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49年,毛主席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绝对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2023-08-18 16:58:47

1949年9月29日,正在办公的毛主席郑重对来访的干部作出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绝对不允许提及共产党!”

不久前,新中国的政协会议中通过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将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此事一出,全社会为之沸腾,距离建国大典已经不久,修建一座具有意义的纪念碑则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大事件。

但是,在如此重要的事件上,毛主席却给了一个别样的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此话一出,干部们纷纷不解,有的专家学者也表示迷茫。大家心里统一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今新中国已筹备在建,若纪念碑上无共产党的身影,那么这件事又该如何解释呢?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出现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当时国人的共识。

在三大战役之前,蒋介石挑起内乱,我党顺应历史的趋势解决蒋介石,处理国家内乱,建立新世界,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老百姓无一不拥护毛主席,无一不拥护中国共产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有干部提出:应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修建一座纪念英雄的纪念碑。

这个提议并非是由北京一个艺术专科的教师所提议的,名叫滑田友,他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好朋友。自1948年开始,他便在同窗好友的要求下回国担任艺术老师。

那个时代,北京仍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重兵囤积北京,意图和我党开战,促成内乱,而当时滑田友就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被重兵把守的北京城内。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官僚腐败,这都是滑田友亲眼见过的景象,也是他想迫切改变的局面。

后来,解放军进驻北京,北平的危机和平解决,傅作义也被我党收拢,滑田友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迎接着诸多中共领导人进城。

“北平能够和平解放,得益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决策,得益于广大解放军战士的浴血奋战,老百姓不应忘记他们,因此,愚认为,应在北京的广场上建一座纪念碑,以纪念那些为国牺牲英勇作战的战士们……”

1949年,滑田友给当时的北京市建局去了这样的一封信。

收到信后,建设局的干部们十分重视,这是第一次有人主动要求在北京建立一座气势恢弘的纪念碑。

因此,这个方案便层层上报,在政协会议上,此事引起了讨论,连周总理也频频点头:“应该这样,历史不应该忘记人民的功绩。”

毛主席也出席了此次会议,他对于这个方案予以肯定。不久之后,相关的干部便开始筹备纪念碑的设计与落地。正当大家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毛主席却接到了人民赋予他一个特别的任务——为这座新的纪念碑撰写碑文。

毛主席欣然接受,并且一直在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碑文撰写。不久后,有干部来找他汇报情况,提出应该把“中国共产党英烈”这几个字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碑文,刻于石碑之上。

彼时,正在伏案工作的毛主席忽然抬头:“不要这样做,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允许提及中国共产党!”

此话一出,干部们面面相觑,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这样说实在是让常人难以理解。

看着众人不解的眼神,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起身,走在了窗台前面,望着窗外的一花一草。毛主席感慨的说:“看,这些大好的景色并不属于某个人、某个部队和某个政党,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在革命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战斗着的,是所有的中华民族英雄们,是所有的人民!”

秋风瑟瑟,毛主席重重叹了一口气,他的语言也久久的回荡在在场干部们的心中,众人立刻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大家眼含热泪,无一不对这位领导人格外的敬仰和尊崇。

干部纷纷走后,毛主席在窗前稍稍站立了一会儿,继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伏案写作——他正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进行创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待毛主席再次抬头时已是深夜,秘书前来问候主席:“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毛主席这才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自己刚刚写完的碑文,面露些许微笑。

1949年9月30日,这天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在这天晚上,毛主席和一众干部领导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施工现场,他们要举行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二、毛主席和总理写了纪念碑碑文

关于纪念碑怎么选,怎么建,在哪里建,各个部门和群众的意见非常多,最终,周总理全面主持工作,他亲自敲定:纪念碑将于新中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落地,具体的位置就在北京的中轴线那里,离天安门大约将近五百米,离正阳门约440米。

在选取位置的时候,周总理也和毛主席商讨过,他们一致认为,自“五四运动”以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那时也开始成长。

因此,天安门广场有着多重意义,中国人民的首都又在北京,在那里建一座雄伟的纪念碑,是众人心之所向。

夜色茫茫,30日6点左右,党和国家领导人静悄悄的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上星星点点。周总理微笑着向众人致辞,毛主席朗读了由他亲自拟定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数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一次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个排比句气势恢宏,内涵层层递进,毛主席的坚毅声音回荡在了广大干部们的心中。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确没有提及任何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字眼。众人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作为一个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所具有的过人文采,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作为人民的领袖的谦虚谨慎和崇高境界。

至此过后,毛主席走上前去,拿起铁锹为纪念碑铲下了土壤。

根据设计方案,建设纪念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所以,纪念碑的造型和打磨则是重中之重。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也在修建纪念碑的小组之中。

梁思成先生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型应该沿用中国的传统背景,这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坚硬内核,而不是应该做成一个风景区,一个任何人,任何社团和组织皆可触摸或者收费的景点。

严肃和庄严是这个纪念碑的主体基调,梁思成的想法与毛主席的感觉不谋而合,在给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信中,梁思成便提到了设计造型“应该庄重,不应该类似于西方纪念碑那样具有太高的艺术性,也不应该全面模仿中国古代传统的类型。”

简单、肃穆、庄严是纪念碑造型的三个关键词,因此,如何打磨一块符合这三个关键词的巨石,则成了当时的工作重中之重。

根据工人小组和专家组的意见讨论,碑芯的石头将会由一块约15米长,3米宽、1米厚的整石构成,这就意味着整个的石料重量将达到300多吨。

可是,到哪里去弄这样一块石头呢?

北京的专家们开始实际考察,不少的工人朋友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大家认为,青岛的花岗岩是最合适的,那里开采花岗岩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国内其他着名建筑物的巨石也大多用的就是那里的花岗岩。

有了解决方案之后,青岛市政府和相关的部门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找到了青岛当地有名的工人。

彼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社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张筹备,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意味着我国没有发达的的科技产物,这个巨石该如何从青岛运到北京,又该如何从矿山上被挖出来呢?

为了保证碑石的完整性,青岛的工人放弃了用炸药炸的方法——用炸药炸难免会损伤碑体,造成裂缝,而这个纪念碑是要一直放于天安门广场的,不应在数百年后轰然倒塌,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因此,几百个工人同时用锤子敲打出了碑体的模型,然后用愚公移山的方法成功的将其开采了出来。

可是,运到北京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工人小组最终同意,通过铁路从青岛运到北京是最合理的方式。

1953年10月13日,朱总司令亲自带着干部们在车站等待着碑石。

三、毛主席永远把人民高高举起

碑石全部准备完毕,在石头上面刻字就是下一步的问题,根据朱总司令的建议,毛主席的书法最适合这样气势磅礴的伟大建筑,因此,会议人员一致认为,毛主席提笔“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字合情合理。

主要的文字由毛主席所书,而碑文的任务就落到了周总理的身上,林徽因女士认为,周总理的字体十分秀丽和工整,用楷书写碑文最为合适。

当得知大家将这一任务交给自己的时候,周总理抚掌大笑:“好好好,我会好好练习写上去的。”与此同时,他还告诉相关的干部:“如果觉得我写的不好,那一定要告诉我,我再练习练习重写。”

自那之后,周总理每天办公之前多了一个任务——先练习碑文。

在练习了将近有半个月之久,周总理才勉强选出了一篇觉得可以用的,他将这一篇送到了碑文工作处。在告辞的时候,周总理还有些担忧的嘱咐他们:“如果觉得我写的不好,一定要告诉我,我重写也是可以的。”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的人对于纪念碑的建成都抱以极大的尊崇之心。因此,这些碑文会以镀金的方式刻在石碑。

工人和专家组的人花了极大的功夫,写在纸上的碑文只有核桃大小,可是要刻上着巨大的碑石上面确实要花费不少人力,经过了夜以继日、一丝不苟的镌刻和研磨,这158个字工工整整的立于巨石之上,镀金的光芒照耀着北京城。

纪念碑已经落成,梁思成和专家组的其他人认为,四周还应该辅以浮雕。

浮雕的内容则是要表现碑文的内容,因此,有不少人向毛主席提议:“应该通过宏大的历史事件,突出几位党内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主体地位。”

毛主席严肃的回复:“这是不可取的,新中国的缔造不是由某个人做的,而是由广大的人民做成的,应该体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人民当家作主是永远不变的主旋律。”

有了毛主席的拍板,在纪念碑的浮雕中,没有一位共产党的领袖出现其中,其中全部都是在宏大历史叙事背景下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是为前线送粮送钱的普通百姓,是在大后方奔走送情报的基层党员,有的是在英勇反抗地主军阀的普通士兵,而这些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人民。

在毛主席的眼中,建造这样一座纪念碑目的是为了纪念那些曾经为新中国奋斗牺牲的人,并不能单单提出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的自由奋斗而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这并不值得大幅度宣传和推广。

1958年4月22日,天安门广场汇集了超过50万的人民群众,大家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欢呼着。

在这一天,纪念碑竣工,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全部登上天安门城楼,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驱逐日寇平外患,干掉蒋匪除内乱,中国共产党在浩浩荡荡的革命环境中锻造了自己,塑造了自己,也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毛主席告诉大家,纪念碑纪念的是人民,是群众,是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缺失的最广大的群体。

古往今来,所有的故事和伟大的篇章讲的都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把人民的贡献放在第一位。毛主席的人民史观的唯物主义观点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影响了社会各阶层,他的观念在今天仍然是熠熠生辉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