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0-07-01 13:01: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曾经令我无限地向往。

又一句“春风不渡玉门关”,就把玉门关这个名字牢牢地刻在心里大半生,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边关情节和报国情怀!也恰是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句,跨过河西走廊,去拜谒玉门关,早已成为我心里一件重要的事情。

“阳关折柳、轮台送君、玉门月、祁连雪”,在2019年9月于我而言那些文字再也不仅仅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意境,而是我万里奔袭后,心灵和肉眼实打实地触及和目睹到的场景。这一年我终于自驾而来!

我们在从敦煌自驾去往玉门关的路上,不仅见到了和尚乐尊、戈壁睡佛、祁连映雪,也着实感受到了大漠的荒凉,更加感叹古人报国的雄心和离乡的哀愁。

史说玉门关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四郡”是指现在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关”则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从此这两关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大量移民接踵而至,志在加强汉朝对河西走廊的统治。

根据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总志《汉书·地理志下》中详细的说明了玉门关的地理位置,玉门关在寿昌县的西北,是西域的门户。

“玉门关”之所以叫做“玉门”,当然与“玉”有关。玉门关向西就是如今的新疆,新疆和田盛产玉石自古闻名,由于玉门关是西域向中原进贡玉石的通道,因此得名!

玉门关自汉武帝时期设置以来,历经千余年的历史风霜,玉门关在古丝绸之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由于西夏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玉门关从此销声匿迹,结束了它辉煌的历史篇章。

诗说玉门关

诗说玉门关,论起“苍凉”,我们最为熟知的当属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若论“乡愁”,当属东汉班超"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情愁。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有诗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玉门关的荒凉,以及边疆要塞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清晰的表达出守关兵卒多达五千人,可见当时多少有识之士奔赴边疆保家卫国。

边疆虽是建功立业之地,但毕竟是“苦寒之地”,“书信难通”。戍守边关的将士,难免会感到孤寂苍凉。

比如说早年投笔从戎,志在报国的班超,到了垂暮之年也不禁思乡心切,于是上书请求“生入玉门关”。岑参也曾感怀:“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走进玉门关

我们自驾而去的那一天,漫天黄沙,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吃了一嘴的沙子,更加能体会到边陲的艰难和荒凉。

如今的玉门关遗址在敦煌西北约一百公里处,这里又称为小方盘城,它是一座方形的夯土城堡,边长在25米左右,高约10米,夯土最厚处有5米,当我们远远望到它的时候,也会觉得民间传说的玉门关就是一座大土堆并未言过其词。

我们走进小方盘城,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玉门关。其实在20世纪初英国强盗斯坦因根据他发现的竹简提出小方盘城即是玉门关的说法之后,考古界始终存在一些争论。

近年来,根据出土的一些简牍,专家学者基本判定,小方盘城是玉门都尉办公的官署遗址,我们在小方盘城内部也清晰地看到一些梁洞及墙体遗迹,所以其为官署令人信服。

近年来,敦煌博物馆在小方盘城周围多次实地考察勘探,研究员李岩云认为,玉门关口应当在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汉长城线上。

我们乘坐观光车,从小方盘城向东行驶12公里,就到了大方盘城,它比小方盘城大很多,东西长130余米,南北宽17米,夯土墙残高约6-7米。

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夯土墙上开有通气孔,当年英国强盗斯坦因在内墙一角的垃圾堆里发掘出一批汉文木简,依据内容推测为粮食仓储之用。

根据那些通气孔也可以断定为粮仓换气之用,再加上岑参诗云“守关兵卒多达五千人”的情况,如此规模的粮仓恰如其分。

关于汉长城遗址,我们也只能目睹到一些历史的痕迹,古时的汉长城东西走向、蜿蜒逶迤,每隔5里或10里,就会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

当年玉门关盛产芦苇,烽火台的烽火信号传至长安也仅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可根据烽火的规模判断出来犯之敌的距离、规模,可见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令人叹为观止。

祝福玉门关

玉门关,早已不只是存留在西北苍凉戈壁滩上的一座城和一座关隘,它已经成为千年不朽的爱国戍边、保家卫国的符号,也已然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玉门关自驾之旅总算圆了我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份豪迈的心愿,此时此刻,在心底默默地把一份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万里之外的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