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越王剑:出土时曾“滴血认主”,新加坡借走展览,还破坏过文物

2023-01-24 17:05:05

春秋越王勾践所用的佩剑,为我国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属中国一级文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这柄剑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我国研究越国历史,更有助于后人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以及古文字研学价值。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王剑刚出土的时候,还发生过“滴血认主”的奇事。而新加坡将其借走展览,也给文物造成过一定伤害。

越王勾践剑

时间回到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一带由于连年干旱,政府不得不从荆门漳河修建一条水渠,引水灌溉受灾地区的农田。

也正是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不仅如此,墓主人内棺尸首骨架的漆木剑鞘中,似乎还有一把宝剑存在。

在场专家无不好奇,都想知道剑鞘中的宝剑是否锋芒依旧。却没曾想,一位专家拔出瞬间,这柄剑竟然直接将其划伤。

惊叹于宝剑锋锐的同时,众人也调侃说道:这可是宝剑“滴血认主”的景象。

只是这柄剑究竟是谁的佩剑呢?难道墓主人是某位了不得的人物?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确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探寻。可等到历史学家方壮猷将剑上文字邮寄给中国甲骨文、金文研究专家后,大家才发现思路错了。

专家们通过对剑身上八个鸟篆铭文研究发现,其意思为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

原本以为这只是春秋楚国某个贵族的佩剑,最终却和勾践联系到一起,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不过勾践的佩剑又是如何流落到楚国的呢?要知道彼时越国和楚国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

为此,专家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嫁妆说”,也就是勾践曾经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这柄宝剑很有可能作为嫁妆到了楚国。

后又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宝剑又被楚王赐予了某个贵族,最终成了随葬品出现在世人眼前。

另一派则支持“战利品”说,即公元前309年到公元前306年,楚国出兵越国并缴获了这把剑,而后将其带回楚国。

两种说法各有理论依据支撑,谁也说服不了谁。唯一达成一致的就是,哪怕漂泊两地、历时千年,越王勾践的锋利,依旧令人赞叹。

展出损伤

经过专家测量,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整把剑剑首外翻成圆箍形,内部有铸有11道同心圆。

此外,除去剑体铸造技艺精湛外,剑身上布满规则的菱形暗格花纹也体现出古代匠人的细致。

剑格上的蓝色琉璃以及背面镶嵌的绿宝石不用多说,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不过就整柄越王剑而言,哪怕现代匠人都不一定能够制出。

可就在1994年8月24日,当春秋越王勾践剑被送到新加坡参加“战国楚文物展”时,因为工作人员的愚蠢,竟然给春秋越王勾践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展出结束之后,越王勾践剑意外卡在展览柜之中。面对如此珍贵的文物,怎么也应该轻拿轻放,找到问题所在。

结果工作人员根本不管不顾,直接强行取出。这导致剑刃卡在有机玻璃上,并使剑身出现一条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伤痕。

人们不敢想象,倘若越王勾践剑在此次意外中折断,将会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

越王勾践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以及国人数千年前的工艺制造巅峰,无从替代。

谁也没有时光机器,能够重新挖掘一把新的越王剑。这样的无价之宝,说赔偿,根本毫无意义。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越王勾践剑送回国内的第一时间就被保护起来,并从此禁止出境。

至于它的下一次重要展览,则是到了1999年4月15日,才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送到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

虽然深埋于地下,但长达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越王勾践剑全都经历过。它没有因为曾经的战争被毁去,这是值得所有人感到高兴和幸运的一件事情。

因为它的存在,后人有幸见证春秋末期的青铜工艺;有幸了解春秋年间的礼仪佩剑。而春秋年间短兵器最高制作工艺水准,也让他无愧“天下第一剑”的名头。

如此珍贵的文物,所具备的含义早就不止于自身或个体,自然值得所有人竭尽全力用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