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55年授衔他犯了错,四个月后罗荣桓却说:我还是主张授他中将军衔

2022-12-20 17:05:07

前言

1955年9月,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到十年后取消军衔,期间共有上千人获得少将以上军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被授予校官、尉官,总人数高达六十余万。光从人数便可以看出授衔工作的繁杂,自然也很难做到人人满意,好在有部分将领不计较个人得失,从大局出发,主动让衔,成为一段美谈,比如许光达、徐立清等。

但也有性格刚烈的将领,他们认为自己功劳大,理应获得更高的荣誉,比如钟伟、王近山等。除此之外,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开国中将,同样在授衔时闹得很厉害,此人就是聂鹤亭。

将军的革命生涯

聂鹤亭出生于1905年,安徽阜南县人,他早期成就很厉害,曾经参加过北伐,在叶挺独立团当排长。从1927年起,聂鹤亭又历经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算是一位资历很深的老革命。不仅如此,来到中央苏区后,聂鹤亭的职务也很高,历任师参谋长,军参谋长,深受首长重视。要是不出意外,以他的资历和功劳,建国后少说有个上将。可惜的是,聂鹤亭后面进步却慢了些,他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缺乏独当一面的机会。

抗战爆发后,聂鹤亭继续从事参谋工作,在总参谋部担任作战局局长。这个时候,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组建之际,正急缺有经验的干部,叶挺于是向组织上提出:希望聂鹤亭来新四军工作。叶挺与聂鹤亭渊源颇深,当年的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叶挺都是聂鹤亭的上级,两人关系甚好。除此之外,新四军还有个副参谋长周子昆,北伐时期当过聂鹤亭的营长。

有这样一层关系,聂鹤亭自然十分想南下去新四军。可毛主席同样很欣赏他,不舍爱将离开,于是提出聂鹤亭动身之前来自己这里一趟,要为他践行。聂鹤亭收拾好行李后,以为毛主席是要挽留他,于是耍了个“小聪明”,他直接离开了,没有去赴约。只不过,聂鹤亭还是没能如愿,到达武汉后,他便被留了下来担任高级参谋。几个月后,聂鹤亭重新返回延安,相继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聂鹤亭跟随部队奔赴东北,一开始他担任军分区司令员,到1949年3月改任四野副参谋长。当时参谋长是萧克,另一位副参谋长是陈光,这三人都算是高开低走的人物。
授衔风云

建国后,聂鹤亭相继当上了中南军区副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到了1955年授衔时,组织上预授他中将军衔,聂鹤亭得知后十分不满,闹得很凶。对此,负责评衔工作的罗荣桓曾经写过这么一段“有一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我曾经亲自找他谈话,批评了他的严重错误,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

这里的“老干部”自然是指聂鹤亭,他认为自己军衔偏低,可组织上却另有考虑。革命年代,虽说聂鹤亭资历老,但却很少担任军事主官,战功并不高。此外,军衔评定还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聂将军最欠缺的行事作风。早在东北时,聂鹤亭就自作主张,同意把国军暂编五十三师定为起义部队,为此被林彪、罗荣桓批评了一通,暂编五十三师也改为按投诚对待。来到哈尔滨后,有不少干部找二毛子姑娘结婚,聂鹤亭也找了一个,结果遭到四野首长严肃处理,老将军一直不服气,建国后为此还发过牢骚。

聂鹤亭的女儿聂秋莎曾经这样说道“我爸爸脾气特别大,因为他说话太直,不像别人会讲方式方法,得罪了好多人。”

罗荣桓仍主张授他中将

因为授衔前犯了错,聂鹤亭的军衔不仅没被高定,反而搁置下来,当175位将领荣获中将军衔时,他却不在其中。但对于这位“刺头”,罗荣桓一直没有忘记。四个月后,也就是1956年1月,罗荣桓元帅全面分析了聂鹤亭一生的功过,还是主张授予他中将军衔。也正是因为如此,聂鹤亭成了被单独授衔的两位开国中将之一,另一位是贺诚,他后来担任工程兵副司令员,也算是得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