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67年孔祥熙去世前,对妻子宋霭龄哀叹:孔家恐怕要真的绝后了!

2023-06-26 17:01:20

1967年8月14日,在美国纽约的一家医院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病床上。

他那苍白的面孔、缓缓起伏的胸口,无不在诉说着生命正在流逝,而当老人看到医生那双略显失落的眼神,他顿时了然于胸。

这位老人就是孔祥熙,他正面临着人生的最后一个里程:死亡

不一会,孔祥熙将妻儿以及孙儿都叫到病床前,逐一细细端详,而当看到自己的孙子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只见他目光涣散,轻飘飘的吐出一句:

“孔家要绝后了”。

身为孔祥熙妻子的宋霭龄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后,也跟着长叹了一口气,病房内陷入了一种怪异的沉默中。

孔祥熙明明子女众多,还有一位小孙子,为何会在弥留之际要留下“孔家要绝后了”这句话呢?
孔家之后

孔祥熙1880年出生于山西太谷县,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的第75世孙,而他的父亲孔繁慈是一名贡生,以教书为生,从小接触儒学思想的孔祥熙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知和认同。这也就为他临终前说出的那句“孔家无后”埋下了伏笔。

而孔祥熙年幼时患的一场病,则让他对西方文化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九岁那年,孔祥熙患上流行性腮腺炎。

这种疾病在现在是常见的小儿传染病,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中医的治疗效果甚微,看到这样的情况,孔繁慈非常着急,后经人介绍,孔繁慈找到了当时由西方传教士开创的西医院,孔祥熙的病才得以治愈。

治愈之后的孔祥熙了解到了,西方医疗和先进文明的发展之快,而他的父母在商议之后,决定将他转入教会所办的华美小学读书,接受当时的先进教育思想。

一开始,孔祥熙受到父亲的影响,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在小学和初中的读书生活中,用心刻苦,升学方面也非常顺利,这点让孔繁慈颇为欣慰,身为读书人的他,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靠着学识有出息。

如果不是后期战争的爆发,孔祥熙可能也会走学术这条道路,而不是经商从政。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受战乱影响,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通知所有学生暂时回家,等待通知复学。

回到山西老家的孔祥熙发现,家乡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混乱,当地不少人受到巡抚的唆使,到处都在残害教徒,焚烧教堂,战火蔓延。而孔繁慈一家依靠亲友收容才顺利脱险。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秉承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孔祥熙不忍看到教徒的尸体孤苦无依的随意躺倒在地上,于是他协助其他教徒完成了后事,同时也帮助做一些善后的工作。

而这个举动引起了公理会的强烈赞美,在看过孔祥熙的成绩单之后,公理会一致同意将其送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学习的孔祥熙了解到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商业文明,他不否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又认为商业和资本才是目前可以使国运亨通的重要基础,于是在取得矿物学硕士学位之后,孔祥熙立刻回到了家乡开始开办学堂,自任校长。

孔祥熙开办的铭贤学堂很快就初具规模,包括学生的校服、学制以及年级划分,已经有了较为先进明晰的分配,包括领导阶层的经济、公务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部门分工。

但是完善教育机制只是他的第一步工作,他的多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首富的爱情

世人熟知孔祥熙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创造的恢弘的商业帝国,还有他的妻子宋霭龄。

作为实业家宋嘉树的大女儿,宋霭龄完美的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而她也成为了助孔祥熙一臂之力的最佳助手。

1912年,孔祥熙发觉到了第一个商机,在当时的中国,家家户户都还使用灯油照明,火光微小还容易熄灭。

而彼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使用煤油灯照明,寿命长不容易熄灭,同时也不会有老鼠去偷灯油的情况发生,于是孔祥熙开始经营煤油买卖,他表示,只要有人买煤油,就赠送煤油灯。

听闻这样的消息,老百姓都觉得赚到了,纷纷前来购买煤油,随着收入的增长,孔祥熙成功获得了英国亚细亚壳火油公司在山西的独家代理权,也成为了当时人们口中的“山西首富”

随后,身为山西首富的孔祥熙应邀前往日本,在东京办公期间,他开始追随为孙中山先生,为中华革命党筹集经费,同时也会帮助孙中山处理文件,而彼时的宋霭龄正在孙中山手下任职秘书职位,两人就此相识。

而身为山西首富的孔祥熙也引起了宋嘉树的注意,孔祥熙不仅有首富身份傍身,同时儒家思想的基础和西洋文化的熏陶,使其看起来风度翩翩,宋嘉树与其交谈过之后将他请到家中做客。

在饭桌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被宋嘉树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两人因为原先就有几面之缘,所以相处起来毫不冷场,宋霭龄和孔祥熙都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再加上孔祥熙在宋霭龄之前有过娶妻的经历,所以与女性相处很懂进退。

而宋霭龄虽然待字闺中,但在帮孙中山处理大小事务时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人际交往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在交流中,孔祥熙委婉的提及自己的身份和过往经历,宋霭龄则在一旁静静的倾听。

让宋霭龄感兴趣的并不是他孔子后人的身份,而是他山西首富的地位,尽管孔祥熙比自己大了九岁,但是从事业角度来看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加上其对政治经济的独特见解,以后必然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而他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绝对是一名很讲道理的文明人,在婚姻生活中很好驾驭,于是在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后,两家都达成了共同的意向,两人于1914年在日本横滨成婚。

成婚之后的宋霭龄,以要回国帮助丈夫处理铭贤学堂的事宜,辞去了孙中山秘书的工作,同时,她还介绍妹妹宋庆龄来日本帮助孙中山工作,这一举动也成就了另一段佳缘。

双面人生

当今的社会上,对孔祥熙的评价都是好坏参半的,从经济角度出发,他改革了中国的币制,完善了中国的银行体系,确实也是比较大的功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他借着蒋介石的势力大肆敛财,也是事实。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这让当时的孔祥熙再一次嗅到了商机。

由于国内的经济政治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孔祥熙选择了站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一方,帮助蒋介石篡取政权,同时利用蒋介石的势力大发国难财。

他一方面劝说当地军阀倒戈蒋介石,另一方面以姐夫的身份,给当时在武汉国民政府就职的宋子文施压,他希望宋子文彻底服从蒋介石。

尚且年轻的宋子文抵抗不住孔祥熙和姐姐宋霭龄的压力,只得答应站队蒋介石,而为了保证利益体的完整,孔祥熙又说服妻子将宋美龄介绍给蒋介石,从而达成了自己与蒋介石的连襟关系。

这样一来,蒋宋两家彻底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同时蒋家通过孔家以及宋家的牵线搭桥,加强了与内陆资产阶级的联系,还利用这层裙带关系,将权利和财富牢牢的抓紧在自己的手中。

而对于如此帮助自己的孔祥熙,蒋介石自然也不会亏待,在蒋介石的运作下,孔祥熙一路高升,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他经常以孔子后人的身份面世,手中又有铭贤学堂作为加持,一时间,社会上对其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一名拥有儒家思想的优秀商人。

而这些仅仅只是孔祥熙双面人生的开端,让他的的事业地位真正意义上达到巅峰的契机,与宋子文的愤怒有关。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大部分钱财都用来剿共,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者才是正道,身为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敛财打击自己人完全是不可取的,于是他向蒋介石建议停止反共,将钱财放在整顿军备上,用来抵御侵略者。

没想到蒋介石听后勃然大怒,在他看来宋子文的提议是背叛的一种信号,于是一时失手甩了自己小舅子一巴掌。

宋子文早已对蒋介石的种种行为不满,之前看在大姐的面子上才未发作,在被打了一巴掌之后,怒气值到达了巅峰,当即便辞去了财政部部长的职位,退出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而孔祥熙见此机会立刻粉墨登场,财政部部长的职位可是一个肥差,再加上当时国民政府深受美国的青睐,所以账单流水基本上不会查勘,于是孔祥熙乘此机会大展身手。

从客观角度来看,在前期工作中,孔祥熙确实达到了控制过分通货膨胀的要求,但是到后期,孔祥熙开始借着财政部部长的身份大肆敛财,大发国难财。

但是孔祥熙这样的双面人生也没有持续多久便迎来了落幕,那么又发生了什么呢?

散场

1944年,孔祥熙因为私吞了美国的巨额公债导致舆论满天飞,而彼时的蒋介石碍于美方的压力也无暇再保他,再加上孔祥熙顶着自己的名头做着打国民党脸面的事情,他对其也有很大的意见,于是孔祥熙的政治生涯开始慢慢落幕。

在国内没有容身之处的孔祥熙和宋霭龄一合计,打算移民美国,这时的蒋介石忙着培养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听闻孔祥熙要移民美国这个消息还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同意了。

移民前几天,孔祥熙和宋霭龄特地回了一趟山西老家,这次回去的主要任务是祭拜祖先、与故土辞别。

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一股忧愁的感情油然而生,孔祥熙的乡愁也倾泻而出,于是他在老家大摆宴席,请乡亲父老吃饭,感谢亲友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帮助和收留,实现了他心中期待已久的大团圆。

团聚之后就是离别,二人收拾好了行李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在美国养老的日子里,孔祥熙也无数次回忆起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的朝气蓬勃到后来的圆滑世故,中途好像走了很多次弯路,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了,他已经无暇再反思,而身体逐渐亮起的红灯也让他感知到自己的时日无多。

同时,他通过新闻报纸了解到国民党节节败退的形势,这更让孔祥熙意难平。如果当时自己选择另一条道路,会不会成为像蔡元培先生那样的教育家?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他已赴美定居多年,眼下自己也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刻。

而孔祥熙膝下的四个子女也不让他省心,他们大多从小就被惯坏了,一直行事张扬放肆,还在国内时就屡屡生出事端,到了美国后更是无所事事,婚姻情况也不美满。

只有小儿子孔令杰比较省心,继承了父母的经商天赋,一头扎进石油生意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大亨,又与美国女演员成婚,有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孩子。

听闻这个消息让病床上的孔祥熙倍感欣慰,自己操劳一生,终于看见了孔家的后人,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一股惆怅。

孔祥熙虽然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他的思想根本,他认为自己的长孙有一半是美国血统,并不是一个完全的中国人。

但是除了孔令杰生下的这个混血宝宝,其他子女膝下都没孩子,于是孔祥熙才会在弥留之际发出“孔家绝后”的感叹。

回顾孔祥熙的一生,在金钱和权利上曾一度封顶,但是也做过无数错事和憾事,不禁令人唏嘘。

但是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和过错呢,所以要在每一步都做对选择,无愧于心,才会减少遗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