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女性

听到这个女孩选择“丁克”的理由,我懵了

2024-03-25 16:50:01

问:为什么所有斗殴致死案件中,先动手的99%都是死者?

答:因为死人不能反驳。

而当这个死者是母亲的时候,她哪怕什么都没做,也会被很多人揣摩,“想必也不是个善茬”,“估计是个强势的妈妈”,“应该没少折磨孩子”。

在同一天被执行死刑的两起灭绝人伦的案件舆情中,不止吴谢宇的妈妈,重庆坠亡姐弟的妈妈,也遭到了网暴。


人们习惯于把孩子的行为、遭遇归咎于母亲,哪怕她们没有做错什么,也会从各种刁钻的角度攻击她们。

不仅死去的吴谢宇妈妈无法为自己辩解,好好活着的普通妈妈也无力解释,因为她们是妈妈。

妈妈,似乎总是错的。

这世上的确有许多不合格的父母,但是在不负责和控制狂之间,很多人根本没有为母亲预留一个不被指责的安全地带。

人们在各种社会角色中对他人的包容、忍耐,到了妈妈这里,都会大打折扣。一个妈妈,做到什么程度,做成何种样子,都会有人对她指指点点:

公共场所孩子哭闹,如果没有用雷霆手段制止,会被骂不称职;

孩子成长过程中,但凡严厉些,又会被吐槽太强势,令人窒息。

不鸡娃,孩子不优秀,怪你;

逼紧点,孩子不开心,也怪你。

生活条件不好,是亏欠,你没钱生什么孩子,不负责任;

把最好的给孩子,又成了压力,你自我感动,道德绑架,没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正话反话都被外人说了,个中无奈只有当过母亲的人才懂得。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95年的妹妹聊天。她说,面对各种介绍对象牵红线的朋友,她都明确地把“不生孩子”作为择偶诉求,问就是“我妈太优秀了,她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完美母亲”。

很难理解对吧?

她和我分享了几段她们母女的真实故事。

95妹妹小时候比较作,都上小学了还不敢自己睡觉。于是她每天晚上躺床上睡不着,就喊妈来陪。妈妈自然没法跟她挤在小床上,一般就在旁边的桌子上趴着休息,等她睡着了,再离开。

有一次半夜醒来,妈妈可能是因为太累,睡熟了,还在屋里没有走。被女儿的动静吵醒之后,活动脖颈的样子明显是浑身酸痛,但她还是含笑坐在那里,等孩子再次睡着。

后来95妹妹进入中学,做了几年学霸,经常打鸡血般熬夜学习。她发现,好像不止她能熬,她妈妈也很给力。夜里看书累了,妈妈会端一杯温水,让她早点儿休息,而不管多晚睡,早上六点起床,早饭永远在桌上热气腾腾。

她的妈妈并非家庭主妇,工作属性朝九晚六、做五休二、时而加班,和她爸爸也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饶是她自鸡力充沛,也时常忍不住感叹:“我要是有我妈的精力和毅力,现在已经保送北大了。”


后来95妹妹上了大学,开始有了一些大胆、不常规的想法,比如出国做国际志愿者。

在计划这趟行程前,她甚至都没有在家人的陪伴下踏出过国门,更别说这次只有自己一个人。这一步迈得有多大,她当时体会不到,只知道“感兴趣”和“我想去”。

之所以体会不到,其实跟妈妈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每当她提及此事时,妈妈就像是同意她去马路对面的姥姥家那样云淡风轻。

这趟奇幻的旅途最终为她接下来的人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她踏及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实现了幼时天马行空的想法,但直至结束后,她才知道她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当时帮她挡掉了家里多少压力——

先是极力打消爸爸想偷藏女儿护照的幼稚想法,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众顽固派辩论,让他们相信女儿有能力把自己好好带出去再好好带回来,为此没少被家里人指责“溺爱孩子” “跟着胡来” “孩子不懂事,你当妈的也不懂事吗”。


再后来,站在考研这个分岔路口,她又动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妈妈在得知此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就觉得你早晚得这么想。”第二句话是:“需要我帮你做点什么吗?”

95妹妹回忆道,她的妈妈曾有过一个去海外工作交流的机会,但是因为放不下还年幼的她,就放弃了。那个年代,驻外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她最后说:“也许没有孩子,我妈妈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所以,重点来了,拥有一个完美母亲,对这位年轻姑娘最直接的影响,竟然是让到了适婚年龄的她,对当妈妈这件事,十分抗拒。

因为她的妈妈把做母亲这件事拉高到了一个让人望尘莫及的标准,她看着都觉得很累,更不要说去亲身实践了。

。。。

我一向支持女性婚育自由,不想生孩子没关系,个人选择无可指摘,谁催生我帮你骂谁。但听了她的心事,我还是会难过。

我只能对她说:“你对‘妈妈’这些自认为透彻清醒的认知,会不会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偏颇呢?”

强调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似乎成了当下的政治正确。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很多人只是以此为借口,遮掩自己的胆怯和短板,并逃避努力。

比如:“小时候我父母管教我很严厉,所以我胆小内向,不喜欢社交。”

那么是不是严厉的父母必然会养育出社恐子女呢?显然不是。

有没有可能是你本身就对无聊的社交活动不感兴趣?

或是你想躲避讨厌的人和话题?

或是你对自己的外貌,谈吐,能力不够自信?

或者你就是懒得出门呢?

而如果你的父母不严厉,你就一定会长成E人的模样吗?

总之,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把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完全归结于母亲,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如果反复自问:我到底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或许95妹妹的答案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可能是因为她还没有结婚,还没有体会到给力的队友,靠谱的公婆,不受生育影响的工作,松弛的家庭氛围,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和谐的育儿理念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她怕,她不想生孩子。

完全可以理解。

可能是因为她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和精神世界,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状态,结婚生子只是社会灌输给她的“到了年纪就该做的事”,她并没有真心接受,更不渴求,反而担心生育会对冲掉单身生活的精彩,所以不想生孩子。

完全可以理解。

可能是因为她还没做好与他人共同生活,为另一个生命付出,进入另一种生活状态的准备,所以不想生孩子。

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果这所有的选择和不选择,最后都化成了一句话:我妈对我太好了,所以我不想生孩子……

不想生孩子的人有很多,她的理由可能是最酷的,但是对妈妈,也是最残酷的。

即便不是她的本意,但在她宣布因为妈妈而决定“不生孩子”时,任谁听了,都有些责怪妈妈的意味。

妈妈什么都没做错,却背了最大的锅。


其实我相信,这位95年的妹妹,她妈妈的好一定不止于母亲这个身份,而在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温柔耐心、精力充沛、敢作敢为的女人,这是她的能量,也是她的选择。

从寥寥几段故事中我就能感受到,她能情绪稳定地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麻烦,她能给孩子营造和谐松弛的成长环境,是因为她爱孩子,她享受做母亲的快乐。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不能武断地从一个年轻女孩的视角认定什么样的就是牺牲,就是隐忍,就是不幸,就是丧失自我。

别再钻牛角尖啦。


快过年了,网络上充斥着怎么对付妈妈催婚催生的“小妙招”,包括但不限于

“当妈妈说‘你的终身大事没着落我睡觉都睡不踏实’时,半夜两点披头散发站在她床前,叫醒她,阴沉地说‘你这不睡得挺好吗?’”

“当妈妈说‘如果除夕夜你看着万家灯火,闻到饭香四溢,你能忍住不哭,你就可以不结婚’,怼她‘我是不结婚,我不是交不起电费做不起饭’”


其实妈妈们的唠叨,和“多喝热水”,“注意身体”,“别冻着”,“小心点”,“慢点”一样,并没有要求你立刻给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不必太纠结对错和意义,有些事情,我们不理解她们和她们不理解我们是一样的,跟感情、是非都没有关系。

即使不爱听(谁会爱听呢),也别把妈妈看得罪大恶极,非要硬杠,吵架,报复,才解恨。那么多生活智慧玲珑心思,稍微用一点也够“敷衍”一下了。

我们小时候无数次的哭闹都是妈妈抱在怀里哄,现在,她们老了,偶尔也哄哄她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