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梁武帝萧衍四度出家,沉迷佛学却了无佛性,贪嗔痴三毒俱全

2019-11-20 04:01:15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527年,普通八年,南朝梁武帝萧衍赴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朝堂、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大通。

公元529年,大通三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再赴同泰寺参加法会,禁不住对我佛之热爱,不爱龙袍爱袈裟,再次舍身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梁朝大臣只能集体发心、捐钱一亿,赎回皇帝萧衍。

公元546年,大同十二年,萧衍再次出家。于是,梁朝大臣再一次集体发心,捐钱两亿将皇帝萧衍赎回。

公元547年,大同十三年,萧衍第四次出家,这一次在同泰寺足足住了37天,不得已,大梁朝廷只能捐钱一亿、赎回他们的“佛系”皇帝。

这就是皇帝萧衍,不爱红尘社稷,但只心向如来;这就是南朝萧梁,不惜金钱亿万,但求皇帝归来。

梁武帝萧衍,虽然四度出家、礼佛隆盛,却没能修得一颗通透佛心,对于佛学只是沉迷至异化,而无佛性之普照。

《涅槃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所谓三毒,即贪嗔痴三种烦恼。而一心向佛的萧衍,却实实在在地栽倒在这三毒之上。

贪者,欲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

萧衍,少有才名,于是拜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当时竟陵王门下才俊结成了一个圈子,号称竟陵八友,煊赫一时。

凭借家族背景,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萧衍轻松步入官场,从将军王俭幕僚,到随王萧子隆参军,再到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他始终位于上层平台,结交着达官显贵。

竟陵八友图

南齐权臣萧鸾试图篡夺叔父萧道成和堂兄萧赜的江山,于是把萧衍招致麾下,共谋篡位大业。

萧鸾篡位,裴叔业和王广之仅是爪牙伙计,而萧衍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掌柜的。

萧衍首先确立了篡位夺权的总基调,那就是稳扎稳打:一个接着一个地清除萧氏藩王,彻底孤立皇室。

萧鸾篡位的最大拦路虎就是镇守荆州的随王萧子隆。而萧衍曾经做过萧子隆的参军,所以最知底细。于是,萧衍亲自担纲,许以高官厚禄调走垣历生和卞白龙,孤立萧子隆;再招萧子隆入建康,彻底解除荆州势力。

萧鸾

萧鸾篡位之后,萧衍被封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成为朝堂重臣。抵御北魏有功,再被封雍州刺史,萧衍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萧鸾死后,萧宝卷继位,擅杀大臣,于是萧衍趁机篡位,建立萧梁。

纵观萧衍的登顶之路,怎幺也不能说他是一个佛性无为之人,他是积极作为,而且不择手段。

少有才名,于是借助才名攀上竟陵王这棵大树,结交了一众达官显贵。当此之时,萧衍所贪,名声也。

襄助萧鸾,能走在篡位路上的人首先都是胆大妄为之人,大胆犯险所谓何故?当此之时,萧衍所贪,权力也。

篡位建梁,以前是帮助别人篡位,现在是自己要篡位,萧衍自是人才。当此之时,萧衍所贪,天下也。

嗔者,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

用刀杀死萧宝卷,用金毒死萧宝融,篡位之路必是踏着鲜血。萧衍虽然老谋深算,却也免不了对前朝皇室的流血屠戮。对违情之境则起忿怒之心,而忿怒极致便是流血屠戮。

篡位之路,忿怒至流血;稳做皇位,还要忿怒地猜疑。

协助萧衍篡位的范云和沈约,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但是,这两个人却没有得到萧衍的知恩图报,而是无尽的猜疑。范云死的早,所以恩也罢、怒也罢,他是得不到皇恩雨露了。而对于沈约,萧衍不仅没有重用,而是常常斥责、常常打压。在帝王忿怒的折磨中,沈约最终一病呜呼。

道家讲: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佛家讲: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道德家口中的道德,不仅有远敌,如恶如怒,但同样也有近敌,那种与美德接近而又不是美德,甚至还能把人引入歧途的品质。

慈与爱的近敌,就是私与溺。萧衍虽然杀伐果断,但学文学道爱思辨,也有一颗慈爱之心。但是这种慈爱之心,偏偏遭遇了慈爱的近敌,就是对皇室子嗣过于溺爱,溺爱地徇私护短。

其六弟萧宏窝藏杀人凶手,萧衍不仅不惩处,反而加官进爵。溺爱之至便造恶之极端,萧宏与萧衍的大女儿萧玉瑶勾搭成奸,叔叔和侄女乱伦私通,而且合起伙来也要刺杀萧衍、谋夺皇位。事情败露之后,萧玉瑶自尽。而对于自己的六弟萧宏,萧衍仍旧没有惩处。

耶和华因圣洁而愤怒,愤怒之至也是满城火焰。佛陀因慈悲也当忿怒,忿怒之至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下。

愤怒的金刚像

而萧衍之忿怒呢?只是一种嗔毒。

痴者,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

公元547年,东魏河南道大行台侯景,愿以河南十三州降梁。

自陈庆之死后,南朝不仅朝中无将而且国无战功。侯景得附,既得开疆拓土又得国之大将。

但侯景却是一女两嫁,先嫁西魏宇文氏,但西魏对这个意外之财不仅态度冷静而且行动谨慎,于是侯景只能投降南朝。

勤修佛法的梁武帝萧衍,早忘记了佛陀教诲,欢喜过望地接纳侯景。结果东魏的实力是在是太强,不仅收复了侯景所掌控的河南州府,而且兵逼江淮。于是,南朝只得到了侯景这个烫手山芋。

这既是贪之欲毒,又是痴者痴毒。而梁武帝的痴毒还将继续。侯景叛魏归梁后,北朝东魏与南朝萧梁在短暂的战争后竟互相通好,于是侯景不满,引发了扫荡整个江淮的侯景之乱。

侯景率千余人从寿阳起兵,攻打建康。颠倒妄取的梁武帝竟轻视绥靖,而宠臣朱异竟言:景必无渡江之志。君臣痴癫的结果就是建康沦陷、困于台城。

上又问:“初渡江有几人?”景曰:“千人。”“围台城几人?”曰:“十万。”“今有几人?”曰:“率土之内,莫非己有。”上俯首不言。

萧衍俯首不言了。他贪于河南之地,他嗔于朝臣劝谏,他痴于举动无措,而这个时候他自己终于尝到了三毒苦果,于是只能低下了高贵的头。

结语

有些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或许,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千山万水,想到了未必能做到。

而四度出家、沉迷佛经的梁武帝,却是一个能想到也能做到的人物,却仍旧困于敌手、身死名裂。

平常人或败于读书太少,而输在了格局;或败于经事太少,而输在了实干。那梁武帝萧衍呢?

他是读书也太多、经事也太多,但凡事总是痴迷太深,惑于读书也惑于做事,读书异化而做事异化,最后输给了佛陀所归总的人性之毒:曰贪、曰嗔、曰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