘孜地区进军。巴塘县如今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西部。不过在红军长征时,当时的巴塘名为巴安县,隶属于西康省。

由于当时的西康省在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文辉的统治之下,所以,当时蒋介石和川军部队也在此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当时,巴安是进入甘孜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左纵队的必经之路上,国民党调集重兵驻防,试图以逸待劳,消灭红军。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十分毒辣。由于红二军团在长期的行军之中已经十分疲惫,再加上敌众我寡,弹药匮乏,红军部队对于地势险恶、地广人稀的巴塘地区也并不了解。所以,左翼纵队首长决定,绕道绕过巴安地区。

然而,由于对当地的地形环境并不了解,在绕道途中,红二军团的后卫部队还是被敌人截住了。

为了营救这支被敌人包围的后卫部队,红二军团不得不回头过来攻打巴安,试图为部队解围。然而,由于毫无准备,敌人以逸待劳又拥有绝对优势兵力,这一仗打的并不成功。

此役,不但没有拿到巴安县城,反而被打乱了大部队。在撤退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各支部队又十分仓促混乱,所以,有些部队从迷失的方向,不但没有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反而折向了西南方向,最终在懵懂之间一路南下,最终走到了中缅边境地区。

而且,这支南下到达中缅边境的部队中,有一个团的前卫分队因为迷失了方向,一直向南部渡过了独龙江,越过了中缅边境线,最终进入了缅甸克钦邦的一个山村中。

有趣的是,这支红军部队进入缅甸境内之后,还在缅甸住了一两天。

这支部队,就是由曾敬凡任团长的红二军团政治部巡视团。

发现一支陌生的部队进入辖区内,而且语言不通之后,缅甸方面也惊呆了。当时的缅甸仍属于英国人的殖民地,不过,在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缅北地区并没有多少英国人,当时驻守当地的缅甸军队,仍是以缅甸人为主的地方部队。

最后发现这支陌生的军队是迷路的中国部队之后,缅甸方面颇为客气,他们不但接待了迷路的红军,而且给了红军粮食,将红军送回了中国。

这支迷路的红军分队在缅甸歇了一两天之后重新辨别方向,开始迅速北上,并转战千里,最终在西康省白玉县赶上了红2、6军团的大部队。

由于与缅甸方面有接触,他们还带回了一个由缅方用英文写的字条。最终,曾敬凡团长将缅方给的英文字条交给了时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上将。甘泗淇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他是认识英文的。

一支长征路上的红军部队,因为迷路最终走出了国境线,进入缅甸境内,并又顺利的回归大部队。这支部队的经历之神奇,在当时还是颇为轰动的,而且许多人都知道。

不过,由于这支小部队是误出国境线,对于红二方面军的行动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虽然经历神奇,但这支部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而带领这支红军部队走出国境线,成为红军长征史上唯一一支曾出过国的红军部队团长曾敬凡,随大部队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又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385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冀中军区第五支队副政委、绥蒙军区第九团政委、辽宁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辽南挺进支队司令员、东北独立第十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57师师长等职务,1955年,曾敬凡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