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被俘12年,李仙洲决定交代一个问题,总理听后说:这是个大功劳

2022-07-27 17:05:02

1959年,北京。

德胜门外,有一座肃穆的建筑安静地矗立于此,层层高强、戒备森严。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功德林战犯管理处。

曾经,它是一座庙宇,清朝末年被改造为监狱,北平解放后,这里关押了一批重要的国民党战犯。

而这天,监狱里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问者,那便是周恩来。他来到这里,是为了见一个名叫李仙洲的战犯。


这是李仙洲被俘的第十二年,按理说,他已经接受了充分的改造,释放有望。

可是,在这一关键时刻,他却突然向周恩来坦白——自己还有一个问题没交代。

然而,周恩来听完后,却眉头舒展,还忍不住一直夸奖他。

那么,李仙洲究竟有什么问题没交代?他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是如何被我军抓获的?当他交代自己的问题后,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这一切,还得从1947年的莱芜战役说起...
莱芜战役:李仙洲被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人民安危,撕毁和平协议,执意挑起内战。

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李仙洲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1946年,他被任命为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辅佐司令官王耀武,对解放军发起进攻。

这王耀武与李仙洲虽名义上是上下级,但实际上两人共同出身黄埔军校,有师兄弟之谊。

李仙洲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他入军校时已经30岁,在所有同学中年龄最大,个头最高,甚至也早早地成家立业,连孩子都有了。

成熟的他总是会承担起照顾周围人的责任,因此,同学们都将他视为军校里的老大哥。


1947年2月,蒋介石决定对地处鲁南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发起南北夹击。

他火速调出了三十万兵力进行支援,李仙洲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指挥三个军。

就在这时,李仙洲收到消息,得知由陈毅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准备放弃临沂,北上到莱芜地区,进而围歼他们的部队。

因此,王耀武当即做出决定,要李仙洲向北经过吐丝口驶去,再向胶济铁路转进。

然而,李仙洲手下的韩练成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韩练成据理力争,认为贸然行动才会增加风险,他劝导李仙洲先静观其变,按兵不动,将突围的时间向后推延,等做好万全的准备后,再撤退也不迟。

思考片刻后,李仙洲决定接受韩练成的提议,毕竟韩练成手上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铁军”,若他想要顺利北撤,还需要仰仗韩练成。

但李仙洲不知道的是,这位韩练成其实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他已经和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联系。为了不让李仙洲突围,才故意这么说的。

果不其然,直到在吐丝口成为瓮中之鳖、被抓住的时候,李仙洲依然是茫然的。

慌乱之下,他连忙喊来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前来协同作战,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注定的败局,李仙洲只能在兵荒马乱间选择逃跑。

2月23日下午,他带领着一部分手下从北边突围,没想到左腿却被打中了一枪,为了不引人注意,李仙洲还精心谋划,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一路奔逃。

但最终,他还是因为伤口流血过多,摔倒在了山沟里。

黄昏时分,解放军沿山林搜索俘虏,这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李仙洲,他们立马出手援助,替其包扎了伤口,这才将人带了回去。

而李仙洲被俘虏,也标志着莱芜战役的结束。


多年后,李仙洲回忆起自己被抓的场景,依然有着诸多疑惑,他不知道国民党那看似“精锐”的部队,怎么会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分崩离析。

他曾说,自己本想借着这次战争,将北来的解放军全部歼灭,最次也要歼灭一大半。但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却让国民党的七个师被全灭。

被俘虏后,李仙洲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改造生涯。
改造数年:十二年后的坦白

让李仙洲意想不到的是,解放军将自己带回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为自己疗伤。

最开始,他被安排在了一间普通的农舍里,才被俘没多久,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就来看望了他。

实际上,陈锐霆也是李仙洲的老熟人,他曾经是李仙洲十分看好的部下,只是在后来的战役中投奔了新四军。

看着李仙洲血流不止的伤口,陈锐霆不仅告诉俘虏管理人员,要尽快将他送到联络部门疗伤,还将自己的毛线衣脱下来给李仙洲盖上御寒,甚至还恭敬的称呼他一声“军座”。

一时之间,李仙洲的心中五味杂陈,比起被俘虏的恐慌与懊恼,更多的是温暖。


然而,随着李仙洲伤势一天天地好转,他心中的巨石却始终没有落下。

他清楚自己身份的特殊性,虽然国际上一向有着不杀俘虏的政策,但要是仔细算起来,他和中共之间可谓是有着“血海深仇”。

不仅如此,他也是蒋介石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中共到底会如何处置他,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拜访了李仙洲,那便是他的老对手陈毅。

初见陈毅时,李仙洲面露尴尬,只能干巴巴地说一句久仰。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陈毅就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连声说:“李先生,您受惊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李仙洲愣在了原地,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陈毅竟然和他讨论起了莱芜战役的作战部署。

一来二去之间,李仙洲从原本的不服气,到慢慢明白,自己这仗输得实在不冤枉,两人之间也建立起了某种惺惺相惜的友谊。


除了分析战局外,陈毅还贴心地向李仙洲介绍了共产对战俘的宽大政策,这让李仙洲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面对此情此景,他也忍不住在心中赞叹我党的宽厚仁慈。

将近分别的时候,李仙洲一改最初会面时的窘迫,他主动起身,紧紧地握住了陈毅的双手,忍不住连声赞叹,并说与陈毅相见恨晚。

没过多久,华东局与华东军区成立了“高级军官管理处”,李仙洲同其它六十多位被俘的高级军官一起被秘密转移到此处,开始了真正的改造生活。

与他所想象的艰苦条件不同,此处管理得当,而他们所接受的改造,并非动用严刑峻法让他们屈服,而是真正从思想上洗涤心灵,让他们明白历史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在这里,李仙洲第一次静下心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

他像是身处于一所真正的学校之中,不仅要读书,还得参与讨论,撰写思想感悟。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他终于解开了那个困扰自己许久的疑惑,知道了为什么中共会胜利,而国民党会失败。

原来,共产党实打实地得到了老百姓们的拥护,只因它真的想人民所想,为人民谋福利。

除了政治性的学习外,管理处内还有不少经典的文艺类书籍,这里还设置了班组,李仙洲便常常参与小组的发言讨论。

他甚至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社会名人的演讲,着名的剧作家夏衍就曾经来这里探望他们。

而在最基本的生活上,李仙洲也从未被亏待过。

尽管当时物资匮乏,但是管理处从未苛待过他们这一批战俘。不仅在饮食上一视同仁,还允许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散步交谈,偶尔也允许他们的妻子家人前来探望,让李仙洲等人感到了真正被尊重的感觉。


为了贯彻毛泽东尊重被俘人员人格的思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用“俘虏”二字称呼他们,而是改用了其它名字,如“新同志”。

甚至在宽大政策的感召下,有许多人放下了思想包袱,主动坦白了自己的种种罪行,而解放军文明正义的形象,也深深印入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李仙洲以极为平和的心态,接受了改造。高墙之中,他领衔发表了一封反对内战的宣言,被刊登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之上。

在宣言中,李仙洲高声疾呼,恳切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追求和平,获得了人民的欢呼。当时,气急败坏的蒋介石看到后,连声痛骂李仙洲,说他是“大逆不道”之人。


而在北平解放后,这一批战俘被转移到北京,李仙洲也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功德林。

彼时,李仙洲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神采奕奕,在功德林内被传为一段佳话。

功德林内有一份名叫《新生园地》的墙报,供他们发表学习心得体会,李仙洲经常在看完报纸和电影后投稿发表自己的感想,他甚至成为了《新生园地》上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

就这样,时间来到1959年,这是李仙洲被俘的第十二个年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人生的大事,周恩来特意前往功德林,见了李仙洲一面。

正是这次见面,促使李仙洲坦白了一个隐瞒许久的秘密。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改造,李仙洲已经能明辨是非,但他的内心最深处始终还有一个没解开的疙瘩。

谁想到,一见到亲切的周恩来,他便再也忍不住了,立马起身,忐忑地说:“总理,我还有一个问题没交代。”

周恩来见他表情严肃,神色紧张,内心也不由得打起了鼓。可他没有表现出分毫,依然耐心的开口询问:“什么问题没交代呀?”


周恩来的和蔼让李仙洲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说:“我还办过一所国立二十二中学,跟党争夺了青年!”

话音刚落,全场寂然,就连周恩来也愣了愣神,李仙洲的心中更加不安,他不知道这一次坦白,会为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不料,周恩来的笑声很快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

周恩来笑着夸他:“这有什么错?这是一大功劳,你培养的青年不是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吗?”

听到这句话后,李仙洲的眼眶渐渐湿润了起来。

原来,这所谓的国立二十二中学原名成城中学,是李仙洲于抗战时期在安徽阜阳建立的。

当时,日本人为了进一步加强统治,在山东沦陷区抓捕老师与学生,害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无法专心学习。

看到招待所挤满了沦陷区来的知识青年,李仙洲决心收容他们,给予他们一处庇护之地。


1942年,成城中学成立,李仙洲还亲自担任了校长。他说,这座中学的名字取得是众志成城的意思。

一年后,成城中学被收编为国立第二十二中,这里的老师大多是来自沦陷区,而又不愿意接受日本统治的、具有风骨的高级知识分子。

正是因为有他们,才在无垠的战火里,安放下了一张读书的书桌。

当年,李仙洲还曾经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表过一段慷慨激昂的讲话。

他说,成城中学为抗日而生,众志成城的意义就是团结起来,目标一致,为民尽心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青年人的努力。


过往的种种,都让李仙洲多年后的这次坦白显得意义重大。

李仙洲说出了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思想上彻底没了包袱,而周恩来却并未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很快,李仙洲迎来了这次坦白的真正结局。
坦白结局:被特赦的“学生”

对于李仙洲而言,1960年的11月28日,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李仙洲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二批的特赦名单中,从此,他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公民。

回顾过往,他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可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与周恩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本,第二批的特赦名单中没有李仙洲,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千叮咛万嘱咐,当即发出指示:一定要加上李仙洲的名字。


实际上,除了一年前的那次坦白之外,周恩来与李仙洲之间,还有过一段别样的缘分。

曾经,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算得上是李仙洲的老师。

李仙洲还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周恩来就对他印象深刻。

他知道,李仙洲是同学们之中的老大哥,为了革命,他告别了自己的妻儿,千里迢迢从山东跑来广州,十分不易。不仅如此,李仙洲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也令他赞赏不已。

李仙洲被特赦后不久,便知道了这一切都有赖于周恩来的帮助。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周恩来还特意又见了他一面。

一见到周恩来,李仙洲就激动不已,他仍然以“学生”自居,并告诉周恩来,自己过去做错了不少事,不争气,辜负了老师的教导。但是他希望周恩来能够相信他,以后一定会重新做人,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周恩来微笑着告诉他,不必老纠缠在过去,要不断向前看。

其实,周恩来在功德林中劝慰李仙洲的那句话并非虚言,那所由李先洲一手创办的成城中学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解散,却依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友。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北京、西安、济南这几个城市中,就有将近四十多位大学教授曾毕业于成城中学。甚至台北东吴大学的某任校长,也曾经在此就读。

李仙洲播下的教育种子,最终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累累。

在那次会面中,周恩来一如既往的关心了李仙洲的生活,不仅给他买了新的衣服和鞋子,象征新生活的开始,还设宴招待了他。

席间,周恩来甚至幽默的表示,要请李仙洲吃水饺,因为李大哥是山东人。


最终,李仙洲带着周恩来的嘱托回到了山东老家,在济南担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多年后,周恩来再度邀请他回北京帮忙。

原来,周总理是希望李仙洲能够以黄埔老大哥的身份,去和仍然关押在功德林的黄维交谈,令其把握住最后一次特赦的机会。

李仙洲不负所托,在他的劝导之下,黄维终于改变了思想,完成了最后的改造。

正如李仙洲曾感慨的那样,他们虽然曾经在战场上打了败仗,但是却因为有了共产党不抛弃、不放弃的政策,让他们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胜利了。
结语

197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告,特赦所有在押的国民党战犯。

二十多年风雨路,共产党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从战犯到新中国的公民,这些人的人生也获得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