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21世纪,印度最臭名昭着的“性侵案”,细扒整个事件,我一言难尽

2022-11-04 17:00:03


2014年5月31日,印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

游行人群高喊““够了!女性不会继续容忍这样的暴行”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5月29日说起,印度北方邦一处名为乌沙提的村庄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

两名花季少女被人轮番性侵后,被殴打得遍体鳞伤吊死在树上。

经过调查,两名受害者系堂姐妹关系,之前两人曾遭受了长达2天的侵犯,而且在她们体内发现了至少5个人DNA样本。

由于这两名女孩属于印度地位最低等的“达利特”,也就是当地所谓的“贱民”,地位高于贱民的警方在整个案件侦破过程极其敷衍,显然并没有把这些贫民当回事。

其实早在两名少女5月27日失踪的当晚,他们的父母就曾来到警局报案,但显然警方并没有把这些“下等人”当回事,延误了搭救的最佳时机。

受理案件的警察更是没有将这起案件进行登记。

警方之所以行动迟缓是因为5名性侵罪犯里竟然还有2名警察参与其中。

铁证摆在面前,可直到案件发生3天后,还有两名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

对于警方在整个案件中玩忽职守,甚至参与其中,包庇凶手的行为激起了整个印度民众的巨大愤怒。

死者的家属拒绝赔偿,坚定地要求对凶手施以绞刑。

甚至连国际社会都发出了声明,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评价这起案件是“骇人听闻的罪行”。

这起惨绝人寰,又令人悲愤交加的案件就是印度臭名昭着的“2014年印度北方邦轮奸案”。

5年后,安布哈雅·辛哈根据“北部邦惨案”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第15条》。

影片再现了两名少女被性侵过程的前因后果,针对民众对于案件的公正性,安布哈雅·辛哈特地安排了初出茅庐的主角为民伸冤。

影片罕见地揭露印度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种姓尊卑”等现实问题,这在印度影史上绝对是大胆之举。

由于触及到了高种姓的利益和声誉,影片在拍摄之初就遭到了印度贵族的抵制,差点无缘影院。

正是因为在印度被限制公映,导致影片只取得了73.4万美元的票房,却在IMDB获得8.2分的超高好评,绝对的冷门好片。

甚至有不少观众把此片和韩国的《熔炉》《素媛》评为“足以改变社会法律的经典”。

今天,叉叉就为大家带来这部被誉为印度尺度最大的电影
第15条

Article 15

在印度宪法的第15条有这样一段描述: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这也是这部影片名字的由来,也是对印度现在居高不下的犯罪率的讽刺。

接受西方开放教育的阿扬受父亲之命回到了印度,担任警察局副局长一职。

由于他的父亲属于印度的高种姓人群,刚刚大学毕业的阿扬可谓前途似锦。很显然副局长只不过是他仕途的跳板,他注定在警局呆不了多长时间。

作为新晋上司,整个警局对阿扬自然是一番溜须拍马,并为他准备了盛大的接风晚宴。

可就在晚宴举办的过程中,阿扬却发现有几个下等种姓的百姓前来报案表示自己的3个女儿已经失踪两天了

很显然,警长辛格不想让这些“贱民”破坏了晚会的气氛轰走了他们。

面对阿扬的询问,辛格等人却谎称已经立案,并表示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没准过几天女孩们就会回家来敷衍阿扬。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辛格口中说的那样简单。

第二天,村民们在树下发现了被吊死的两名女孩,还有一名女孩失踪不见。

正当阿扬准备撸起袖子追查真凶时,却从做记者的前女友那里意外得知,辛格警长已经在外宣称案子已经破了。

在案件报告中,辛格声称两名女孩是因为同性恋而被父亲吊死的

报案人变成了嫌疑人,被警方嫁祸的女孩家人找到阿扬祈求他还大家一个公道。

这时,受害者的姐姐给了阿扬一个重要的线索,在他们失踪之前,曾因为想要增长3卢比薪水(约合3毛钱人民币)而惨遭工头掌掴殴打。

阿扬找到女法医询问尸检结果,却不知之前辛格警长已经威胁过女法医不要声张受害者被轮番数天性侵的真相,以免惹火上身。

面对阿扬下达全力侦破案件的命令,辛格警长阳奉阴违,并表示案子到此为止,不要再深查了。

支持阿扬的警察遭到恐吓,一团热火的阿扬成了光杆司令。

种种迹象表明,这起性侵杀人案并不简单,幕后的凶手显然有着巨大的能量。

就算是阿扬找到了身为犯罪嫌疑人的工头,工头也丝毫没有慌张,声称自己没在案发现场。

除了没有犯罪证据,工头还侧击旁听的表示“自己的朋友到处都有”。(暗示自己能量很大)

在阿扬调查性侵案的同时,低种姓人群为了争取生活的权利展开了大罢工,所有街道变得狼狈不堪,臭气熏天。

身为“海归”的阿扬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这么不堪。

在真相和现实的十字路口,前女友的一席话让阿扬坚定了信念。

他郑重其事在警局贴出了“印度宪法第15条”的清规戒律,势要捉拿侮辱杀害少女的凶手归案。

受到良心驱使的女法医冒着生命危险向阿扬透漏去,受害女孩体内的确提取到了工头的DNA。

然而当阿扬带人捉拿工头时,工头早就逃之夭夭。

辛格警长再次出来吓唬阿扬声称案件已经交给其他机构,警局已经无权过问。

但这显然无法吓到阿扬。

工头并没有把警方当回事,他甚至没有销毁犯罪现场。

在公交车上,还有工厂里,阿扬发现了地面上的血迹,和捆绑少女的绳子。

种种物证都坐实了工头是犯罪嫌疑人。

辛格找到工头,两人的促膝长谈整个案件的所有谜题全都揭晓了。

原来工头之所以能有恃无恐的横行霸道,全依仗着他上面有巨大的保护伞撑腰,面对少女涨工资的请求,他将少女们掳走发泄了自己的欲望,将其抹杀。

身为参与犯罪的一份子,辛格警长为了避免惹火上身,将工头杀死,彻底中断了刑侦线索。

果然,辛格对阿扬说的“浑水”来了。

中央指挥部的高官接受了这起案件,同时诬陷阿扬在办案过程中存在极端种族主义和私人目的,阿扬被剥夺了办案权利,即将免职。

顶着巨大的压力,阿扬通过出事当晚的监控找到了知情人,在其口中得知了辛格和两名警察,工头共计4人参与了这场性侵杀人案。

其中一名警察因为受到良心的谴责,当场选择了自杀。

在面对中央指挥部高管的强势,阿扬只能搬出自己父亲显赫的背景作为挡箭牌,并拿出种种证据,强势扳回一城。

凶手们锒铛入狱。阿扬一直没有放弃对第三名失踪女孩的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批警力的支持下,阿扬在高种姓不能进入的废弃厂房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女孩。

影片的最后,坏人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惩罚,被冤枉的少女父母洗脱了嫌疑。

阿扬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这起案件并没有改变印度的种姓现状。

凶案的背后,展现的还是印度根深蒂固的阶级矛盾,和种姓问题

《第15条》中讲述的案件并不复杂,事实就摆在众人面前。

可是正因为凶手背后有保护伞撑腰,自己才能嚣张跋扈地将两具受害者的尸体吊死在村口的大树上。

就像主角阿扬阐述时说的那样,凶手是在警告每一个想要反抗的低种姓贱民,他们千万不要有别的想法。这种做法无异于杀人诛心。

阿扬代表新进步青年用现代思想打败了本地陈旧落后的阶级观念。

可他之所以能明哲保身,一往无前的追求真相,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上层阶级,大家敬重他完全是阶级地位不同。

如果他是一个低种姓人,可能这个案件永远也无法侦破。

作为影片的重要配角,抵抗团体的首领曾数次表达过低种姓的困境:

从事体力劳动累死的低种姓人远比战场上死的人要多。

低种姓人甚至不能和高种姓人对视。

除了办案的主线剧情之外,影片用了不少笔墨描述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的差距。

比如低种姓的贱民和别人发生纠纷时,警察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先给他一顿掌掴,旁人却还饶有兴致地大笑。

警局下水道堵塞时,是低种姓人一次次潜到下水道清除淤泥。

低种姓人不能和高种姓人共同用餐,他们用过的物品都要被人嫌弃丢掉,甚至不能踏足高种姓人的住所。

可以说高种姓人在蔑视低种姓人的同时,生活中却时刻离不开这些“贱民”的存在。

印度传统价值观的禁锢,也导致了影片映射的案件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女大学生公交车性侵灭口,花季少女被400人强暴,种种案件的背后令人一言难尽

除了影片主线剧情描述的“2014年印度北方邦轮奸案”外,影片还特地提到了“黑公交性侵案”,

其实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当下,印度似乎每年都会发生各种惨绝人寰的刑事案件。

从种种案件中,不难发现女性儿童是主要受害者。

除了《第15条》中涉及的“种姓问题”外,“重男轻女”也是印度重要的社会矛盾。

一些案件中甚至出现了凶手多达几十人对女性受害者进行侵犯。

种种挑战人类认知,丧尽天良的行径,让印度一度成为国家上赫赫有名的“强奸之国”。

在大众认知中印度电影基本是歌舞升平,各种脑洞大开的娱乐电影,这也让敢拍敢说,揭开印度“遮羞布”的《第15条》显得弥足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安布哈雅·辛哈也属于高种姓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