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南京最美赏秋胜地,一到秋天,就美得不像话

2020-12-19 16:40:08

秋天,不止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更是枫叶大放异彩的季节,唐代诗人杜牧就曾誉不绝口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秋,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赏枫叶,栖霞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栖霞山,光听名字就很美,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不过,栖霞山一开始叫“摄山”,据说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首乌、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之效,故而得名。


栖霞山一共有三座山峰,主峰为三茅峰,海拔286米。单从海拔来说,栖霞山无法跟紫金山相比,但风光秀美,古迹遍布,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尤其是到了深秋时节,枫林如火,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引无数游客竞折腰,为我国四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于南京而言,栖霞山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山,在明代以“栖霞胜境”之名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2012年又以“栖霞丹枫”之名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享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盛誉。


正因为栖霞山名声在外,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此山,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共题诗119首。

1634年,明朝绘画大师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乃是明朝唯一的一幅关于栖霞山的绘画作品。

其实,栖霞山一开始声名不显,直到南齐永明二年,平原居士明僧绍隐居栖霞山,将其宅院“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法度禅师将院改寺,并命名为“栖霞寺”,成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栖霞山由此扶摇直上。


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栖霞寺规模宏大,殿阁宏丽,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可惜的是,清朝末年,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才得以重建,占地面积40多亩,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院。


当然,栖霞山之所以能够驰名江南,不仅仅因为栖霞寺,还因为舍利塔和千佛岩。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的东侧,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时重建。

舍利塔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而成,结构紧凑,雕饰华美,自下而上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通高18米,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


千佛岩位于栖霞寺东北侧的山崖上,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逐渐开凿而成,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开凿,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据考证,千佛岩的石窟佛像虽然比大同的云冈石窟迟了31年,却比洛阳的龙门石窟早了17年,因此被誉为“江南云冈”。


栖霞山除了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外,还有着绮丽的自然风光。

明镜湖即是栖霞山的第一景,面积约3000平方米,本是桃花涧水的汇集地,湖水澄碧,波光粼粼,代表着栖霞山的水色。

明镜湖极具江南风韵,湖中有湖心亭,通过九曲桥与岸相连,中间还有一座观音石像,仿佛在低头看着水中漂浮的睡莲,格外惹人注目。


而丹枫,便代表着栖霞山的山色,枫岭和红叶谷都是的观赏地点。

栖霞山堪称枫树的王国,红叶品种多达十余种,包括枫香树、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百年以上的枫树达500余株,各类色叶树50余万株。


都说一叶知秋,当枫叶变色之时,就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

我们来的时候,枫叶还没完全达到漫山红遍的程度,但依然别有一番风味,绿的像玉,黄的如金,红的似火,彼此交织在一起,美得很有层次感。


如此美丽的景致,只要找好角度,摆好Pose,就能拍出一张心仪的照片。若是穿着汉服前来,更是锦上添花,足以留下难忘的回忆。


立冬已至,秋天画上了最绚烂的休止符,肆意流淌的色彩,将山林渲染成了一幅油画。从一树一树间穿过的风,像来时一样,漾起一路芬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