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这位94岁的老人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2020-12-17 17:00:05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答案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纪录片主持人。你想啊,别人旅游要自己花钱,可如果你干上这份工作,那么就会有人出钱请你去地球上各种奇怪的地方玩,亲眼看看别人一辈子都无法看到的奇景,真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可惜的是,这个岗位被一个人“霸占”了60多年,至今仍然没有空出来。此人名叫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今年已经94岁了,但还没有任何退休的迹象。

大卫·爱登堡近照

如果你是从央视纪录片频道开始看的BBC纪录片,那么你很可能从来没听说过他,因为央视的节目都是配音的,把他的解说音轨替换掉了。不过,如果你去问其他国家的纪录片爱好者,他们无一例外都会告诉你,他们是听着爱登堡的声音长大的。

今天我们为您推荐的这本《Life on Air: 大卫·爱登堡自传》,是他为自己跨越六十年的非凡职业生涯而撰写的回忆录。在书中我们能全面地了解他:他是怎么确定拍摄计划的?他将如何应对旅途中的困难?他又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

全网首发

《Life on Air: 大卫·爱登堡自传》

前200位下单读者可获赠精美礼品

从冰天雪地的南极和酷热炙人的火山口,到荒芜凄凉的沙漠和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爱登堡镜头下的自然世界壮丽绚烂、充满魅力,而他本人的故事与他的纪录片相比也毫不逊色。

爱登堡于1926年5月8日出生在伦敦附近的一座小镇,童年则是在莱斯特城度过的。他的父亲是莱斯特城一所大学的校长,从小给了他很好的教育。在他成长的年代,大英帝国的辉煌虽然早已不在,但帝国留下的博物学传统仍在。受此影响,爱登堡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收集动植物化石和岩石标本。

中间的孩子就是童年的爱登堡

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去剑桥大学读地质学和动物学,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他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服役两年,战争结束后他去一家出版社负责编辑儿童科普书籍,不过他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便把简历投给了一家广播电台,试图成为一名播音员。虽然没有被录取,但那份简历被BBC电视台看中了,于是爱登堡进入了电视这门新兴行业。要知道,1950年代的电视机普及率很低,广播电台的影响力远大于电视台,再加上爱登堡门牙太大,本来并不适合出镜,但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成了BBC电视一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

有一对大门牙的青年爱登堡

刚进BBC时,爱登堡主持的都是一些综艺类节目,影响不大。他在主持一档动物表演类节目时认识了伦敦动物园爬行动物馆的馆长,两人决定把动物园去野外抓捕动物的过程拍下来,做一档真正的野生动物纪录片。这档名为《动物园探奇》(Zoo

Quest)的节目原定由这位馆长负责主持,但他在去非洲拍摄第一集时染上了一种热带传染病,没多久就死了,于是爱登堡便接替他成了这档节目的出镜主持人,从此开启了一段伟大的职业生涯。

刚入行的爱登堡

第一集《动物园探奇》首播于1954年,虽然拍的是人类抓捕野生动物的过程,但爱登堡利用这个机会向观众介绍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知识,以及该动物和当地生态系统的关系,本质上属于一部科教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套片子其实就是大英帝国博物传统的延续,只不过当年英国博物学家们从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运回来的是动植物标本,如今运回来的是活的展览动物而已。

爱登堡在拍摄《动物园探奇》

1957年,BBC旗下的自然历史组(Natural
History
Unit)在布里斯托成立,力邀爱登堡加盟,但他刚刚成家,尚未准备好离开伦敦,便选择重回大学读书,准备拿一个社会人类学的博士学位。但就在爱登堡即将答辩之际,BBC邀请他回来担任电视二台(BBCTwo)的内容主管。经过一番考量,爱登堡决定接受邀请,但他坚持在合同书里加上一条:必须允许他偶尔暂停工作出去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结果他当年就翘班去坦桑尼亚拍大象了。

在BBC二台工作期间,爱登堡把生物多样性的理念用到了内容管理上。在他的治理下,电视二台变成了一个涵盖综艺、教育、艺术、经济和体育等等很多领域的综合性电视频道,收视率直线上升。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内容,他还在彩色电视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率先尝试制作播出彩色信号,为彩色电视在英国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最先从彩色信号中获益的是斯诺克比赛的直播。爱登堡力推电视二台转播斯诺克比赛,这项运动从此获得了新生。但爱登堡的终极目标是想把这项技术用在纪录片上,在他的大力支持下,BBC制作了《西方艺术史》和《文明史》这两套片子,被公认为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开山鼻祖,奠定了这类纪录片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爱登堡重操旧业,继续拍摄他最心爱的野生动物纪录片,为此他几乎走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经历了常人很难想象的艰辛。

彩色的爱登堡

必须指出,上世纪50-60年代的航空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偏远地区没有航班,而像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刚果雨林等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其困难程度是今天的探险家们无法想象的。因为还有拍摄任务,爱登堡的团队还必须随身携带摄像机、电池、光源和一大堆胶片盒,难度就更大了。各位读者如果想了解当年的那些纪录片都是怎么拍出来的,可以去看看他拍摄的《地图上的空白》(A
Blank on the Map)。这部片子记录的是他深入阿布亚新几内亚丛林寻找原始部落的经过,从中甚至可以看到大航海时代欧洲探险家们的影子。

《地图上的空白》剧照,爱登堡试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住民交谈

因为管理电视二台有方,爱登堡于1969年被提拔为BBC电视台的总制作人,负责所有频道的节目制作。这项工作任务繁重,他不得不减少了外出拍片的次数。1972年,BBC打算再次提拔他担任BBC电视台的台长,这下他终于受不了了,干脆从BBC辞职,全身心地投入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任务中。

爱登堡在这一时期拍的片子虽然影像质量都不算高,但却很好地表现了他在主持人这个岗位上的过人才华。年轻时的爱登堡算不上帅哥,但他镜头感很强,屏幕上的他总是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他的嗓音非常有特点,吐字清晰准确,但又没有播音腔,听起来非常舒服;他还很有幽默感,善于从艰苦的野外生活中寻找笑点。比如有一次他面对镜头一本正经地解释为什么睡觉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帐篷,不要让吸血蝙蝠混进来:“它们会小心翼翼地撕掉你身上的一块皮,然后轻轻地舔舐流出来的血,动作轻柔得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等你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才会发现帐篷里到处都是你的血,几天后你又会发现自己已经死于狂犬病了。”

爱搞笑的爱登堡

爱登堡本来可以一直按照这个方式拍下去,但他却并不满足,试图寻找新的拍摄方式,更好地展现出大自然真正的样子。1979年,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地球生命》(Life
On
Earth)问世了。这套13集纪录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纪录片讲故事的方式,爱登堡不再频繁出境,而是留在屏幕后面担任解说,让动植物本身成为画面的主角。故事的来源也不再是BBC导演们的个人发现,而是在广泛咨询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后,从中选出最新最有趣的研究成果。

《地球生命》改变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模式

这套片子一经推出便立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现代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开山之作。爱登堡趁热打铁,又陆续推出了《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和《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这两套片子,合起来并称为“生命三部曲”。此后他主持拍摄的《蓝色星球》和《地球脉动》等系列片也都延续了这一模式,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因此这个模式便成为纪录片行业的最高标准,并一直延续至今。

《地球脉动》被很多人认为是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巅峰之作

除了尊重科学和会讲故事外,爱登堡还非常善于利用最新的摄影技术。无论是彩色、高清、IMAX、3D和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等新的摄影格式,还是直升机、无人机和潜水器等新的拍摄手段,他都力争在第一时间学习采纳,因此他也成为拿过黑白、彩色、高清和3D这4种格式的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s)的唯一一名电影人。

勇于创新的爱登堡

爱登堡不但喜欢拍摄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同时也是全球知名的环保人士,一生致力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由于他对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爱登堡于1985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头衔,还在BBC操办的“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投票中被大家选中,排名第63位。这份榜单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已去世,因此爱登堡便被当代英国人视为“国宝”(National
Treasure),还在另一项选举中被评为当今英国“最可信赖的人”。

爱登堡被评为当今英国最可信赖的人

2016年爱登堡过90岁大寿,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影迷的祝福。大家都以为他会就此隐退,没想到他又重出江湖,担任了《蓝色星球》第二季(Blue Planet II)的撰稿和配音。

在这部被誉为“最美纪录片”的镜头下,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些深邃海洋之下绝美壮观的景象,更向我们传达了保护海洋的理念。大量的塑料垃圾,令人心痛的珊瑚白化……

爱登堡说:“我觉得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科普教育,首先要让公众明白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海洋生物。其次,我觉得诉诸情感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要让公众喜欢上海洋生物,此时像《蓝色星球》这样的纪录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拍纪录片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科普教育

今年10月,94岁的他又带来了新片《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在过往的一百多部纪录片中,大卫·爱登堡总是会在展示各种新奇、绝美画面的同时,为更多人带去不一样的世界画面。但在这部影片中,他在镜头前陷入了悲伤。

爱登堡在纪录片中给出了科学家们的预测,生于2020年的崭新一代,将会目睹以下显现:

2030年代,亚马孙雨林历经大规模砍伐后退化成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全球水循环产生变化。

2040年代,北极各处的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威力强数倍的温室气体,急速加剧全球气候变迁的速度。

2050年代,海水温度越来越高,酸性越来越强,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死亡,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2080年代,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危机,过度耕种使土壤变得贫瘠,传粉昆虫绝迹,天气越来越难以捉摸。

2100年代,全球气温增加4℃,地球上大部分土地已经无法居住,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式上演,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将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

在被问为什么不安心退休时,大卫·爱登堡表示:“我这一生运气实在太好了,因此得以窥见世界真实的问题所在,如果选择故意掩盖真相,那我肯定会感到十分羞愧。”

从26岁写到90岁,这本自传记录了大卫·爱登堡对自然世界的热情与致力于理解自然的毕生渴求。爱登堡曾说:“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一生、而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这是爱登堡一路成长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真实记录。如果你热爱自然,梦想着探索自然;如果你也喜欢纪录片,不妨遵循爱登堡的足迹,去看看他是如何成为“旅途最长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