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81年粟裕向中央提出请求,胡耀邦拒绝:你现在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2023-01-07 17:05:06

1981年,74岁的粟裕大将,再次因病住院。此次入院治疗,粟裕将军的病情极不稳定,一代“战神”,生命即将步入尽头。

躺在病床上的粟裕将军,心中始终有个无法忘却的遗憾,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最后的心愿,粟裕将军不顾病重,向中央提出申请。

考虑到粟裕将军的身体情况,中央在胡耀邦同志的主持下,会合医疗专家,专门讨论粟裕的病情,最后胡耀邦同志拍板,考虑粟裕将军的身体原因,拒绝了这一请求。

嘱托粟裕将军,务必安心养病来日时长,同时为了安抚粟裕将军的情绪,中央派出张震,前往粟裕家乡,替粟裕回家看看。

粟裕

原来,让粟裕将军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就是离家未回近60年的家乡。新中国成立之前,粟裕身居高位、责任重大,带领大兵团作战,无暇他顾。那么,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的时间里,粟裕都没能有机会回家乡看看呢?
一代“战神”

粟裕将军的家乡,在湖南怀化会同县,本来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条件优越,生活不错,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奈何世道混乱,经历一系列波折、动乱之后,家道中落。到了粟裕这一代长大成人的时候,便承担起复兴家族的重任,但粟裕心中有理想有更远大的志向,不愿意接受父亲的安排,安心待在老家。

身处乱世,看多了不公,军阀混战,兵痞为祸。但粟裕知道,凭他一个年轻人,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这些的。

唯有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才能改变国人命运。因此,不顾家中反对,毅然独自到湖南求学。

剧照

湖南,作为革命早期发源地之一,涌现出无数革命志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粟裕很快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组织,愿为之奋斗一生。

1925年,粟裕正式从军,参加叶挺领导的教导大队,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同时,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踏上革命道路的粟裕,直至离世,都没有再回过家乡。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粟裕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无数,南昌起义、五次反“围剿”,长征,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粟裕坚定地跟随党中央,一步步挺了过来,无论多难,多危险,始终内心坚定,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1930年,粟裕与肖劲光率部挺近赣南,使用诱敌深入战术,一战消灭国民党军4个营,光俘虏就抓了1600多人。

这一战打得很漂亮,很利落,粟裕将战术与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取得非常好的战果,初步展示卓越的军事才华。

民国

可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扩大战果,部队追击溃兵的时候,粟裕却意外受伤,一枚炮弹就在粟裕的附近炸响,粟裕甚至来不及反应,就被炸飞,晕了过去。

当粟裕被送到后方医院的时候,医生紧急处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粟裕是头部被弹片击中,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来说,这样的伤情只能听天由命了,根本无法取出弹片。

甚至连到底头部留下多少弹片,具体在什么位置,都无法查出,幸运的是,粟裕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死神不愿收留。

三个月后,粟裕伤势好转,身体逐渐恢复,便赶回了部队。但这次受伤,留在脑中的弹片,虽然没有要了粟裕的命,却也让他的余生,始终在病痛中度过。

在后期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每每大战来临之时,也是粟裕最为痛苦的时候。在指挥重大战役的同时,每遇到紧张、关键的时刻,粟裕都会头疼欲裂,那种痛苦,别人无法想象。

民国

粟裕是个非常坚强的人,可在疼痛面前,也是忍不住龇牙咧嘴、面容扭曲。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环境,沉重的压力,使粟裕的疼痛始终难以缓解。

每当头痛发作,粟裕就用凉水冲头,试图缓解。但这样的方式,起到的效果,无疑是非常有限的,在最为重要和紧张的淮海战役时,粟裕的头痛,伴随了他整个战役的始末。

时至今日,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当年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性,但当时最初的时候,仅是粟裕率部在碾庄激战黄百韬,国民党各路援军蜂拥而至。

在粟裕的建议下,毛主席最终制定淮海战役,并由粟裕指挥,与中野密切配合,完成淮海战役计划,以60万人大败国民党80万大军,彻底奠定长江以北战局。

为全国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一切,都是粟裕忍受常人不能忍,以坚强毅力、顽强意志完成的,令人敬佩。

剧照

粟裕将军在解放前,获得战功无数,履历可以说是光鲜亮丽的。建国后,粟裕凭战功,本可以受封元帅军衔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本意也是要受封粟裕元帅的。

可粟裕本人对军衔等职务,看得很轻婉拒了,最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1955年,粟裕受封大将军衔,为十位大将之首。
因伤病错失机会

其实粟裕将军并不是只有那一次受伤,对他影响颇深。在整个战争时期,粟裕先后受伤6次,仅头部严重伤势就有两次,也因为伤病的原因,让粟裕将军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组建抗美援朝志愿军,当时出征朝鲜的最高统帅,第一人选就是粟裕将军。

当时正在南方准备解放台湾战事的粟裕,收到命令后立刻北上,筹建志愿军指挥系统,同时粟裕派出专人调研美军战力,以及武器装备等信息。

民国

正当一切有条不紊进行时,粟裕的身体再次挺不住了。在那段准备战争时期,粟裕几乎每天都在头痛、头晕中度过。

但粟裕顾不上这些,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影响甚大,粟裕不敢有丝毫懈怠。最后,还是毛主席亲自下达命令,派人送粟裕到青岛进行治疗。

就在住院治疗期间,粟裕也没闲着,整日里研究作战计划,思考出战部队人选以及选择赴朝参战的主要将领。

随后粟裕将这些资料汇总,请前来探望他的罗瑞卿将军带给毛主席,经过中央慎重考虑,粟裕的病情无法支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最后才决定,将出征统帅这一重任,交给了彭德怀元帅,对此粟裕是抱有遗憾的,没能为国效力,关键时刻却倒下了,始终让他耿耿于怀。

剧照

在青岛治疗一段时间后,中央安排粟裕到苏联接受治疗,当时的苏联,在医疗水平上,要远远强于中国,但可惜,粟裕在苏联接受近半年时间的治疗,依然没有起色。

在组织的关怀下,粟裕也曾多次赴多地治疗顽疾,但奈何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慢慢地,粟裕将军也就放弃了,带着疼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上。

在战场上,粟裕将军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优秀指挥员,不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军官,对他忌惮颇深。

可在生活上,粟裕将军也如普通人一样,有着思乡情怀,自参加革命,跟着队伍离开家乡后,就一直没有回去过,粟裕心中对家乡的渴望,也是十分迫切的。

奈何身居要职,祖国事业高于一切,这让粟裕始终抽不出时间,回家乡看看。

胡耀邦

因公废私

多年来,粟裕本是有机会可以回去的,只是可惜,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考虑,没能成行,留下终身遗憾,粟裕第一次有机会回家,还是早在渡江战役胜利时,陈毅提出的。

粟裕与陈毅彼此默契配合,打了很多胜仗,相互间十分了解。那时陈毅知道粟裕离家20余载,心中定会思念家乡。

在渡江战役胜利,全国即将解放之际,陈毅安排一个警卫排,准备护送粟裕回乡,但粟裕拒绝了,全国尚未完全解放,自己怎能公器私用,大张旗鼓地回乡探亲。

同时,粟裕一心扑在战事上,率领部队肃清残匪,并将目光盯在台湾上,一心考虑战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回乡看看。

此次回乡机会,可以说时机并不是非常好,当时的战场确实离不开粟裕的指挥,没能成行也情有可原。而第二次最终没能成行,却是比较遗憾的了,这次,也是粟裕距家乡最近的一次。

民国

1958年,新中国成立近十年,国内基本稳定下来。这一年,粟裕到湖南长沙考察,长沙离家已经很近了,这是非常好的一次机会,同行的工作人员,也建议粟裕回家看看。

但粟裕考虑到,自己带队到长沙考察,这是组织交给自己的工作,此行目的并不是探亲,也没有与组织请假,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兴师动众回乡,着实不妥。

而且,当时全国都在高生产建设,家乡的群众正忙着搞生产,自己回去必然惊动地方,给百姓生活造成影响,于是决定暂不回去。

而凑巧的是,在长沙粟裕遇到了一位远亲,从他口中也了解到了家里的一些情况。

当年因为他的事情,家中也受到了牵连,几个兄弟姐妹被迫离家谋生,好在新中国成立,兄弟们都回到了家,参加家乡的建设。

解放

在几个兄弟姐妹的照顾下,父母身体健康,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勉强温饱,生活也算过得去。

这样,粟裕也稍感放心,很快便带着考察团,去下一个地方工作了。这次离家最近,却不愿因私废公,再次遗憾错过了。

而粟裕最后一次回家的机会,甚至不能说是机会了,而是心愿请求,甚至是遗愿了,1981年,粟裕将军已经74岁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放下重任,只是一个垂垂老矣,即将离去的老人了。

躺在病床上,想着自己近60年的革命生涯,想到这么多年,都没能回家亲眼看一看家乡的变化,粟裕百感交集,粟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思虑良久,粟裕亲自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中央批准,自己回家乡看看,收到粟裕的请求后,胡耀邦同志专门就此请来医学专家,讨论粟裕的身体情况,是否能够远行。

解放军

在医学专家的建议下,胡耀邦同志最终拒绝了粟裕的请求,为此胡耀邦专门给粟裕写了回信,希望粟裕养好身体,当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上安排粟裕回乡事宜。

同时,为了安抚粟裕的情绪,胡耀邦专门派粟裕的老搭档张震将军,先行到粟裕的家乡看看。

张震将军带着粟裕的秘书等同志,很快到了湖南会同县,亲自游历了粟裕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拍下了很多的照片。

看着照片中,自己曾经住过的老房子,院里的油茶树,吃着张震带回来的家乡特产,粟裕欣慰地笑了。只是,那笑容中,充满了遗憾和苦涩,也许粟裕知道,这就是自己最后的念想了。

当时粟裕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头疼几乎每天伴随着他,时常晕厥,甚至意识不清醒,语言也出现障碍。

粟裕夫妇

也许是知道回乡无望,粟裕也不再纠结此事,而是开始着手身后事,他要将自己一生的战斗经验留下来,供后人研究、借鉴。

当时陪在粟裕身边的只有妻子楚青和秘书,她们在照顾粟裕身体的同时,负责起记录的工作,每当粟裕清醒的时候。

就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的经验由楚青记录,就这样粟裕将军在晚年,即将离去的时候,留下了最宝贵的战争经验。

1984年2月5日,被病痛折磨大半生的粟裕大将,带着遗憾和眷恋离去了,遵照粟裕将军的遗愿,不办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将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粟裕

粟裕将军,就这样安静地离去了,粟裕将军离世后,楚青遵其遗愿,亲手将粟裕将军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20多个地方,其中就包括粟裕的家乡湖南会同。

粟裕将军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家乡,长眠家乡,也算聊以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