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吃喝

从高地到墓园,一场巴黎的朝圣之旅

2019-11-06 18:16:20

巴黎秋天的早晨一般从上午10点钟才算正式苏醒。因此8点钟抵达Anvers车站时,街面上的店铺仍然是紧闭着的。沿着笔直的斯坦克街(Rue de Steinkerque)向上爬,徒步才能体会到高地的乐趣,而我的旅行也从这里开始。

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

一百多年前,蒙马特高地只是一片布满葡萄园和磨坊风车的小村落,塞纳河来到这里无法逆其而上,使得这片高地成为了巴黎最陡峭的生活区。蜿蜒曲折的古老街道、盘绕着常春藤的破旧房子、和香甜的葡萄酒带给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萨尔瓦多·达利、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克劳德·莫内、巴勃罗·毕加索与文森·梵高等许多画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沿着笔直的斯坦克街向上爬,很快就可以看到圣心大教堂 本文图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在斯坦克街的尽头,圣心大教堂高高矗立在山丘上就像一块绿色法兰西绒布上的洁白玉石,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美得无法言喻。我曾幻想坐在教堂前的长凳上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俯视巴黎城区的美景。来到这里后才发现,怀揣这样美梦的人不只有我一个,教堂前的草坪上已经是背包客的天地。


圣心大教堂高高矗立在山丘上就像一块绿色法兰西绒布上的洁白玉石

圣心大教堂是蒙马特高地上的最为知名的一处景观,始建于1876年。这座风格独特的教堂融合了罗马式和拜占庭式建筑的风格,高大、威严、挺拔。教堂门外有两座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

圣心大教堂令人瞩目的白色,据说是因为其外表使用了一种叫做“Ch?teau-Landon”的石灰华石,这种石头产自塞纳河和马恩省的采石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坚硬又有许多吸水的孔洞,遇雨水后会钙化,使其变白。

欧洲的教堂都有叹为观止的彩色玻璃窗。据说,圣心大教堂的玻璃彩窗曾经在1944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摧毁,2年后又按原样得以修复,如今依然光彩夺人。而教堂的拱顶上留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马赛克画,画中上帝身穿白色衣服,双臂伸开,露出一颗金色的心,围绕着他的是各种保护法国的圣徒。底部有一个拉丁铭文,表明教堂的建造是法国送给基督圣心的礼物。


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


教堂的拱顶和马赛克画

在浪漫的云之巅

站在圣心大教堂前宽阔的台阶上,俯瞰巴黎城区,视野的确是绝佳的。天边的一团团厚实的云朵,带着淡淡的霞光和雾气,低沉沉地停靠在灰蓝色屋顶的上方,一眼望去,终于明白为何在这片土地上能孕育出如此多伟大的文豪,为何能让那幺多艺术家魂牵梦系?


站在圣心大教堂前宽阔的台阶上,俯瞰巴黎城区

除了往来如梭的游客外,在圣心大教堂的门前,还有许多兜售工艺品的小贩,他们用着各国的语言吸引着游客的注意。代表爱情的同心锁无疑是这里最畅销的纪念品。想到2014年,塞纳河上着名的爱情锁桥(又叫艺术桥,Pont des Arts),因为所挂爱情锁过多,安全护栏网不堪重负被压垮,圣心大教堂的展望台上的护栏似乎也遇到了同样的命运。


各种代表“爱情”的同心锁

幸好,离圣心大教堂不远处的 “爱墙”分担了部分情侣们的热情。40平方米的石墙上贴满了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每块瓷砖上都用一种语言写了同一句话 “我爱你”,这原本是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巴龙和克莱尔·几托在2000年创作的一件公共艺术品,却意外成为了蒙马特地区最着名的恋爱圣地。

大概这也是为何很多人来蒙马特高地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这种朝圣,不单单关乎信仰或宗教,更有对艺术,对爱情的美好联想和膜拜。

不过说到真正的朝圣之地,在巴黎,墓园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午后的拉雪兹神父墓园

从高地回到Anvers车站,搭乘2号线的地铁到腓力二世站下来,步行便可抵达拉雪兹神父公墓,这也是我此行的第二站。

由于宗教观念的不同,欧洲人对墓园的态度与亚洲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墓园散步或者游览都似乎稀松平常。而许多人之所知道拉雪兹神父公墓,是因为这里长眠着许多的历史名人。


拉雪兹神父公墓,许多名人长眠于此

但要在这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的一百多万座墓穴中寻找到那些刻骨铭心的名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这趟独特的公墓之旅,我也做足了功课。

伴着正午的阳光踏进墓园,虽然人烟稀少,但不会让人觉得害怕。墓园的门口有一张地图,只有法文的注释,但仍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拉雪兹神父公墓被划分成大大小小九十多个片区。地图上标注了主要名人墓的具体位置,但在现实,一切似乎只能靠运气。


墓园门口的地图

据说,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字起源自路易十四的忏悔神父。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巴黎市政府开始禁止在市内设立墓地,并在郊区新建新的墓园。于是在1804年,买下了这块地方,将它改建成公墓。

在公墓开放的初期,由于距离城市太远,几乎没有人愿意葬在这里。许多罗马天主教徒也表示拒绝在没有教堂祝福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坟墓。在开园的初期,整个墓园里只有可怜的13座墓葬。


墓园里的林荫大道其实并不可怕

为了提高墓园的地位,管理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大张旗鼓地将法国着名的寓言诗人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和喜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的遗体转移到拉雪兹神父公墓。受到明星效应的影响,果然第二年竟陆陆续续有了44座墓葬。到了1812 年,更是增加到了833座墓葬。

1817年,拉雪兹神父公墓又举行了巨大的纪念活动,将着名的神学家皮埃尔·阿贝拉德(Pierre Abélard)及其恋人哀绿绮思的遗骨一起转移到了这里,两人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在法国家喻户晓,也因此出现了现象级的一幕:一些恋人或失恋的单身人士慕名而来,在两人的墓室前留下信件,以示敬意或祈求找到真爱。

从巴尔扎克开始

我选择从墓园的西侧主干道出发,先去寻找巴尔扎克的墓碑,再向北走前往骨灰堂找寻现代舞的鼻祖邓肯的墓,接着顺时针转一圈,依次拜访王尔德、莫里哀、拉封丹、圣西门、傅立叶、肖邦、阿斯图里亚斯等人长眠的地方,可以说年代稍早的名人墓大多聚集在整个园区的东侧。

巴尔扎克的墓并不难找,墓碑上方是他个人的青铜半身塑像。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留下了《人间喜剧》等伟大的着作,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他的葬礼上,好友雨果曾这样评价道:“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非常充实,他的作品比数不清的日子还要丰富。悲哉!这位力量惊人、从不疲倦的工作者,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作家,这位天才……。”


巴尔扎克的墓碑上方是他个人的青铜半身塑像


肖邦墓的周围摆满了各色的鲜花


现代舞鼻祖邓肯的墓碑虽然有点难找,但也可以看到许多粉丝前来悼念留下的痕迹

位于89区的王尔德之墓是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明星。找到它也不费力,因为即便墓园空旷辽阔,王尔德的墓碑前总是会遇到一两个前来悼念的人,并且几乎都是女性。如今为了防止粉丝再去亲吻墓碑,工作人员已经用玻璃罩子将墓碑的四周围了起来,还郑重其事地贴了告示,告诫大家“嘴下留情”,原来为了清洗那些“爱的痕迹”,园区工作人员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头痛不已。但事实上,转到玻璃罩子背面一瞧,再多厉害的警告似乎也阻挡不了粉丝的热情。


王尔德之墓是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明星。


墓碑后面的玻璃罩上仍然布满了“爱的痕迹”

另一位有着类似待遇的墓主人,大概就是大门乐队(The Doors)主唱吉姆·莫里森。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摇滚明星,却于1971年7月3日意外在法国巴黎住处的浴缸中死亡,享年27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原名“James Douglas Morrison”,并配有一句希腊语,意为“忠于自己的心灵“。正如人们会在王尔德的墓碑上留下香吻,粉丝也会在吉姆·莫里森墓碑前留下一块口香糖,以此来怀念自己的偶像。


大门乐队(The Doors)主唱吉姆·莫里森之墓


粘满了彩色口香糖的树干

除此之外,拉雪兹神父公墓东北角上还有着名的巴黎公社社员墙,每个走进墓园的拜访者几乎都会在这里停下脚步。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害,墙上的弹孔记录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如今,这座纪念墙上镶嵌着一块灰色的大理石板,上面刻着简简单单的三行法文:“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年5月21日—28日”。


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两个法国小女孩正在帮忙整理花束

名人墓虽然多,但拉雪兹神父公墓同样也对一般市民开放,偶尔也会看到几个华人的墓碑,不知道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但与几百多年前的法国人一同沉眠在这片土地上,不可思议之余,也让人感觉到世界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