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伟人最嫌弃的皇帝之一,曾亲自批注三句话,可谓字字珠玑

2022-09-05 17:05:04

宋太宗真的很拉胯吗?正所谓天子六驾,唯有宋太宗自驾,高梁河车神岂是浪得虚名?近年来,宋太宗更是喜提斧头帮帮主,微操大师,绝命毒师等称号。

然而与网友们的评价相反的是,《宋史》对其的评价则是

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那么宋太宗到底是被人误解还是确实拉胯,其实伟人曾在读《二十四史》时就用三句话给予了我们答案。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白丁,白丁带您一起深入了解宋太宗的双面人生。

宋太宗赵光义

不择手段,急于登基

不择手段,急于登基,这是伟人在读《二十四史》时对宋太宗批注的第一句话。给予宋太宗赵光义这么一句评价,那真的是实至名归。要说这赵光义开始妥妥的就是个背景板,本身在后周朝廷中也就是个小小的文官并不起眼。

然而随着赵匡胤整了一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光义的机会才来了。

喜欢读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皇帝本人那叫孤家寡人,无论是对兄弟还是手下更有甚者对待子女都有很强的防备之心,但为何这赵光义不被哥哥赵匡胤所防备呢?

赵光义和赵匡胤

这就要说到宋朝的开国史,甭管历史再怎么美化吧,赵匡胤能开国称帝,无非还是欺负了后周皇室的掌权人是孤儿寡母,自己又手握兵权,才能完成政权建立。

那么这样的夺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宗室力量薄弱,王朝基本盘不稳固。因此赵匡胤为了稳定基本盘,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自然而然是加以重用的。

这也是为何赵光义从后周时期的小小县令一跃成为大宋晋王的主要原因,赵匡胤对这个弟弟是真没话说,别的皇帝当兄弟是威胁,赵匡胤当弟弟是大腿。

陈桥兵变

可也正因为赵匡胤的拼命扶持,才让这位亲兄弟看到了登基称帝的可能性,从而使其野心无限膨胀。

至于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了解,当赵光义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时,就发生了历史上着名的斧声烛影。

这件事儿用大白话说就是,兄弟二人把酒言欢,突然弟弟赵光义发难,用斧子劈了哥哥的脑袋,站在外面的人透过烛光看到了屋内行凶的影子,从而有了这么个传言。那么问题又来了,赵光义真的干过这事儿嘛?

斧声烛影

历史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凭着赵光义继位后,在年底就着急忙慌地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就凭着赵光义上台后,赵匡胤的俩儿子莫名其妙暴毙而亡,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吧。

不然他心虚什么呢?为啥不像正常皇帝一样到了新的一年再改新年号,为啥自己亲哥哥的俩儿子都暴毙呢。

也正因如此,当伟人读到这里的时候,曾亲手批注“不择手段,急于登基”八个大字,来对赵光义所作所为做了总结,真可谓是字字珠玑。

宋太宗登基

然而赵光义作为太宗皇帝,其实《宋史》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一句“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就能表达,然而伟人在看到这句话后,更是亲手写下三个字,这三个字堪称点睛之笔,在伟人眼中,他又是如何看待《宋史》对于赵光义高度评价的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现代流行的话语放在赵光义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光义有鲲鹏之志,预揽天下入他怀中,难怪《宋史》对他的评价中有“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这样的字眼。

然而其能力却不敢恭维,对外战绩堪比大明战神朱祁镇,而伟人在看了《宋史》对其高度评价后,更是批注了三个字,可谓是总结到位。

高粱河之战

伟人三字评价赵光义

当伟人在读《宋史》时,看到史书上对赵光义的评价是“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立马在后面写下了三个大字“但无能”。

这三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不仅对《宋史》上的话给予了看法,同时也对赵光义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

伟人为何会赋予赵光义“但无能”这三个字呢,也很好理解,因为赵光义着着实实没有辜负这三个字。

赵光义无能

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宋朝能有最终的版图,并且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是在赵光义手上完成的。

当太平兴国四年,大将潘美围攻太原,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后,中原大地迎来形式上的一统全国。

这事儿在赵匡胤的手里可是没有解决的,要知道,从黄巢起义到北汉覆灭,整整九十多年的藩镇割据,终于在赵光义的手里终结,如果历史节点在这里结束的话,赵光义的评价应该会好上不少。

火烧晋阳

但偏偏咱这位赵二却心怀鲲鹏之志,在全国刚刚完成统一之后,就急于北伐收复失地,完全没有考虑到此时的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连年的征战早已不堪重负。

再者面对气势正盛的辽国,本就困难重重,结果自然显而易见,在初期取得小胜的情况下,和辽军拉开阵势决战高粱河。

这本该是赵光义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全国刚刚统一,面对外族又取得不小的成就,距离他心目中的偶像唐太宗李世民也就一步之遥。

如果这场大战能赢,那么就算不是千古一帝,当个小小的天可汗也未尝不可。

宋太宗影视化形象

然而高梁河战役的结果确实宋军大败,堂堂天子亲临战场却中箭受伤,差点儿被俘虏。

赵光义强就强在车技比大明战神好点儿,只见大宋天子驾驶着驴车在战场上疯狂漂移,让敌军连尾灯都没有看到,成功躲过被俘,至此高粱河车神之名响彻历史。

对辽军的惨败并没有让赵光义清醒,他内心嘀咕,既然北伐惨败,那就南征。

于是赵光义立马又开始南征交趾,恢复汉唐疆土,此次虽然赵光义没有御驾亲征但也是精心布局,不时还要对前线部队展开微操,结果此次南征又是铩羽而归,恢复汉唐疆土的愿望也落空。

宋太宗功败垂成

从这些战役中不难看出,赵光义确有削平天下之志,然而正如伟人的评价一般,赵光义也实实在在是无能。

这就好比我们从小立志上清华北大,最终却只能在街边卖红薯是一个道理。能力不行,想法再好也无济于事,不得不说伟人对于赵光义的认知那真是非常形象了。

不过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赵光义的军事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北宋可不仅有辽国问题,而在之后的战役中,赵光义又凭借着哪些神操作,再次让伟人亲自批注呢?

连年征战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

这是伟人在看到赵光义两次北伐的战绩后发出的感叹。

作为一个将唐太宗李世民当做偶像的赵光义,做梦都想恢复汉唐荣光,却屡屡惨被给曾经唐王朝的附属,这事儿足以让整个后世对其嘲笑不已。那么这位打仗上瘾的皇帝又是如何创造这些神奇战绩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宋太宗偶像李世民

战绩感人赵光义

赵光义的战绩到底有多感人呢?两次北伐契丹,不仅铩羽而归更是颜面扫地,既然强敌打不过了,那就南征,但面对独立的交趾,赵光义依旧没有拿下,损兵折将不说,还让交趾彻底独立,想要恢复汉唐之疆土,简直可以说是痴人说梦了。

既然北伐南征都不如意,那就挑个软柿子捏吧,然而令赵光义没想到的是,就算连软柿子他赵二也捏不动。

频繁用兵

彼时的大宋西边还没有西夏,当时的党项领袖李继迁更是羽翼未丰,充其量也就是个小首领,正当赵二有气没处使的时候,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位曾被唐王朝赐姓的族群。

于是赵光义二话不说就派兵征讨,这次没有让他失望,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李继迁着实顶不住天朝大军,溃败而逃。

但赵光义却并没有彻底根除这个问题,反而李继迁在辽国人的支持下,频频在大宋的西边搞事情,以至于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李继迁的后人建立了西夏,成为大宋西面的劲敌。

党项部族

相比于唐太宗、明太宗这样的强势皇帝,身为宋太宗的赵光义为何战绩如此拉胯呢?

原因很简单,他本身就是文官出身嘛,对于打仗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吧,但也是马马虎虎。既然马马虎虎那就放手让武将自己发挥,赵二还偏不,他最喜欢的就是坐镇京师进行微操,搞得武将们根本没法好好指挥战斗。

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又菜又爱玩儿,因此当伟人看到赵光义的战绩后,也不得不批注一句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已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檀渊之盟

总的来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伟人很喜欢读历史,对于各个皇帝也有不同的评价,但唯独对赵光义最为嫌弃。

此人不择手段,空有理想没有能力,不知兵还爱瞎指挥。不得不说伟人的这三句箴言可谓是字字珠玑。

不知诸君看完有何感触,不妨和白丁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