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0年,中央不支持立即解放海南岛,韩先楚却力排众议坚持行动

2023-10-09 17:05:03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多管闲事将军舰开入台湾海峡,解放海南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央并没有第一时间下达进攻命令,这时第40军军长韩先楚力排众议,坚持要在4月份对海南岛实施行动,这才顺利拿下了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役。

中央为何不支持立即攻打海南?韩先楚为何要促成海南岛战役?


首先,可能有朋友会好奇,为什么新中国都成立了,海南岛还没有被解放?

其实在丢失整片大陆地区之后,蒋介石和他的残部并没有死心,除了台湾,海南便是他们妄想翻盘的主要筹码。

1949年12月,国民党在海口成立海南防卫军总司令部,以薛岳为总司令,囤积了10万兵力、45架飞机以及各型舰船50艘。

打算在海南岛包括琼州海峡在内构建起一道坚固的环岛立体防御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伯陵防线”。

以“海、陆、空”防御为根基,借助琼州海峡固守,将海南岛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跳板。

海南岛对我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台湾岛已经让我国在国防、运输等多个领域掣肘,如果再加上一个海南岛,我国在东亚乃至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狼子野心的美国而言,自然也希望海南岛能落在蒋介石手里。

不仅如此,海南岛还是一个资源大岛,附近海域勘探到的能源储量相当惊人,几乎占据了当时我国能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这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海南岛都不容有失,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打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正是具体时间的敲定,在我军内部出现了诸多分歧。

1949年12月18日,第四野战军将解放海南岛的计划送到了毛主席那里,但是毛主席没有立即批示,而是压在了案头。

毛主席并非不想尽快解放海南岛,而是在当时有诸多问题横亘在海南岛之前,让他有一些顾虑。

首先,在经过金门之战之后,将士们出现了罕见的士气低落,尤其是海南岛的面积、兵力都远超金门,解放难度也大得多。

在安抚好解放军情绪之前,贸然发起战役并不理智,毛主席身经百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暂时搁置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朝鲜半岛出现动荡,大规模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如果朝鲜战争打起来,我国分身乏术,无法兼顾海南岛,一旦落入腹背受敌的状况可就不妙了。

在一番权衡之下,毛主席于12月30日才做出《关于做好渡海作战的指示》,次年2月份,渡海作战前敌指挥所在广州召开了相关会议,确定将在5月底准备完毕,6月份正式开始解放海南岛。

但对于这个决定,有一个人却不同意,他站出来慷慨陈词、痛陈利弊,将当前局势做了一番透彻的分析,要求提前开始作战计划,引得众人面面相觑,而这个人便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韩先楚。


韩先楚17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军中担任营长、团长,于黄陂、孝感、罗山等地进行游击斗争。

在工农革命期间,他历任224团副连长、连长、营长,一直随军长征到陕北。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拿下了着名的漳南战役,为建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我军当中崭露头角。

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韩先楚随林彪前往东北,参与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

后来,他先后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东北夏季攻势、湘赣战役等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担任第40军首任军长。

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韩先楚积累了大量经验,所以对于这一反对态度,渡海战役指挥所进一步询问了他的看法。韩先楚认为:“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听完韩先楚的表述,与会众人都表示认同,但当时确实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渡海所需船只还未采购完成,各方面物资也没有筹备结束。

所以不少人认为,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几天后,渡海作战前敌委员会成员也提出在夏季难以完成备战工作,并在写给毛主席的报告中称“时间可能要长,最好不受限制,争取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


韩先楚担忧的是,如果延迟作战,形势发展很可能超出我方控制,一旦美国进一步插手,届时解放海南岛恐怕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消彼长之下,我方很容易陷入被动。

韩先楚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做足了提前作战的准备。

首先,他顶住压力没有将延迟作战的命令下达,而是告诉第40军的将士,攻打海南岛的作战计划仍然定在3月份,他要求全体士兵继续加强训练,哪怕是1950年的春节,第40军也没有得到一天假期。

紧接着,为了验证此时出兵是否合适,韩先楚于3月5日派出了第40军352团1营800余人乘船由徐闻出发,直抵海南岛,这是我军第一次尝试横渡琼州海峡,12小时后,1营顺利到达海南岛,与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里应外合,歼灭了国民党驻守的一个营,随即转战至五指山根据地。

3月26日,第40军一个加强团集结起来,在韩先楚的指挥下实施第二次潜渡,此次的着陆点是临高角,这里地势开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敌军也部署了大量兵力,虽然因为风向突变,渡海部队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登陆,并且突破了敌军4个团兵力的防线,3日后与之前登陆的1营顺利会师。

经过两次成功的潜渡“实验”,韩先楚对实施全面作战计划充满了信心。


不过,四野和中央方面还是十分谨慎,要求在准备完毕之后再出兵,但此时韩先楚已经等不及了,他认为有效战机转瞬即逝,如果不能把握,一旦敌人识破潜渡规律,很快便能实施反制。

更何况谷雨过去以后,风向突变,很难再渡海作战,到时候留在岛上的解放军战士只会孤立无援、被国民党部队围攻。

不管从战役本身出发,还是为了保留我军有生力量,尽快拿下海南岛都势在必行。

在发给15兵团的电报中,韩先楚直言“如果43军尚未准备好,我愿意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据说海南岛战役得以进行,这份电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见韩先楚如此坚持,邓华决定亲自前往第40军视察,以决定最后的作战时间与方案。

看到第40军的将士上下一心、厉兵秣马,邓华也坚信韩先楚已经做足了准备。

于是他向四野请示,四野又向中央汇报,最终还是毛主席拍了板——打!并且指示就将渡海时间定在谷雨结束之前,也就是4月16日。

此时,唯一的难题便是帆船数量有限,据悉涠洲岛上有400多木船,韩先楚当即决定先行攻打涠洲岛,夺下了300多只木船。

再加上后面的改装,我军船只数量达到了2000余艘,船的问题基本解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4月16日,海风四起,韩先楚将个人的生命与荣誉置之度外,在没有空军火力掩护的情况下,亲自率领40军的6个团,乘坐帆船向海南岛进发。

作为一军首长,韩先楚以身作则的行为大大激励了解放军战士,一时之间军心大振,先头部队在琼崖纵队的策应下迅速攻占了各大登陆点,不到3天时间便瓦解了所谓的“伯陵防线”。

4月22日,国民党不得不下达总撤退令。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兵力跟上,失去大海庇护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溃不成军,4月30日我军占领三亚,基本奠定了战役的胜局,5月1日,红旗被插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这也意味着,整个海南岛都被解放。

至此,海南岛战役宣告结束,在韩先楚卓越的部署与指挥下,我军仅以4500名人员伤亡的代价,便歼灭岛上守军3.3万余人,击毁飞机2架,击伤击沉舰船6艘,缴获火炮118门,顺利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最后一片国土。

不仅如此,海南岛战役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朝鲜战争爆发,掌控琼州海峡以后,我军有了更多的底气入朝作战,而这也正是日后击败美军最重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韩先楚对作战时机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正是由于他力排众议,我军才能提前出海、一举扭转形势。

有人说,“没有韩先楚,就没有如今的海南岛”,1955年中央军委授勋时,毛主席破格将他由中将提拔为上将,或许就是考虑到这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