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沁园春·雪》为何让蒋介石感觉“比打了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2023-05-08 17:03:45

1945年11月,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公开发表,顿时轰动山城,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赞之,有人毁之。

蒋介石恼怒地说:“比打了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毛主席则对蒋介石的反应不屑一顾,嘲笑蒋与其御用文人的论调是“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如此壮景,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学历史上,尚无二例,堪称“一词定国”。

难怪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说:“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

那么,蒋介石为何会对《沁园春·雪》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 、王若飞抵达重庆,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得知毛主席来到重庆,柳亚子非常高兴,觉得主席此次来渝是大仁大智大勇之举。

主席与柳亚子交谊深厚,互相欣赏,经常诗词唱和。主席在重庆住了43天,期间与柳亚子频频相聚。

当时柳亚子正着手选编一本《民国诗选》,想收录主席的诗词。可是除了被斯诺引录的七律《长征》以外,主席的其他诗词都没有公开发表过。柳亚子根据社会上流传的《长征》的版本抄写了一份,请主席亲笔书录,并校正传抄中的错误。

但是主席并未抄录《长征》,而是书赠了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于1945年10月7日托人把词和一封信交给柳亚子。

1949年8月,毛主席与柳亚子

主席在信中说:

“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收到《沁园春·雪》,柳亚子惊喜万分,爱不释手。随即步韵和了一阕,题为“沁园春,次韵毛润之初到陕北看大雪之作,还能尽如原意也”。(大家感兴趣可以网上搜索,此处不再附上)

柳亚子写完后,把两阕词送到《新华日报》想一起发表。但新华社说,要发表主席的词,必须征得他本人同意。但主席已经离开重庆回到延安,没法当面征求意见了。

柳亚子认为,既然主席亲笔写词相赠,那就不会不同意见报的,而且这样的千古名篇,理应早些与人民大众见面才是。

《新华日报》见柳亚子坚持登报,就把事情向周总理作了汇报。

总理认为,此时正是国共两党谈判的关键时刻,主席作为共产党领袖,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若贸然发表他的词作,恐怕会引发误解,从而给别有用心之人以借口,对共产党进行恶意攻讦。

其实,《新华日报》又何尝不想发表主席的大作?收到总理指示,编辑灵机一动,先在11月11日的报纸上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以观察读者反应。

果不其然,和词刚一见报,即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纷纷来信来电要看一看毛泽东原词。

恰好“柳诗尹画联展”在重庆开幕,柳亚子的最新一本诗稿上附有主席《沁园春·雪》与柳亚子的和词。参观者得知后,纷纷前来抄录,主席的这首咏雪词得以流传开来。(尹指柳亚子好友,着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

此后,《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借机把《沁园春·雪》在1945年11月14日第二版副刊上刊登出来,并加了按语。

就这样,《沁园春·雪》终于公开与面世。这也是主席的诗词首次出现在报纸上。

随后,重庆《大公报》在醒目位置并列推出主席原词与柳亚子和词,重庆十余家报刊也纷纷转载。两阕“沁园春”顿时轰动山城,进而波及全国,直至海外。

那段时期,《沁园春·雪》在国统区文艺界引起轩然大波,让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忧心忡忡。

他对蒋介石说,几位词作家一致认为毛词气韵高华,词采华丽,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为毛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都在唱和着。先生想想,现在谈判还没结束,毛泽东已在重庆引起这么多人重视,后果堪忧啊!

蒋介石非常恼火。

比毛主席大6岁的蒋介石,并非一点文采都没有,兴致上来时,他也会写上几句抒怀、自勉。在日本振武学校上学时,他给表兄寄的照片上,就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虽非佳作,却也不是打油诗。

1926年《江西日报》创刊,蒋介石以国民革命政府军总司令的名义,题赠该报一首新体诗:

“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从头“呀”到尾,让人仿佛看到蒋介石圆睁双眼,瘦削的脸上写满惊异与恐惧,却丝毫看不到革命者气质。

即便如此,蒋介石毕竟读过不少书,也是有点激情与才气的。

然而时隔20年,当年与毛主席同样“挥斥方遒”的蒋介石,因政见不和而分道扬镳。咏雪词会让他如芒在背,体现更多的是两个党派、两个集团的对立。

毛主席会去重庆谈判,已大出蒋之意料;再突然爆出这么一首风华绝代的《沁园春》,即刻将国共两党、两位领袖在战场上的较量,转到了诗坛上的较量。

这将他堂堂国民政府主席置于何地?

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问陈布雷,你看这首词是毛主席作的吗?陈回答是的,而且气度不凡,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难得的诗词精品。

蒋介石又问,难道它就没有不尽如人意处?如音韵方面、对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

陈说,没什么毛病。

蒋介石愤然作色道:我看他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

陈布雷回答说,这个确实是有的。

蒋介石说,那你赶紧组织一批人,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和谈,而是为称帝而来的。

在国民党中宣部的推动下,一批御用文人开始了对主席咏雪词的曲解、非议和误导。《大公报》则在醒目位置刊登主席的咏雪词,打着“反对复古、反对封建”的口号,向毛词和进步文化机构展开攻势。

率先刊登咏雪词的《新民报》,其负责人陈铭德被攻击为“向共产党投降”,为“共产党张目”。国民党军委机关报也持续刊发攻击主席诗词的文章。

对铺天盖地般涌来的这些言论,王若飞觉得好气又好笑,将它们剪裁下来寄到延安。

主席收到后仅付之一笑,称之为“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对于《沁园春·雪》,主席1958年曾解释说:

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但蒋介石不这样想,他认为主席就是想称帝,要取代他的地位。

在他的授意下,国民党中宣部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咏诗作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选出在意境、气势、文笔上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词比下去。

从1945年12月4日到12月10日,国民党控制的数个报刊刊登了以唱和为名,行歪曲之实的《沁园春》近30首。

当陈布雷捧着一叠征集来的词稿请蒋介石过目时,蒋介石不屑一顾地说:“你们的词,带有一股从棺材里发出来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毛泽东比!”

峨嵋电影厂后来拍的故事片《重庆谈判》,再现了这个场面:蒋介石把那些诗稿掷向案头,垂头丧气地说:“这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国民党将此事一直秘而不宣。直至80年代中期,才由当年参与其事的一名国民党要员透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