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新加坡,最人工的国家

2020-06-07 13:00:54


一到新加坡,在机场里就看见一面大墙,都是树和草。假的吧?仔细看看,是真的。把这幺多植物弄进了室内,真不怕麻烦。而那个新机场更邪乎,弄了个室内大瀑布,有十几层楼高。瀑布四周环绕着长满绿树的山坡,号称森林谷。谷地高处还有观景天桥,不时开过观景的小火车。简直是在室内营造自然大风景。引得游人云集,争相拍照。

新加坡国土太小,还不到北京的二十分之一,但是钱多,怎幺花?于是修这造那,在一点点国土上修造了那幺多东西。中心区的建筑已经太密集了,那个金沙超级酒店只能建在远些的滨海湾,它以空中花园闻名世界:三栋摩天楼顶着一个超巨大的“冲浪板”,而冲浪板上是树林、花园、洋房、游泳池,高悬空中200米。

空中花园是个大景点,可是呢,只有入住金沙大酒店的客人才能去享受。你想入住吗?对不起,客满,已经预定到半年之后了。当然,游客们可以到“大冲浪板”上,只需每人26新元。不过,你被隔在大冲浪板的一端,根本进不了那空中花园。但也不必太失望,你可以在200米的高度以至少270度的广角俯瞰新加坡。

我和太太就到了“大冲浪板”上。先看马六甲海峡这边:许多的大货轮,海峡对面影影绰绰的是印尼。转到另一边呢,是新加坡的中心商业区,一群摩天大楼,有的比我们更高,也有的低些。再往远是更大片低下去的楼群,那是居民区了,再远呢,天际线上是马来西亚吧?看够了远处再把目光收回,看看脚下。水边有那个榴莲般外表的歌剧院,还能找到那个新加坡的标志:鱼尾狮塑像,看下去一点点大,再仔细才能看出它四周的人群。再转回海峡这边,脚下是海湾区的植物园,一大片郁郁葱葱之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圈,唔,那一定是“擎天柱”了,从地面上看很高大,可从天空看下去变成一群小喇叭花了。

在金沙大酒店近旁还有个大商城,没时间进去了。听说里面还有人造河,河里走游船。还听说什幺地方有室内的人造海浪,人造沙滩,供人冲浪、晒日光浴。新加坡真行,老天爷不给就自己造一个。

我们又去了圣淘沙岛,这更是一个游乐岛,有迪斯尼国际影城游乐园,有水族馆,还有新加坡唯一的赌场,规模相当大。此赌场专门为了掏外国人的腰包,新加坡人要进赌场需每人付160新元。还没开赌就先输160,以此来吓阻本国人。新加坡政府很清楚赌博的危害性,可它又是赚钱的利器,那就把利刃对准外国人。这游乐岛上当然还有不少高档商店酒店,许多的餐馆。岛的外侧有沙滩,可是连同水中的沙洲,岸边的椰树,都显得那幺工整,不知有多少人工成分?

除了现代豪华的一面,新加坡也有传统和历史。最着名的当然是牛车水。这名有点怪,此处的“车”字是动词:牛拉着车运送饮水。这是19世纪新加坡最常见的景象,于是就用“牛车水”来称呼这一片历史街区。牛车水的核心区有三条半街,多是两三层有些年纪的房子,其中还有上百年的历史建筑。现在幺,多是商店,尤其是饭馆。牛车水的英文名字是“China-town”。在这个以华人为主(占人口的74%)的国度里又弄出个中国城来,好像有点怪,也许称之“早期华人街区”更妥帖。

牛车水还有一座修复的老建筑:原貌馆,可以称之“华人区历史博物馆”。它里面展示着许多老物件。在楼下复原了一家老裁缝店,前店后厂和家。耳机里解说,这在当年算是殷实人家了,可我觉得太挤太窄太简陋。可等我上了二楼才知道什幺是真的挤和窄。一家人住8英尺乘8英尺的小隔间,合不到6平方米。这幺个小隔间在1950年代却是许多新加坡华人劳工阶层典型的全家居室,甚至一家8口人挤在里面!当然,另有多家合用的厨房和厕所。博物馆的二楼就是一溜儿六、七间这样的隔间,布置成当年的模样,不仅摆上了当年的生活用具,还有每个隔间里的真实故事,有木匠、三轮车夫、挑担小贩、打工女、妈姐(终生不嫁,给人做女佣),最阔的是位中医师,但他的住所也不过是两个这样的隔间,一半还要作诊室。

博物馆的三楼则在实物之外配以许多老照片和解说词诉说新加坡华人区的历史全貌:有繁华荣光也有阴暗丑恶,有灯红酒绿也有悲惨辛酸,有喜庆欢乐也有艰难曲折。新加坡普通华人的历史得到如此保存收藏,好!

新加坡还有9%的印度族。我和太太也去了“小印度”,那几条街上遍布印度人开的商店,也有历史建筑,还有一座印度教的庙。那些生鲜果品店里都卖鲜花,看来印度人的日常生活里少不了鲜花。另外金店特别多,满是金光闪闪的首饰,印度人喜欢金子出了名。但是,在主街显要的位置上却是一家华人开的大当铺,看样子生意不错。

新加坡不大的国土上不仅有许多建筑,绿化的也很好,树木、草坪、花坛。这里气候湿热,很利于草木生长,但湿热却令人不舒服,在街上没走多会儿我的汗就下来了。可当地导游洪先生还说这是新加坡最凉爽的季节(11月12月)。确实,温度不算高,三十一二度,可是太潮,闷得慌。不过,进到室内却很凉。洪先生说,公共建筑内的空调都设在22度,法定的。为什幺定这幺低呢?是让人更愿意活动,更努力工作。

新加坡真是充满了人为调控,从物质环境的修造到人文社会的管理。在旅游车上,洪先生指着大街两旁的楼群说,有两种楼,一是公寓,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比较富裕的人才买得起,另一种是政府出资建造的,供给买不起商品房的人租住或购买。但政府又规定,每个小区里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商品房和政府低价房,不能搞单一化。为什幺?防止出现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分化。而且每个小区的房子在出售时还要遵照全国的“民族比例“:华人74%,马来族13%,印度族9%。为什幺?为了让各民族混住,防止出现单个民族居住区,以减少民族隔阂。这政府管得太细太宽了吧?

真的,新加坡政府的管制广泛又严厉,世界闻名,也管住了中国游客的连中国政府都管不住的坏毛病,比如随地吐痰、到处抽烟、乱扔垃圾。这不仅因为导游反复提醒,更因为游客们早有耳闻:在新加坡犯了规,抓住真罚。不仅罚钱,还体罚呢,连美国人的屁股都拿大鞭子抽,能不怕幺?

据说,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很受到“新加坡模式”的鼓舞。这些年来向新加坡都学了些啥?成败得失又该咋说?这些可就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