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德国人约翰·拉贝晚年生活困难,25万南京民众:我们给您养老

2022-07-05 17:05:23


文案|33号调查员

编辑|33号调查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收到了一份特殊来信:

一位德国医生和他的家人不幸感染新冠,以个人名义向中国请求抗疫物资帮助。

我国驻德大使吴恳将此事上报给了国家,但此时国内疫情形势也不乐观,抗疫物资同样短缺。

即便这样,我国还是迅速安排了相关企业配合生产抗疫物资,再加上南京市政府的紧急筹集,

上万只口罩以及其他百余件抗疫物资由专机运往德国,这些物资由驻德大使亲自送到这位德国医生手中。

这名写信的德国医生到底是谁?

国家为什么在疫情同样严重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帮助一个德国人?

南京市政府为何也伸出援助之手?

这名德国医生名叫托马斯·拉贝,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爷爷-------约翰·拉贝。

1882年约翰·拉贝出生于德国,父亲是个船长,经常给拉贝讲国际上的事情,

在父亲的故事中,拉贝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幸的是,拉贝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早早离世,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这让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拉贝初中毕业后便独自一人找地方打工,在社会上闯荡多年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拉贝也因此了解到了不少事情。

1908年26岁的拉贝受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开始了中国的生活,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沿海城市辗转经商。

后来拉贝与妻子也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想必在拉贝心里,中国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拉贝虽然热爱中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却与中国站在对立面,迫于两国关系的形势,拉贝只好带着家人暂时离开中国,心里满是不舍。

六年后国际联盟成立并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西门子公司的利益考虑,拉贝再次回到中国“故乡”在天津落脚。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拉贝又被公司安排到南京工作,定居在广州路小粉桥1号。

拉贝与南京的故事也因此拉开序幕,他可能想不到自己住的这栋小楼和院子会在六年后成为中国难民最安全的天堂。

南京与北京、天津不同的南方风情,蓝瓦灰墙小桥流水都深深地吸引着拉贝,就像之前那样,他爱上了南京。

拉贝想让跟自己一样来中国工作的外国家庭了解中国文化,于是开办了一所德国学校,让外国孩子们都来读书。

为了得到德国的一大笔资金支持,他有些不太情愿地加入了纳粹党,起初并没有看出该政党有什么问题。

可令拉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纳粹党”的身份会让他陷入又悲又喜的地步。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日军开始向南京攻来。

噩耗传来后南京城内一片慌乱,一些外国人闻声而逃,而拉贝却不愿离开自己心中的第二故乡。

拉贝时刻关注着最新消息,无论如何日军攻入南京都是迟早的事,于是他便开始想办法来保护南京的市民。

他联合了同样没有离开的外国友人,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并建立一片安全区以及难民收容所。

可没过多久南京政府和多数国际委员会成员都陆续撤离南京,西门子公司以及德国大使馆都通知拉贝撤离,可拉贝怎么都不愿离开。

年事半百的拉贝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但为了保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难民收容所,他不顾一切地留下来。

很快日军就派战机开始对南京进行不断地全面轰炸,为了救下更多的市民拉贝甚至在自己的院子里修建防空洞。

因为日本与德国站在同一阵营,拉贝在防空洞上挂了一面纳粹党旗警告空中的轰炸机,而这一刻纳粹党旗成了难民们的保护伞。

拉贝在院子里搭了芦苇棚,铺了稻草给难民住,尽力让难民吃得饱睡得暖。

“我知道很少,但我已经尽力了”拉贝在日记中写道。

就这样拉贝救下了不少人。

1937年12月13日,疯狂的日军攻入南京,昔日繁华古城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被狂轰滥炸的南京城已经是一片火海,到处残垣断壁、烧杀抢掠无处不在,造成死伤无数。

就像《拉贝日记》中所说的:“1937年12月19日,安全区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南京城中到处有人被枪决、被活埋。炮弹坑影响了坦克和汽车的通行,他们就用中国人的尸体去填平……”

当初建立的25个难民收容所预计能接纳至少25万难民,可没想到短短几天就已经住满了人,不仅如此,难民还在不断涌入。

拉贝为了让日本人承认安全区的存在,给他们写了很多信,但都没有回复。

于是拉贝把信转到德国,想借德国的力量给日本施压,可德国也为了维持关系也没有帮助他。

日本人听了这件事怕惹麻烦,就选择了退让,承认并尊重安全区的存在。

可日本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残酷的事实给拉贝重重一击。

日本人常常徘徊在难民收容所外,找到机会就翻墙作恶,把女性掳走奸淫,将南京百姓视为取乐的玩具。

尽管拉贝再小心谨慎,总能被日本人钻空子,可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拉贝将心中积下的愤怒全部写在日记中,记下日本人的罪行,当作以后控告的证据。

12月23日,南京城已经彻底与外界失去联系,患有糖尿病的拉贝用完了他最后一瓶胰岛素。

为了解决安全区的粮食问题,他撑着虚弱的身体准备捐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但他还有意留下了一沓钱。

在艰苦之中,拉贝将留下的那一沓钱给了难民们当圣诞礼物,并一起度过了1938年的新年。

而此时拉贝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活菩萨”。

两个月之后,拉贝被德国强行召回,临走的那天码头上挤满了人群,安全区获救的市民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回到德国后,拉贝到处揭示日本人的罪行,呼吁世界惩罚日本并且关注南京,这也正违背了纳粹党人的意愿,最终被逮捕还没收了他保留下来的证据。

德国战败后,甚至因为与纳粹的关系再次被同盟国逮捕,最终还是被认定与纳粹无关,才得以释放。

此时的拉贝年事已高,没有了之前的工作,再加上身患重病,生活艰难到有时吃不饱饭的境地。

1948年南京市民得知了拉贝的艰难生活,便自发募捐了一亿元,之后与其他礼物一起送到了拉贝的手中。

经过国民政府的调配,还每月给拉贝寄去2000美元。

南京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只要拉贝先生愿意到南京,将会终身免费为其提供房子和养老金。

收到这些远渡重洋的礼物和祝福,老态龙钟的拉贝眼中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还亲自写了感谢信给南京市民。

可惜拉贝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

1950年,约翰·拉贝在柏林逝世,对于这份跨越国界的恩情,中国人永远铭记在心头。

在南京大屠杀整整六十年过去后,《拉贝日记》中文版才在南京公开出版。

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恶行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拉贝展现了一种大爱的精神。

虽然在晚年没能再看看念念不忘的南京城,但他的善举永远地写在中国的历史上。

我们也用那刻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报答了这位伟人,血与泪的记忆将永远铭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约翰·拉贝拼尽自己的全力,保护了25万难民,向世界证明了他对这片乐土的热爱,他爱中国,爱他的第二故乡,更爱中国人民。

在八十多年后,虽然时过境迁,但当接到这份特别的来信后,国家和南京市民还是义无反顾地帮助了约翰·拉贝的后代。

这就是中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如今世界变幻莫测,在我们困难时候伸出援手的人我们不会忘记,但面对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允许发生。

在最后向伟大的约翰·拉贝致敬,愿南京大屠杀中的罹难者和拉贝先生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