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91年看完《大决战》后,林彪心腹爱将不满:罗荣桓不是那样的人

2023-03-10 17:05:02

在上世纪90年代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操刀,拍摄了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系列电影,简称“大决战”。

这三部电影在当时可以说是史诗巨制,毕竟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全党、全军的大力支持,因此很多战争场面都是调动解放军去实拍的,所以“大决战三部曲”上映后也必然会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在当时,不少建国老将尚在人世,那他们是如何看待“大决战”的呢?其中一位“饱受争议”的开国中将就曾在1991年看完《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后对电影感到不满,甚至还说:“如果罗荣桓还活着的话,此片肯定通不过。

但这位开国中将说得肯定有自身的道理,毕竟他本人是辽沈战役的亲历者,其名叫李作鹏。虽然曾犯下过错误,但他始终是一位老革命,早在1930年的时候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3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解放战争爆发后,李作鹏就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来又成为第六纵队的副司令员兼第16师的师长,先后率部参与过1947年的解放军反攻攻势,和后来的辽沈、平津等大战役。

所以作为该段历史的直接参与者,他觉得电影中有一些情节不合理肯定有他的道理。其实李作鹏对大决战感到非常失望的原因复杂,但总体来说是觉得里面的人演得还不太符合实际。

比如当时在李作鹏看完《大决战》后,其实便有人追问他觉得感官如何?觉得“三巨头”林总、刘亚楼、罗荣桓演得如何?李作鹏丝毫没有给面子的回答道:“:假林总,假刘亚楼,假罗荣桓。”

其中尤其对罗荣桓进行了补充,说道:“罗荣桓不是那种人,他从来不会抬高自己,贬低林总。若罗荣桓在世,此片肯定通不过。”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罗荣桓在那时是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与林总搭班子,但是他并不直接负责一线军事指挥,而且其性格非常低调、谦逊。但这部影片却用了很大篇幅去抬高其地位与性格,若罗荣桓看到这部影片,肯定也会觉得招摇了些。

再者,也最为重要的是,李作鹏认为辽沈战役的主角“林总”的刻画也有些不符合史实。在电影中马绍信饰演的林总按照剧本形象的刻画,导致看起来有些阴郁,尤其是在指挥作战时显得颇为犹豫。

——但当时因为一些历史缘由,加上马绍信老师的表演也想展现出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在进行军事指挥工作时谨慎、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才导致出现这样的状况。

不过李作鹏却觉得这并不合适,因为他眼中的林总在指挥作战时并不是这种性格与风范,尽管外界对马绍信老师的表演一致好评。

其实马绍信饰演的林总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他对林总的心理活动艺术加工也颇为细腻。虽然不符合李作鹏心中的模样,但却很顺应当时大众的认知......

这与那时的历史形势有着直接关系,首先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场。在此之前,我方还没有过能够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中,对占据装备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形成完全军事胜利的典例。

所以就算东北野战军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战力强大,军力充沛,林总也不敢说能够轻松攻下有数十万国军驻守的“坚城”。况且在打锦州的时候,蒋介石还先后派出东西两路兵团准备围歼东野,打锦州风险很大。

再加上当时东野在解放军中地位卓越,东北地区也是我党不可失去的战略根据地。如果在东北决战中失败,会对全国革命带来致命性影响,那么背着如此重大担子的林总又怎能不去多想呢?

他当时犹豫,比如在要打长春,还是要打锦州的问题上有所摇摆很正常,不管是把谁放在林总那个位置上都会想得更多、更全面一些,更别说林总本身就心思细腻。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历史缘由,因为建国后,林总确实走错了路,而他的心腹爱将李作鹏也为自己在动荡时期的错误买了单。

——他在1973年被开除党籍,还撤销所有的职务。在1981年1月25日又被最高法院认定为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曾经立下过不少历史功绩,但犯下的错误也同样应该值得反省。而且如果按照李作鹏想得那样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详细刻画林总,恐怕在当时的环境下,连片子都审不过。

本来在筹拍大决战,特别是辽沈战役时就很有争议,当时便有人说连林总都不要拍进去,还是杨尚昆拍了板子,才如实描写了林总的指挥,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是合理的,当然也是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