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吃喝

永恒的信仰——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地的青年选择

2021-07-06 09:32:50

原标题:永恒的信仰——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地的青年选择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彭培根 魏梦佳 强力静)北京市中心的五四大街上,一座用红砖砌成的老式建筑外行人络绎不绝。它被称作北大红楼,一个世纪前,它是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都曾在这里教书育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说。

红楼同其他红色旧址一样,激励着当代学子在努力对照国家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


2021年6月,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姜如雪正在图书馆阅读马克思主义着作。 受访者供图

姜如雪是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的本科生,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还有个名称——“大钊班”。“大钊班”2018年开始面向北京大学本科生招生,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姜如雪选择了这个专业。

在北大红楼,李大钊曾为学生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姜如雪觉得自己很受过去马克思主义先锋的感召。“他们的精神仍然适用,并且一代一代在传承。”她说。

姜如雪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投身于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青年的信仰,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她说。

北大红楼的新潮社活动室旧址里,陈列着手书标语、满地散落的传单和游行使用的铁皮喇叭等物件,复原了五四运动前夜青年学生紧张准备的场景。


2017年,北京大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玺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受访者供图

“中国共产党让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北京大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宋玺说。她在18岁入党,至今已经快10年。

她2015年本科期间作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选择——参军。2016年底,作为编队唯一的女陆战队员,她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2017年,她在后方见证了一次解救被劫持船员的行动。“当被解救船员举着中国国旗,对我们说‘谢谢’,那是我最有自豪感的一刻。”她说。

如今退役三年多返回校园的她,在学校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在寻找自己的路上,不断调试的过程中,共产党人的初心一直给我力量。”宋玺说。


202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张栋杰在新疆支教期间辅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张栋杰作为北京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支教。此前在2016年,还是本科生的他,还曾到海拔3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暑期支教。

“支教让我们能在中国最偏远、艰苦的地区,了解到现实。”张栋杰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也应该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让国家变得更好、更强。”

张栋杰计划毕业时申请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发展中,我会选择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