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长江如此干旱,里面这么多鱼儿去哪了,为何三峡不继续放水?

2023-10-27 16:40:03

鄱阳湖干了,洞庭湖也干了,这是我国第一大、第二大淡水湖。前者从八百里洞庭湖变成了一道闪电,后者则变成了茫茫大草原,原本生活在湖中的大量鱼儿因缺水直接被晒成了鱼干。除此之外,长江中上游各河段都严重缺水,甚至可以说濒临干涸。有人可能会好奇,长江如此缺水,十年禁渔2年后,生态已经明显恢复,原来生活在江中的鱼儿都去哪里了。

只能说,十年禁渔本来好好的,却不料中途杀出个严重缺水。


原本水域充足,不仅鱼儿可以自由繁衍生息,就连江豚等旗舰物种数量也在逐步恢复,但几个月不下雨的长江中上游,导致禁渔之后取得的生态恢复毁于一旦,很多鱼儿因为搁浅而被直接晒成鱼干,长江不少河段都能闻道死鱼的腥臭味。

有人可能会说了,鱼儿又不傻,缺水的话会自己游到有水的地方。理虽是这个理,很多鱼儿确实也游到了水深的地方,甚至直接游到没这么缺水的下游河段,但随着水位迅速下降,这样的局面只会鱼比水多。


总的来说,因为缺水,长江中部分鱼类的生存必然出现搁浅死亡等问题。那么,如果看到长江边上搁浅的鱼儿,能不能带回家饱餐一顿呢?目前还处于长江10年全面禁渔保护期内,原则上是不可以的。但更多的人认为,只要不破坏生态,不下网,不电鱼,搁浅的鱼就算不抓,也会恶臭在河边,这样不如带回家饱餐一顿,屏幕前的你,怎么看呢?



长江缺水如此严重,为啥上游的三峡还不赶紧多放水支援,难道三峡真的发挥不了抗旱作用吗?

事实上,早在8月初,三峡水库就向下游补水10多亿立方米,不久后又紧急下泄5亿立方米,但还是没有缓解长江旱情。细心的观众可能留意到,已经变成大草原的鄱阳湖最大的蓄水量多达260亿立方米,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有170多亿。这么说来,三峡向下游放的十几亿立方米,真可谓杯水车薪了。


大概了解过三峡的应该都知道,三峡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看这数据,三峡的蓄水量再怎么少也能顶一个洞庭湖了,既然下游这么缺水为啥不多放点水呢?答案是,真的没水可放了。

每年的5到8月,是长江流域的主汛期,三峡大坝最本质的功能是防洪,保证下游,尤其是荆江段不受上游洪峰袭击。


因此,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11月开始,三峡就逐步降低水位,目的是给第二年的汛期腾出足够的防洪库容,去年的11月自然也不例外。但今年却很尴尬,没想到老天爷十分反常,汛期反枯,不仅没有洪水,还连续几个月没有足够的降雨,导致上游没有足够水源补充,而今年入夏前,三峡已经将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排空了,进而导致三峡已经降低到了死水位的145米,已经彻底无水可放了。剩下的170多亿立方米是保底库容,除非超级特别的情况,这些水才会被批准动用。

总的来说,三峡防洪抗旱的功能毋容置疑,更不应该将极端天气的黑锅甩给利国利民的三峡大坝。


长江严重缺水,罪魁祸首真的是南水北调吗?

先说答案,与南水北调没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纯属想当然。

今年长江中上游严重缺水,各地曾被长江淹没的历史文物纷纷现身,武汉段也露出了江心小路,而长江的一些支流更是直接见底断流。追其原因,首先是极端天气导致汛期反枯,甚至有的地方6月以来滴雨未下。其次,今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导致蒸发量极大,很多湖泊因此见底。

但总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听风就是雨,将自己一丁点儿的认知,想当然的认为长江缺水是南水北调导致的。这样的言论,根本不值一驳。


首先,目前南水北调只有东、中线通水。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将浩瀚的长江水引到山东、河北一带,每年调水量不过几十亿立方米,这相比长江入海水量的9000多亿立方米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更何况今年长江缺水主要发生在中上游,跟下游关系不是很大。

至于南水北调中线,则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将汉江、丹江的优质水源输送到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一带。


对,你没听错,从南阳开始调水的中线工程,河南每年分到的水量达37.69亿立方米,是北京12.4亿的3倍有余,实属中线工程的第一大受益省份。

更何况,中线工程调的水主要来自汉江,汉江每年的径流量达245亿立方米,而中线工程也仅调水95亿。虽说,南水北调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走长江流域的水,但负面影响远没有想象中的大,更不应该将长江缺水的黑锅甩给南水北调这项千秋工程,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