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水席始于唐代,被称为“洛阳三绝”之一,其为何起源于洛阳

2022-08-25 17:05:03



洛阳水席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一起,被世人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传统名吃,也是豫菜宴席的一个杰出典型。相传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久远的名宴之一。那么,它为何起源于洛阳呢?


起源传说

相传,武则天一次巡视洛阳,地方长官以“水席”供奉,吃腻了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对荤素混做、花样众多、清新可口的宴席赞不绝口。从此,每逢喜庆大典,武则天经常以水席犒赏臣下,水席因此登上大雅之堂。臣僚们群起仿效,官场上的宴请也多用水席,水席变得更为普及,

另一个传说也与武则天有关。相传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筵,预示武则天称帝后24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的汤汤水水,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

历史原因

从北魏到隋唐,洛阳地区的佛教兴盛,寺庵星罗棋布,僧尼众多,他们为了获得上流社会的支持,使潜心研制精美的素斋,用以款待有地位的施主。他们采用当地的土特产精制素菜,并根据民间膳食多用汤类的特点,制成了连汤带水一起食用的菜肴,这就是最早的洛阳水席。

这种素食汤菜和制作方法很快传播到上流社会,经过改进加工,配上山珍海味,开始登上宫廷和官场的大雅之堂。随后,一些较为富庶的百姓,又把这素菜荤做的汤菜搬到民间的筵宴上。寺庵菜因此传入民间,人们根据自己的习惯,采用萝卜、山药、红薯等土特产制出了经济实惠的筵宴。


地理原因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洛河、伊河等河流交织其间,黄河穿流而过,盛产鱼、虾、蟹、蚌、山鸡、野免、猴头、木耳、鹿茸、甲鱼、红果、银耳及各种药材,这些丰富的烹饪原料,为水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古时的洛阳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天气寒冷,水果产出很少,民间饮食多用汤类,以酸辣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放在一起烹调,煮成稠汤,一起进食。这种食习影响到宴席,促进了以地方土特产为原料、内涵极具地方个性的“水席”发展。


社会原因

洛阳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曾被十三个朝代定为都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夏朝到宋代,这一地区都较为繁华。在饮食习俗方面,吸取了南北的精华,芸萃了四方异味,形成了自己重实用、不重花样、素油低盐、调味适中、甘咸可口的饮食文化特色。

这一特色的形成,符合人们对健康和颐养益寿的要求。洛阳地区地处河南、陕西交界,生活节奏较慢。河洛饮食养育了河洛儿女,调养了他们的气质,而他们又反过来继承和影响了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很多菜肴在选料、制作、食用及饮食风俗等方面,都受到洛阳地方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