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59年汪精卫之妻病逝,临终前给子女写信:不要忘记报答祖国的恩情

2023-08-12 16:59:03

1959年6月的一天,68岁的陈璧君感觉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这个汪伪政府的“第一夫人”,着名的大汉奸之妻,在生命最后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陈璧君反思了自己的过去,并劝诫子女不要忘记报答祖国的恩情。

我们都知道陈璧君性格要强,为人飞扬跋扈,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罪行,还竭力为丈夫辩解,那么,为何她在临死前思想能做到如此大的改变呢?

走上革命道路的富家小姐

1891年,陈璧君出生在马来西亚,其父陈耕基和梁启超是同乡,年轻时就离开老家广东江门新会,携新婚不久的妻子前往南洋闯荡,几年后就成就一番事业,成了当地着名的豪商。

陈璧君出生后,陈家已经是大富之家,生活比较优渥,那时候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已经在南洋各地广泛传播。

1905年,14岁的陈璧君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成了最年轻的成员,那时候,在同盟会中,有一个人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激励年轻人参加革命,因而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偶像。


他就是汪精卫,陈璧君一直都是汪精卫的偶像,时刻想见对方一面,直到1907年,16岁的陈璧君和汪精卫相见,自此便坠入爱河,一生为了这个男人而活。

那时的汪精卫可以说是大众偶像,想嫁给他的女人太多了,而相貌平平的陈璧君并不占优势,但是既然认定了这个人,陈璧君便执着的追求下去,她先是退了婚,听说汪精卫要前往日本,便跟着去了。

当时同盟会的资金紧张,陈璧君便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捐献,表面上是为了革命,实际上是为了爱人。

1910年,汪精卫决定去北京刺杀摄政王,而陪在他身边的就有陈璧君,她可以为汪精卫散尽家财,也可以陪汪精卫上断头台。

刺杀失败了,但陈璧君也自此走进了汪精卫心里,两人在1912年在上海结婚。
陈璧君的转变

结婚后的陈璧君,一直陪在丈夫身边从事革命工作,随着革命的壮大,汪精卫的职位也水涨船高,到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时,他就任政府主席,而陈璧君自然成了第一夫人。

陈璧君因为出身富贵,又被家人宠爱,性格骄横跋扈,原来革命困难的时候,这些还表现的不明显,但是当了“第一夫人”后,便彻底的暴露出来了。

此后数年,汪精卫在政治斗争中,不敌蒋介石,处境一直比较尴尬,再加上对抗战前景的不看好,阴差阳错之下,投靠了日本人,陈璧君自然也跟着丈夫当了汉奸。

汪精卫因为身体不好,很多工作都是陈璧君来做,因此,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她和陈公博等人被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陈璧君绝口不承认汪精卫是汉奸,并宣称中国没有一寸领土是在汪精卫手上丢的,蒋介石才是卖国贼。

其实,汪精卫这个人优柔寡断,像成立伪政府这样的事,汪精卫之所以那么快下决定,很大原因可能就是陈璧君的支持。

陈璧君被关进监狱后,嚣张跋扈丝毫不减,再加上她资格老,一般人又奈何不了她,三年后,苏州,上海接连解放,陈璧君也由苏州转移到了上海的监狱。

被我方关押后,陈璧君仍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断的重申自己早年间的革命贡献,还说自己和共产党一样都是反蒋的,应该将其释放。

陈璧君当年的老朋友,宋庆龄和何香凝也找到了毛主席,说陈璧君只是从犯,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希望主席宽大处理。

毛主席回答,只要陈璧君认错,政府就会特赦。

随后,何香凝将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陈璧君,陈璧君看到老朋友如此关心自己,十分感动。

陈璧君思想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党对俘虏的政策,监狱干部不仅不阻碍陈璧君的子女来看望她,对她的身体健康也非常关注。

自汪精卫死后,陈璧君就已经百病缠身了,什么心脏病,高血压,还有关节炎等等,为了给她治病,政府动用了很多医疗资源,陈璧君在我们监狱服刑了十年,至少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晚年的陈璧君,读的最多的书就是毛主席的着作,也让她更准确的认识了马列主义和共产党,也让她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陈璧君的一生,确切的说是为汪精卫一个人而活,为了这个男人,她可以悔婚远渡重洋,可以捐献所有财富,可以陪对方去坐牢,去上断头台,也可以陪对方去做汉奸,忍受万人唾骂,还好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算给自己,给子女们有了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