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793年,法国第一夫人被送刑场,民众让她上断头台,夫人:马上到

2023-01-03 17:05:07



1793年,一个女人被押送到刑场。

围观的民众们中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狂热地大喊:“上断头台,快上断头台啊!”

女子听到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头发,不慌不忙地对着众人回答:“不要着急,一会儿就到。”

这个从容的女人究竟是谁?她又为何要被送上断头台?
才女玛侬

这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女人是罗兰夫人,她的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

在她生前,追随她的人就众多。

在她死后,更是有无数人被其思想折服,为其智慧惊叹。

罗兰夫人死在那一场举世闻名的法国大革命中。

古往今来,革命往往伴随着流血与牺牲。

在法国大革命的斗争中,有两个水火不容的党派。

崇尚自由的吉伦特派和推崇专政的雅各宾派,这两个派别针锋相对、矛盾重重。

罗兰夫人就死在两个政党相争之中。

罗兰夫人的一生都在为法国的民众们争取自由,但她却渐渐认识到了过度自由的弊端,在临死前说出了那句着名的“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虽然并没有在吉伦特派中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她却被世人称为“吉伦特的无冕女王”。

罗兰夫人站在罗兰的背后,发出属于自己的政治见解,她的言语总是精准又犀利,几乎得到了整个吉伦特派的认可。

不过罗兰夫人并不是在嫁与罗兰之后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成为“吉伦特的无冕女王”之前,罗兰夫人就已经是一位不俗的女孩。

那时候她还不是罗兰夫人,而是一个活泼漂亮的女孩,她有着好听的名字:玛侬。

她是一位在雕刻匠家庭中出生的姑娘,有着开明的父母和不错的生活条件。

不过玛侬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花瓶。

她不仅有一张漂亮的脸庞,更有一颗聪明、有主见的大脑。

玛侬读起书来非常专注,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她常常能从书中延伸出属于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博得众人的一片喝彩声。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着名的思想家,都是玛侬从小极为崇拜的人,玛侬十分欣赏他们的观点。

在这些思想家的影响下,玛侬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与自由,甚至最后心甘情愿死在了自己追求的理想中。

玛侬的父母注意到了玛侬过人的天赋,他们因此欣喜非常,立刻就将宝贝女儿往才女的方向培养。

诗歌、绘画、音乐、写作,没有什么是玛侬不会的。

到了玛侬17岁时,她已经有了远近闻名的“才女”称号。

家庭和睦、容貌倾城、才华过人,在外人的眼中,玛侬应该十分幸福才对。

不过这时的玛侬却有了一些难以启齿的苦恼,让她夜不能寐、无处诉说。

那就是玛侬拥有一副充满“欲望”的身体。

情感上的冲动和理智上的克制每天都在她心中开展着“拉锯战”。

这对玛侬来说十分煎熬。

因为玛侬心中坚持着没有婚姻加持下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想法。

为了对抗自己内心的“罪恶感”,玛侬常常在在冰冷的地板上赤脚站立,一站就是一整夜。

或者强迫自己吃在炭灰中滚过的面包,虽然难以下咽,但是做完这些事情后,玛侬的心情就好多了。

在玛侬心中,保持理智带来的快乐要远远大于欲望得到满足的快乐。

于是,她选择了同一位比自己大二十岁的男人一块步入婚姻殿堂。

这个男人就是罗兰,他是一个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的男人,虽然年龄稍微大了点儿,但是很有风度,看起来总是理智又冷静。

玛侬对罗兰十分满意,因为有了年龄差距之后,罗兰就不会像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一样轻易唤醒玛侬的欲望。

他像一位长者,像一位老师,玛侬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哲理,但却不会对他动心。

连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克制住的玛侬无疑是理性的,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可以那么淡定从容地走上断头台。

自两人结婚以后,玛侬就不叫玛侬了,她有了另外一个身份:罗兰夫人。

之后,她更是以罗兰夫人的身份,成为了法国大革命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无论过去多久,她的思想依旧闪闪发光。

为理想奋斗

罗兰夫人拥有着让无数人心动的外貌,但她却注定不会因此成为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

罗兰夫人有一颗智慧的大脑,她的聪明才智就像一直燃烧着的火焰,让她璀璨耀眼,也让她走向死亡。

在和罗兰结婚后不久,一场让世界都为之震动的法国大革命在罗兰夫人生长的土地上爆发了。

那时的罗兰夫人和罗兰已经去到了巴黎,在一片追求自由的浪潮中,罗兰夫人开启了她的政治生涯。

受到日益严重剥削的劳苦大众、在欧美地区兴起的启蒙运动、腐朽黑暗压榨人民的国王阶级,都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且让这场革命有着摧枯拉朽之势。

跟直接参与到国民议会中的丈夫不同,罗兰夫人没有直接参政,而是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沙龙。

罗兰夫人的沙龙虽然存在时间并不久,但是却对大革命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沙龙在法国常常由名媛或者贵妇们发起,她们在住宅的会客厅中举行聚会,邀请那些志趣相投的人们前往。

大家一起聊天、喝茶、欣赏音乐,交流彼此的观点。

和其他人的沙龙不同,罗兰夫人的沙龙上谈论的大多都是政治,前去参加罗兰夫人沙龙的主要为吉伦特派人。

罗兰夫人通常不会在沙龙上谈论太多自己的观点,而是将其他人的意见都汇总起来写到纸张上,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她的文字十分犀利,但却不如利剑那样刺人,而是像潺潺的流水一样,让人不由自主就为她折服。

罗兰夫人的意见在革命中发挥着重要力量,常常会左右吉伦特派接下来的决策与走向。

罗兰夫人除了举办沙龙外,也经常给自己的丈夫写信。

许多政纲和法令表面上是由罗兰发出,实际上它们都出自罗兰夫人之手。

参与罗兰夫人沙龙的一个年轻人名叫罗伯斯庇尔,他看起来木讷少言。

罗兰夫人还曾出手相助帮他消除了一次生命威胁。

然而那时的罗兰夫人不知道,她的性命最终会终结在这个年轻人为首的雅各宾派手中。

在自己举办的沙龙中,罗兰夫人还邂逅了一位自己的心动男嘉宾。

他叫博佐,风度翩翩,举止迷人。

罗兰夫人无可救药般爱上了他,不过理性牢牢把持着罗兰夫人,让她没有做出出格举动。

罗兰夫人和博佐两个人“发乎情、止乎礼”,成为了灵魂伴侣,谈起了“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

1792年,罗兰夫人借罗兰之手给路易十六写了一份劝谏书。

在信中,罗兰夫人劝路易十六维护民心、铲除封建势力、跟从君主立宪制。

信中明明字字句句都在为路易十六考虑,然而路易十六却丝毫不理解,还为此大怒,想要撤掉罗兰的职务。

罗兰夫人得知后,立刻劝自己的丈夫主动辞职,并让他将辞职的真相在议会上挑明。

听到路易十六作为的众人都十分愤怒,他们开始维护罗兰,后来路易十六顶不住压力,恢复了罗兰的职位。

不听罗兰夫人劝告的路易十六像罗兰夫人说的那样,最终失去了民心。

路易十六甚至还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敌叛国,希望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中失败,让敌人的力量镇压那些革命派。

路易十六的结局显而易见,一个不为国家和人民考虑的君主,人民终将推翻他。

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罗兰夫人继续在政治方面施展着自己的才华。

就在罗兰夫人深陷政治漩涡和情感旋涡的同时,一场危机悄然降临到了她身上。
从容赴死

罗兰夫人所在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雅各宾派推行恐怖统治。

雅各宾派虽然主张尊重人民的意见,但是同时他们又极力推崇专政,认为只有至高无上的独裁专制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能将革命的成果保留下来。

为此他们展开了疯狂的杀戮行为,一言不合就开始砍头,铲除异己。

很多被砍头的人甚至在铡刀落在脖子上之前都未曾想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大罪。

罗兰夫人所在的吉伦特派反对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他们不认可这种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罗兰夫人她们很快就被疯狂的雅各宾派人攻击了。

在革命愈演愈烈的过程中,法国大革命变得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

激进专制的雅各宾派犹如抽在马身上的鞭子,让野马越来越兴奋,跑得越来越快。

而吉伦特派却像勒马的缰绳,想让野马回归理性。

在这场角逐中取得胜利的当然是雅各宾派。

他们拿着路易十六被砍下来的头颅洋洋得意,宣告着他们的胜利。

当时的罗兰夫人已经看出雅各宾派再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走向深渊,但是她却无力改变现有的局面。

雅各宾派一意孤行,根本不和她沟通,她的丈夫罗兰也被迫下台。

吉伦特派已然全面崩溃,再也无力与雅各宾派制衡。

然而雅各宾派的杀戮却并没有因为吉伦特派的衰弱而停止。

他们害怕吉伦特派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1793年5月31日,法国巴黎爆发了消灭吉伦特派、建立雅各宾派统治的人民起义。

那些武装的市民们对国民公会进行着冲击,雅各宾派在民众们的支持下开始全城抓捕吉伦特派的成员。

最后逮捕了22名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

在雅各宾派搜捕期间,罗兰夫人其实有大把的时间逃走。

但是她却选择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端坐在家中等待被捕。

被关在监狱中的罗兰夫人内心得到了久违的平静,她从来不为自己辩解,也不为自己求情,而是从始至终都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动摇。

面对雅各宾派的审讯,罗兰夫人从来没有畏惧过,她向雅各宾派展示了一个吉伦特派成员的骨气与尊严。

而独自一人身处冰冷的监狱中时,占据罗兰夫人内心的只有她的灵魂伴侣博佐。

也只有在这时候,这个冷静自持了一辈子的女子才终于放任自己心中对博佐的汹涌爱意。

她常常将朋友悄悄送进来的博佐来信一遍遍亲吻。

虽然知道自己的信件无法寄出,罗兰夫人还是不停地给博佐写着信。

罗兰夫人在信中说,她早已经知道自己会成为这场“专制政治的牺牲品”,但是她的言行中并没有丝毫的恐惧。

并且罗兰夫人还在劝博佐为他们所在的国家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祖国,那样自己就会“死而瞑目”。

罗兰夫人甚至感谢这次死亡,让她既可以为丈夫牺牲,又可以全心全意的爱博佐。

这个潇洒聪慧的女人,既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死,也为自己心上的爱人而死。

在罗兰夫人被送上断头台之前,其他二十多个吉特伦派成员已经被接连砍头,他们淡定从容,甚至临死前还会说以后“一个头颅都不可侵犯”。

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理想和制度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自己也要为之献出生命,这些革命者们虽然心痛,却并不害怕。

罗兰夫人也是一样,被推上断头台前,她还庄重地将自己收拾了一番,而后从容赴死。

在被围观的民众们骂着“滚上断头台”时,罗兰夫人微笑着点头称:“是呢,正往那里赶去,一会儿就到。”

临死前,罗兰夫人说出了那句着名的“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有许多人借着自由的名义,来满足自己内心阴暗的欲望,实现自己残酷的统治。

在罗兰夫人死后不久,雅各宾派的丹东和埃贝尔也被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

几个月后,罗伯斯庇尔一贯的血腥手段彻底引起了议员们的不满,大家将他也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的结局正是罗兰夫人话语的写照。
结语

罗兰夫人的一生都在为民众们的自由而努力,可她最后却死在了恐怖的专政和杀戮下。

自由一旦过了火,那就不是纯粹的自由,而是欲望的化身。

对于罗兰夫人的死,你有什么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