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

勇士出川!四川1205名逆行医者的7个瞬间

2020-07-16 11:00:13

勇士出川!四川1205名逆行医者的7个瞬间

2020-02-15 07:26:2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覃贻花?





手机访问



四川医疗机构抽调人员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

2月13日傍晚,四川省第七批和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迎接这284名医护人员的,是微风的天气、空荡的街道,还有依旧紧张的疫情。

这一天,湖北省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并入确诊总数,2月12日0时-24时,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针对疑似病例的全面排查和分层隔离,也已经从理论落地为全社会的超级行动。

这是一场必战必胜的战役。

早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满怀着对当年湖北支援“5·12”地震的感恩之心,四川紧急组织了10万只医用口罩等一批疫情防控物资支援前线。

同时,确定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团队,24日除夕夜集结,25日到达武汉。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医疗力量投身于这场抗疫洪流中。

1月28日,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50名医护人员正式出发。

2月2日,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26名医护人员携带相关物资奔赴武汉。

……

一支支川军医疗队迅速集结,截至2月13日,四川省先后派出8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人数达到1205人。

这是一支代表着四川医疗最高水平的团队。其中,有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有参加过2008年地震救援的,还有参加过援非医疗队的,他们是各个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重症医学专业的教授、专家、主任医师、主管护士……

对于这些医护人员而言,黑暗时刻,他们就是光亮的本身。2月4日,武汉前线,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罗凤鸣医生和刘焱斌医生,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写这封信的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病房一位痊愈患者,信中写道:“你们对待患者认真负责、对患者护理服务态度很好……你们是英雄!”

病毒仍在蔓延,拐点尚未来到,四川与湖北,同饮一江水,命运与共之。


宣誓出征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

出征·尽出精锐

能成为盔甲的坚强,并不妨碍你温柔。

8批队伍 1205人的“我可以”

用最专业的团队,应对最棘手的病症。

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伍有多精锐?以第七批和第八批的282名医护人员为例,其中,医师76人、护士200人、医院感染管理4人、心理专业2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02人、初级职称145人。

不计报酬、不计生死,前后8批,在四川1205名出征湖北的医护人员背后,是1205次的“我可以”。

“不,在四川,说出‘我可以’的医护人员,远远不止这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李真林说,他在科室技师群里发布第二批医疗队报名信息后,两个多小时,60人接龙报名。同时,发出派护理人员赴武汉的通知后,短短一个小时内,报名人数就达到1130人,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报名时间提前结束。

支援前方,需要怎样的标准?以护理人员的选择为例,要根据报名者学历、心理卫生背景,以及在ICU病房轮转过半年以上经验的标准综合考虑。

除了医护人员,四川还带去多套ECMO设备,也就是俗称的“人工肺”,并选派多名熟练操作该仪器医务人员。

命运与共,四川拿出自己最精锐的医护人员,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出发前,他们是各自领域杰出的专家、技能突出的人才,在武汉,穿上防护服,他们有了统一的名字:来自四川的医护人员。

作为第一批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何敏给医院官方微博的小编发了一条短信,因为他的孩子才出生10天,妻子还在坐月子,他拜托小编发出消息时不要“整得那幺悲壮”,“因为我把我老婆好不容易才说服了。”


(部分图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

传承:山川相聚,山河无恙

2月4日,作为第四批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孙颖在出发前,往行李箱放进一张17年前的照片,照片中,一位被防护服裹得只露出眼睛的医生,正站在医护办公室门口,远远望着镜头,眼神温柔坚定。

那是孙颖的母亲,2003年“非典”战场上,泸州第三批抗击“非典”医疗队队长刘泽明。对于彼时高二的孙颖而言,这一次的看望,让她梦想的方向变得清晰。

高考后,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武汉求学十年。“当年,妈妈参加抗击‘非典’,现在轮到我了。”听说女儿请战去前线,母亲说了4个字:“这就对了!”

于她而言,出征,是两代人间的使命传承,也是一份对第二故乡的眷念深情。

有的风雨逆行是脉脉温情,有的相遇重复热血洒脱。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相逢在武汉机场,自报家门后的隔空“加油”,这是一场83年后的重逢。在抗战时期的联合办学后,再聚已是另一片战场。

山川相聚,山河无恙。

目前,两支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4个病区。2月11日下午,当他们在下班途中再次相遇后,齐声高喊:“东齐鲁、西华西。我们在一起,共同抗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感恩:来自四川 这是名片,也是骄傲

有的情感,平日深埋心底。但只要一点的契机,就能破土而出,成为参天大树。于四川人而言,这份情感,名为感恩。

24岁的女孩佘莎长发乌黑,她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两次主动请缨参与支援湖北医疗队,到了第三批报名时,小姑娘认认真真写下了自己合适的理由。

“1、从全院护士来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3、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的社会帮助,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去前线出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2月2日,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26名队员启程出征,佘莎如愿其中。

就在佘莎启程时,武汉江夏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医生黄维已经开始工作。1月31日晚,这位四川汉子带着一张支援证明、3袋尿不湿从成都出发,独自驾车1200公里抵达武汉。17个小时的跋涉,一个人的队伍,他说或许形式上自己是最特殊的“川军”,但行动上就是最普通的一名四川医生,只要前方需要,只要自己能做到,就一定努力到底。

如今,几乎没有停下的工作中,他请战友在防护服的背后写上“放射、四川、黄医师”,这是他的名片,也是他的骄傲。

手机访问





换上防护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

闯关·专业应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最专业的“土方法”

应对,用最严谨和科学的医疗态度。

在前方,首批四川援助医疗队的专家从1月28日就已经开始上岗。按照前线统一部署,1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在队长罗凤鸣教授的带领下,开始接管和重建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病房。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部书记,罗凤鸣将目光放到了更长远的地方,他希望能够对广泛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能推广的解决方案,实现对一个问题的普遍经验。

在武汉,随着病人基数的增加,医用氧气的供应开始紧张,因为重症病人需要百分之百吸氧,所以,医院的氧气需求量是以往的10倍以上。

于是,当出现医院吸氧病人大量增加,导致中心供氧系统压力不足这一普遍现象后,罗凤鸣教授带领团队把中心供氧系统和钢瓶供氧相结合,用最“土”的办法增加患者供氧量,“如果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我们就给患者增加钢瓶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使用经鼻高流量氧撂仪,我们就给患者增加钢瓶面罩吸氧。”在实践中,多名患者在使用这些“土办法”后,血氧饱和度指标出现明显上升。

2月2日,由罗凤鸣牵头,在听取医疗队各位专家意见后,由华西医院多名专家执笔撰写了《四川医疗队—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诊治流程(试行)》。这对于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类似的二甲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药剂师的“零误差”

医者之心,仁爱无言。

对于四川医疗援助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而言,除了打针、输液、管道护理、血糖监测等常规工作,还要帮助病人发放盒饭,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进食进饮,对病人做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恐慌的情绪慢慢消散。一次查房中,一位老爷爷摸索着老花眼镜,在手机上寻找相机功能,他对来自四川的专家絮叨着,“我70多岁了,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我可以给你照个相吗?”

如是这般,信任是战疫的力量,专业是信任的基石。

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四川全国医学紧急救援队队员苏玓每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后,都能一口气喝下500毫升的矿泉水。

他是整个东西湖方舱医院10名药剂师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防护器具资源,每两名药剂师要连续上班12小时,期间要为近2000名患者配备药品,而且必须保证百分之百准确,确保做到零误差。

记住200多种药品的摆放位置,随时更新每天新进药物后的改变,脑海中的药物地图,精准到每位患者病情的增减。这是药剂师苏玓的专业。基本上,患者的药品,少则2种,多则五六种,他几乎每分钟要为3到4名患者备好药,每天要完成2000多名患者的配药。

“精神高度紧张,不敢丝毫马虎,每一种药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苏玓的感受,也是每位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写照,“其实累是其次的,只要自己的技术和付出的努力能帮到患者,心里就觉得踏实了。”

见证雷神山

作为四川省第一个支援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的乔甫从1月25日抵达武汉后,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感控团队一起工作,实地参与指导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筹建。

2月8日,乔甫受委派正式到雷神山医院工作,他见证了雷神山收治第一例患者,参与组建并培训该医院感控团队,他梳理了感控流程和重点环节,修订了雷神山医院感控手册,接待并培训各来院医疗队的人员,对新开的病区进行感控指导。

春至·走心治心

沉默的坚持,酝酿着春天的重逢治病,也要治心

“医森,你蛮杠。”2月10日,东西湖方舱医院A区,病人对孙颖说道。

孙颖笑了笑,“这是武汉方言,就是医生,你非常棒的意思。”在武汉读了十年书,孙颖会用武汉话和患者交流,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让彼此更加熟悉,少了隔阂。

事实上,对于整个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而言,一份武汉方言对应四川话的“翻译表”,几乎和出征前的防护培训一起,被医护人员记在心中。

用乡音拉拢的是地域间隔,用专业赢得的是一份信任,而用真心,打破的则是面对未知时的恐慌。

在方舱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带领着轻度患者跳起了广场舞,或许姿势不标准,或许节奏踏不对,可又有什幺关系呢,这种时候,还有什幺比得上从医院病房里传出的欢笑掌声更珍贵?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瑶为一位患者阿姨带去了一袋“礼物”,里面是纸巾、毛巾、牙刷、润肤霜、沐浴露等生活用品。原来,在前一天查房时,她发现这位患者因为家人被隔离,暂时连一些基础生活用品都没有。回到住处后,刘瑶将自己还未用过的生活用品打包,附上小纸条:“给您准备了洗漱用品,还有医院定制的纸巾,还有四川特产牛肉干,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帮到您!”

在四川,针对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更早的行动已经展开。

早在2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通力合作,抢抓时间,紧急推出全国第一本针对疫情的心理防护图书——《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1月31日晚,该书电子版正式发布,全书图文并茂,共99页8万字,免费提供阅读,这也是全国第一本针对本次疫情推出的心理防护读物。

2月13日,四川省第七批和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启程出征,值得一提的是,队伍中还包括2名心理治疗师,对当地的医护人员和病患进行心理干预。

治病,也要治心。

坚守者,在战斗!

所有人都明白,眼下,这场全民之战已进入关键节点,而那些前方沉默恒久的坚持,无一不在酝酿着向好的拐点。

来自四川的这1205位医护人员,宛若水珠,融入了这场浩荡的抗疫洪流中,他们是点滴之光,他们更是托举之力。脱下口罩,每一张留下深浅折痕的脸,都是那样美丽;在被汗湿的防护服下,每一颗跳动着的心里,都有着对生命的守护,对专业的坚持,和对天职的尊重。

我们的城市并不空荡,责任、付出、爱,正在填满所有人的心房。那些希望就酝酿在每一批去往前线的医疗队里,在每一趟运往湖北的援助物资中,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深切注视下。

有人在整理了四川支援湖北的所有行动后,以一篇《除了大熊猫,四川的瓜娃子们把整个省都给武汉搬去了!》的文章刷爆网络。

其实,四川人一直都不“瓜”,他们从不负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刁明康田雪皎周家夷程渝宁芝简婷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整理报道(部分图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