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九一三事件”后,林彪办公室现三封敏感信件,周恩来处理真高明

2022-09-14 17:05:03

1971年9月13日当晚,林彪等人仓皇之下搭乘256号三叉戟飞机,从山海关机场呼啸升空,消失在沉沉不见五指的夜色之中。

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周恩来火速从人民大会堂赶到中南海,在与毛主席交换意见后,立即发布了全国禁空、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和全体外交官密切注意国际动向等安排。

与此同时,在周恩来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李德生赶往空军学院,查获了大量相关敏感记录。

另一方面,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北京市卫戍区司令员吴忠等人火速赶往怀柔,处置直升机事件。

同时,周恩来还派出了一支特别队伍。这支队伍是由中央办公厅领导赖奎、中央警卫局领导武建华和中办秘书王歆等人组成。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立即奔赴林彪的住所和办公室,收缴一切相关的档案和记录。

事件发生得很突然,中央核心部门为此开启了连轴转的模式,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强度工作搞得身心疲乏。

由于当时林彪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党政军“二把手”。

实事求是地说,在接近101的人群中别有用心者不乏其人,但其实更多的则是出于工作需要而不得不与他产生接触。

在这一类人中,就有三大军区司令员。他们分别是许世友、韩先楚和杨得志。

杨得志大家并不陌生,在红军时期,他是101手下一员名将,曾指挥过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强渡大渡河战斗,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中,杨得志以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华深得林彪的信任,即便是在后来的平型关之战中,杨得志同样也表现不俗。

若非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杨得志没有进二野,想来他也会跟随林彪入东北。纵使他没能去成东北,但在东北期间,林彪依旧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老部下,为此还以东北局的名义向中央发电报,希望能把杨得志和一纵调到东北参战。

由此可见,在军事上,101对杨得志的器重。

韩先楚与101的交集就不必作过多赘述了。虽然,在陕北会师之前,韩先楚长期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序列,但在会师后,韩先楚就已经是115师麾下的一员猛将了。

其后,尽管林彪因伤病留苏疗养,但在后来解放战争中,101指挥东北地区作战时,韩先楚再次成为他手头上一支名副其实的“旋风部队”。

在林的指挥下,韩先楚正如他“旋风司令”的名号那样,一路从东北席卷华中,最后一举摧毁国民党方面自诩为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成功将海南岛纳入祖国统一的大业之下,避免了第二个台湾岛悲剧的出现。

所以,从这层意义来看,韩先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战功,一方面是他军事指挥才华卓绝,另一方面与101善于识人、用人,敢于放手大胆地让人才尽情施展能力有很大关系。于此而言,可以说是101成就了韩先楚,自然,韩先楚也对101十分敬佩。

相较于杨得志、韩先楚与101的关系,许世友就个特例了。

众所周知,杨得志、韩先楚都足以称得上是林总的老部下,但许世友的从戎之路显然比韩、杨二人要复杂得多了。

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先是在红四方面军担任一些重要军职,深得张国焘的信赖,后来又在刘伯承手下干过副旅长,最后在粟裕指挥的三野中大显身手。

可以说,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解放战争年代,许世友与林总几乎没有交集,更无从谈及将领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尽管如此,毕竟“九一三事件”前夕,林仍旧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而许世友只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于行政隶属关系而言,林彪无疑是他的顶头上司。

再者,熟悉许世友朋友的人都清楚,许世友此人虽勇猛彪悍,打起仗来悍不畏死,但他并非一介武夫。在红四方面军时期,他深得张国焘的器重,到延安后,许世友又成为了毛主席手中的一员得力干将。纵观党史军史,能在残酷斗争中游刃有余者,实属不可多见。

而韩先楚、许世友、杨得志三人又皆是毛主席的爱将,尤其是在文革开始后,毛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保护,因此,三人在十年期间,未曾受到过较大程度的冲击。

也恰恰是因为韩、许、杨三位将军对毛主席的忠贞不渝,因此,庐山会议后,作出明确表态的林彪一路平步青云。

这个时候,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三人便分别给林彪写信,信中指出“犯错误的人不宜留在中央工作,应放到基层去锻炼”。

三大军区写给林彪的信件内容极其敏感,所以,信件按程序交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手上后,王良恩转交给了周恩来,而周恩来批示后,转交给林彪,林彪按下后就没有经周恩来再转呈给毛主席了,一旦这些信件落入宵小之手,势必后果难以预料。

因此,行动小组在查获这三封信后,便再次按程序转给了周恩来,周恩来收到信件后思虑再三,便在呈阅件上批示:

“此件是在传阅中被叶群扣压的。退。周恩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表面上看,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实质上,内容却很丰富:

其一,这几封信的开头都是明确写给毛泽东和林彪,林彪当时是党的副主席,这是正常信件;

其二,这不是工作人员处理的问题,因在传阅中传至林彪处再未上送,情况一目了然;

其三,周恩来将信退回王良恩,就再无追查之意,此事了结,说明写给毛泽东、林彪的信件不予追究。

也就是说,周恩来通过这句看似简单的批语“结案”,实则上是希望此事不再牵扯出韩、许、杨三位将军,同时也起到了尽可能避免牵涉到更多无辜工作人员的效果。

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出色政务处理水平,一句举重若轻的寥寥数字批语,无形之中将一场即将可能到来的灾难巧妙化解,由此可见,周总理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