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看押方志敏的监狱长被调查,拿出一张纸条后,副省长:请你帮个忙

2022-09-19 17:05:07

1950年10月,浙江东阳的看守所里走进了一位面容憔悴的囚犯。

只见他两眼无神,一头的长发在灯光的照射之下更显肮脏与混乱。

接着,他踉踉跄跄地来到座位上,准备接受审问。

原来,他就是方志敏烈士遇害时的国民党典狱长凌凤梧。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凌凤梧一直隐姓埋名,在当地教英语课。没想到还是被革命群众揭发了出来。

正当大家准备审问凌凤梧的时候,他慢悠悠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

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审问人员大惊失色,赶紧找来了上级领导。

最后,凌凤梧得以回到了家中。

几年之后,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方志纯(方志敏的弟弟)找到了凌凤梧,请求他务必要帮自己一个忙。

听完方志纯的话,凌凤梧点了点头,果断答应了下来。

那么,凌凤梧的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身为副省长的方志纯会找他帮忙,当年凌凤梧出示的那张纸条上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凌凤梧

这些还要从方志敏同志被捕的那一天开始说起。
一 革命英雄饮恨“谭家桥”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的弋阳县。

本来,作为农民家的孩子方志敏几乎得不到任何受教育的机会。好在当地的乡亲们非常友好,大家一起将方志敏供进了县里的高等小学。

在学校里,方志敏很快就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回想起过去自己村里的那些老乡被地主阶级剥削,他就恨得牙痒痒。

最后,他决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者。

同一年,上海爆发了着名的“五卅惨案”,这激起了全国各地有志青年们的愤怒。

方志敏也在江西成立了“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为了五卅惨案的最终解决奔走呼喊。

1928年,方志敏从前线返回老家弋阳县带领当地农村的群众们发动了着名的“弋横暴动”。

方志敏同志

随后,方志敏将带出来的起义群众就地整编,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成立了一支红军部队。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志敏随着大家不断转进,在各地参加苏区政府的工作,为早期的苏区建设着实做出了不少贡献。

1930年,方志敏领导成立了红十军,并带着红十军的官兵们在赣东北一带坚持武装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但是,很快方志敏和整个红军部队都迎来了至暗时刻。

四年后,由于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

根据中央的决定,红军的大部队向北转移,到陕北地区与刘志丹所领导的同志们会合。

但有一部分红军需要留在南方地区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方志敏和粟裕等同志就自告奋勇地留了下来。

不久后,根据中央的命令方志敏他们需要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毫不犹豫地执行了中央的命令。

但不幸的是,他们刚刚走到安徽省境内的谭家桥镇就被国民党将领王耀武率领的部队团团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方志敏将带领部队突围的任务交给了粟裕。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同志与敌人拼死周旋。最后,只有粟裕带着400多人突出了敌人的重重围困。

方志敏和其他一众同志或被敌人当场杀害,或被敌人逮捕入狱。

当敌人为他戴上锁链的那一刻,方志敏便意识到:舍生取义的时刻要来了!

方志敏和同志们在一起

二 意外的“狱中生活”

抓到方志敏以后,国民党的军官们立刻调查了他的身份。在得知了方志敏的职务以后,王耀武顿时换了一副嘴脸。

他故意让手下“优待”方志敏,每日给他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拉拢方志敏。

但是,方志敏的意志无比坚定,纵使王耀武使出浑身解数,他依旧不肯背叛组织和革命。

最后,气急败坏的王耀武下令将方志敏关进大牢当中,用最严酷的刑罚来迫使他屈服。

在一间昏暗的审讯室里,国民党的审讯官用皮鞭抵着方志敏的下巴,而后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杀机与寒意。

审讯官走过去拍了拍方志敏衣服上的血迹,而后假惺惺地说方先生,今天请你来这里,是想向你进一次忠告,为我们这边做事。现在你已经落到这般田地了,何必这样固执。

国民党将领王耀武

方志敏恶狠狠地瞪了审讯官一眼,然后大义凛然地回答,要我为你们的利益做事,这是行不通的!

虽然方志敏宁死不屈,但审讯官依旧不依不饶地试图为他“洗脑”。

可是,方志敏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根本不可能被这套“歪理邪说”给说服。

国民党审讯人员的这套办法只能够拉拢到和他们一样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的阴险小人。这也是他们必然会走向失败的原因。

敌人见方志敏依旧丝毫不动摇,便将他重新投入了黑牢之中。

被押往“庆祝大会”现场的方志敏

在这里,国民党的看守人员每天只给方志敏吃掺杂着谷壳、沙子的霉饭。

因此,方志敏入狱不久便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而这个时候,百病缠身的方志敏受到了时任监狱代理狱长凌凤梧的注意。

他发现这个囚犯与众不同,纵使自己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也不会像其他的囚犯那样嗷嗷乱叫。

而且,凌凤梧本人对于共产党人并不反感。于是,在他的安排之下,方志敏被从普通牢房转送到了“优待室”内。

所谓的“优待室”不过也只是一种不用上锁,有天窗通风的牢房。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大多是一些读书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所谓的“言论危险分子”,还有不少人和方志敏一样是国民党当局所认定的“政治犯”。

不过,凌凤梧对于方志敏确实格外关心,根据他后来的供述中称:“每次我半夜起来视察牢房的时候都会看到方志敏在昏暗的灯光下写文章和看书。他和我的几次谈话,也让我受到了教育。”

描绘方志敏的绘画

慢慢地,跟方志敏相处的时间一长,凌凤梧的心里开始佩服起了这个共产党员。他开始安排给方志敏准备特殊的伙食,甚至还会帮着方志敏从监狱的外面带进来一些报刊和杂志。这些东西让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得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凌凤梧违反了规定偷偷摸摸地抄写了一份蒋介石指示顾祝同对方志敏“劝降并重用”的密电。而后,凌凤梧通过一个自己信得过的狱卒将这封电报交到了方志敏的手上请他阅看。

方志敏看完密电以后当即对凌凤梧的正义行为表示了感谢。同时,他也积极地教育监狱中的其他人。不少狱卒因为接受了方志敏的教育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产党。

他们便开始自发地保护方志敏,甚至在上级军官要提审方志敏的时候,帮着他“打圆场”。

方志敏蜡像

几个月之后,凌凤梧又向自己的上司曹振飞打报告:方志敏现在身染重疾,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建议为他去掉镣铐和枷锁,让他在牢房内自由活动。

曹振飞和凌凤梧是多年以来的好朋友。于是,经过两个人的几番讨论之后,曹振飞特意下令狱卒将方志敏身上的镣铐卸下。

就这样,方志敏得以在监狱里自由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由。

处理完这件事后,凌凤梧还私下里给方志敏塞了25元钱,让他在天气热、蚊虫多的时候买个蚊帐来用。

后来,国民党高层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怎么每次提审方志敏,监狱里的工作人员总是替他找借口呢?于是,他们干脆将凌凤梧从监狱调到了军法处工作。

同时,国民党的特务也在暗中对整个监狱开展调查,企图找到内部人员“通共”的证据。

1935年8月,国民党当局发现在方志敏的身上审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国民党将领顾祝同

于是,便对他动了“杀心”。在处死方志敏以前,国民党特务们将方志敏先前居住过的所有牢房翻了一个底朝天,随后找到了一张方志敏写给凌凤梧的便签。

这张便签是方志敏还没有来得及销毁的。在这张便笺中,方志敏除了对凌凤梧这么多天以来的照顾和同情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意外,还反复为凌凤梧宣传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其中还有这么一句话:

“倘得生还之日,中国革命史将多添一页。”

随后,方志敏同志在江西南昌的下沙窝惨遭敌人的杀害,时年36岁。

方志敏被害后,国民党内的官僚又将矛头指向了曾经负责看押过方志敏的凌凤梧,以及当年在监狱里工作过的所有其他人。

那么,他们的命运究竟会向何处发展呢?

方志敏同志的雕像

三 劫后余生的“幸运”

军法处的官僚们一看自己居然搜到了证据,立马下令将凌凤梧停职查办。

很快,凌凤梧自己也被送进了国民党的监狱之中。

在监狱里,国民党的审讯人员对他拳打脚踢,希望他供述出与方志敏合谋策划“暴动”的所谓计划。但凌凤梧一口咬定自己对于这些情况完全不知情。他只是出于同情,给予了方志敏一些优待条件。

国民党的官僚们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凌凤梧呢?

他们企图把这件案子做大,将凌凤梧诬陷为“中共情报人员”,自己好拿着这个功劳向上爬。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先前帮助过凌凤梧的曹振飞还有浙江老乡钱协民站了出来替凌凤梧担保。

由于这两个人在军法处系统内都身居要职,负责审讯凌凤梧的官员不得不同意释放了他。

凌凤梧在国民党的黑牢里待了整整三天三夜,精神已经严重恍惚了。出狱之后,钱协民将他接到家里好生照顾,这才使他慢慢地恢复了过来。随后,钱协民又托关系拿到了方志敏写给凌凤梧的那张便签。这也就意味着,凌凤梧的“罪证”没了,他彻底安全了。

但是,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凌凤梧也不能继续在国民党的政府里任职了。他只能够离开国民政府,回到自己的老家盖起了一间小房子,艰难地讨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抗日战争期间凌凤梧的房子又被日寇的炮火炸毁了。

他不得已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凌凤梧这才在东阳县的北麓中学找到了一份英语老师的工作。他的生活这才算是勉强安定了下来。

不料,1950年当地的群众向政府报告称凌凤梧就是当初看押方志敏烈士的刽子手。

于是,凌凤梧又被相关部门带走审查。

这时候,凌凤梧想起了当初方志敏在就义之前留给他的那张便签,这或许能够为自己证明清白呢?

于是,在改造期间凌凤梧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学习革命理论,很快就让上级部门注意到了自己。很快,上级就要求提审凌凤梧,这才有了我们开头所提到的那一幕。

凌凤梧将方志敏写给他的便签交给了审讯人员,大家这才知道了凌凤梧的革命贡献。

问题查清楚以后,凌凤梧被恢复了自由。但1956年的一天,他接到了方志敏弟弟方志纯的求助,凌凤梧一听此人是方志敏的亲人,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那么,方志纯找到凌凤梧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方志纯同志

四 寻找“方志敏烈士”

原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又想起了不幸牺牲的方志敏烈士。

毛主席也对身边的同志说起,自己时常会想念方志敏同志,如果他现在没有牺牲那就好了。

1955年,由刘少奇同志牵头在中央成立了“方志敏烈士遗骨调查小组”。

当时担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方志纯就是方志敏同志的弟弟。

因此,中央便将“寻找方志敏同志遗骨”的工作全权交由方志纯来办理。

可是,方志敏已经牺牲了整整二十年,该上哪里去找他的遗骨呢?

关键的时候,方志纯想起了当年负责看押过方志敏的监狱长凌凤梧。

听说他在方志敏被关押期间还给他提供过很多实质性的帮助,那他会不会知道“方志敏遗骨”的下落呢?

凌凤梧接到消息立刻就赶到了南昌,当面见到了方志纯。在听了方志纯的问题以后,他低下头微微地皱起眉头思考了起来。

刘少奇同志

因为当年方志敏就义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调回国民党军法处工作了,所以,他提供不了最直接的线索。

但是,根据多年在国民党监狱系统中工作的经验,凌凤梧迅速给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寻找到当年为方志敏拍摄“最后一张照片”的摄影师。

因为国民党在处决犯人以前都会让摄影师给犯人拍照,以便自己日后在各大媒体上开展宣传。

第二,找到当年为方志敏收尸的刑场工作人员。

根据国民党军警系统中的习惯,犯人被处决之后往往都有专人负责收尸。因此,方志敏的遗骨被埋在哪里,“收尸人”肯定是最清楚的了。

第三、在方志敏就义地点的附近寻找一切类似于“脚镣”的物件。

因为方志敏作为国民党眼中的“重要政治犯”一定是带着手铐和脚镣被押上刑场的。在方志敏牺牲以后,这些东西大概率也会和方志敏烈士的遗骨埋在一起。

方志敏同志

此外,凌凤梧还回忆道:“方志敏是在8月6日被国民党军警带走处决的。当时我怕他身上的镣铐太重了,特意申请给他换了一副轻的脚镣。”

有了这些线索调查人员立马露出了喜悦之色,大家都知道,这回我们离真相已经不远了。

几天之后,调查人员带着凌凤梧和方志纯来到了当年南昌的下沙窝刑场。

凌凤梧非常肯定地告诉调查人员根据国民党内部的资料显示,方志敏就是在这里被他们处决的。而后,调查人员们便开始拿着铲子照着凌凤梧的要求在现场展开了挖掘工作。

不一会儿,大家果然从地里挖出了一副已经生锈的脚镣。凌凤梧拿着这副脚镣举过头顶,对着太阳光仔细地观察了一阵,然后用颤抖的声音告诉陪同在一旁的调查人员,这就是方志敏烈士当时所佩戴的脚镣!

“方志敏陵园”内的雕像

由于这副脚镣是方志敏之前在监狱里戴过的,也是凌凤梧亲自要求给方志敏换上的,所以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人能够认得出来。

此时,现场没有一句欢呼声。人们能够听到从这个曾经的刑场上,传来了一阵阵哭泣的声音……

方志敏同志已经牺牲了二十年,所以他的遗骨也只剩下了零零散散的79块。

当大家看到这些遗骨的时候,完全能够想象得到他在牺牲以前遭遇了怎样残酷的刑罚。

但最后,他还是没有出卖同志和组织,毅然决然地选择用生命唤醒人们。

找到方志敏烈士的遗骨之后,人们将这些遗骨装进了一个特制的小匣子里,然后交给江西省的公安部门妥善保管。担负着这个艰巨任务的是江西省公安厅的青年法医张伟纳同志。

张伟纳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所以他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几乎从来没有跟别人提起过自己为方志敏烈士遗骨做保管员的事情。

只是每当方志敏同志的亲友或者是老同志要求瞻仰方志敏烈士的遗骨时,他才会将众人带到一个小房子里,缓缓地打开那个神秘的“小匣子”。

1977年8月,在方志敏烈士就义42周年的日子。当时的江西省政府在南昌市郊外的一个小山坡上为方志敏烈士举行了一场规模隆重的“安葬仪式”。

在这场仪式上,党和国家的几位重要领导人以及当地的群众代表为方志敏烈士墓进献花圈。

在往后的岁月里,方志敏烈士便长眠在了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上。每年来到南昌市瞻仰方志敏烈士陵园的游人络绎不绝。大家神情肃穆地走进烈士陵园,看着墙上有关方志敏烈士的介绍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至于当年同情并帮助过方志敏烈士的凌凤梧老人,他的晚年也遭遇了生活上的困难。1962年,凌凤梧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六岁。

后来,凌凤梧的妻子写信给浙江省委说明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情况。

浙江省委书记李丰平特意给东阳县地方上的同志们发去了公函,告诉他们凌凤梧同志曾经帮助革命的事迹,并要求地方政府每个月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保证凌凤梧家人的生活。

最终,凌凤梧的事迹得到了党和人民的普遍承认。方志敏烈士的遗骨也被找到并妥善安葬。

当年,这两位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相识的老朋友终于在精神上达到了一样的高度。他们都为革命的事业立下了功劳,这一点将永远被历史和人民所牢记。

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份伟大的事业,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人们或许无法想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到底是如何挺过来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红色、滚烫的信仰中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正义的事业永远不缺乏支持者,因为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今天的人们怀念过去,憧憬未来,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或许,我们也和当年的先辈们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但只要胸中有正义,心里有人民,我们的事业就会一往无前,不可阻挡。

因为,人民的力量将汇集成汪洋大海,淹没一切艰辛和苦难!
参考文献:

《“重囚”方志敏与狱长凌凤梧》周延光

《囹圄中的方志敏与“狱长”凌凤梧》吴晓晖 吴厚荣

《方志敏被捕以后》渠冉

《方志敏遗骨寻找与安葬的前前后后》汪文忠

《方志敏的生死情怀》戴和杰

《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单伟

《方志敏就义前致党中央的一封信》刘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