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河森堡:在苏博西馆,邂逅别样的“苏色”文化

2023-02-16 16:40:01

每一座博物馆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每一件文物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如何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始终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与挑战的命题。

对于有着十年博物馆讲解经验的河森堡来说,从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变身为知识网红、科普作家,他始终在寻找创新叙述的方式,帮助历史与文物“开口讲故事”,吸引更多的观众与读者爱上博物馆、爱上历史。每一次与博物馆的相遇,都会为河森堡带来新的体验与感悟。

苏州狮子山下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即将迎来开馆一周年。


这里延续本馆所蕴含的苏州文脉,通过苏作技艺、苏式生活等陈列展览,将姑苏文史、江南风雅娓娓道来。不同的是,在传统文博陈列的基础上,苏博西馆将更多现代科技融入展陈与互动中,不断探索博物馆展示、教育与体验的创新路径。


行走在苏博西馆,数字化、智慧化、沉浸式的叙事空间,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吴地文物与苏州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苏博西馆持续探索数字文博的过程中,与佳能跨界合作的“苏色生活佳”全年主题活动,给河森堡带来了更加新奇的体验与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佳能所带来的科技助力中,我看到了文物活化与数字文博的一种全新可能。”

Loaded: 27.34%

Picture-in-Picture

Pause
Current Time 0:18

/

Duration 2:29

Fullscreen
Mute

自动播放

01 邂逅“苏色”之旅

8月的第一个周末,苏州迎来今夏的新一波高温。而对于苏州博物馆西馆外的观众们来说,参观热情丝毫没有因为高温而消减半分。

周日早上8:30,苏博西馆的门前早已大排长龙。排队入馆的队伍中,河森堡算是一名特别的观众。对于有着十年讲解员经历的河森堡来说,国内多数博物馆与文物陈列是他的“老朋友”,而苏博西馆却是一张“新面孔”。

“相比我此前熟悉的很多博物馆来说,苏博西馆中温婉、精致的江南文化气息格外浓厚。”苏博西馆展陈中所承载的江南风韵,给相对熟悉北方历史文化的河森堡带来许多新鲜感。


佳能与博物馆合作启动当天,苏博西馆中增设了不少互动打卡与文印体验点位。将打印机与文博文物进行跨界合作,这是河森堡此前不曾设想过的。


沿着佳能跨界打造的“佳珍探秘”互动打卡点走进“纯粹江南”展馆,四乳神兽镜、宋代小木塔等一件件延续江南文脉的珍贵文物映入眼帘。与往常不同的是,文物展柜旁多出一块提示牌,观众们通过扫描提示牌上的二维码参与线上游戏,一旁的文物元素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中,与观众形成在传统观展方式之外的另一种互动。


河森堡在“吴国崛起”主题展陈前停下脚步。饕餮纹爵、百乳簋、辛中姬鼎等文物,静静诉说着千年以前太湖流域的吴国兴衰。

此时,完成文物游戏打卡的纪念品已经打印完成——一张颜色饱满、纹路清晰的文物明信片。河森堡拿着明信片站在展窗前,展柜中与明信片上的文物在古今碰撞中,带着他的思绪穿越千年。


“按照目前学界的主流观念来看,青铜技术实际上是从西方继承来的,大概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自新疆天山一线向东传到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文化不断向四周辐射,贵族们习惯使用的那些青铜器皿,也承载着文化不断向外扩散。而正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原与江南两地的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也有了共同的文化认知。”

从参观展柜中的文物,到参与线上文物游戏互动,再到文印保存文物图像,佳能与苏博西馆跨界合作所带来的数字文博新体验,给河森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借由一张印制精美的明信片,文物背景与历史脉络在河森堡的脑海中逐一浮现,感悟时间与文明的魅力。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顺着博物馆互动体验这条线索,不断地、不断地向前追溯,会发现大家其实拥有共同的源头——很早很早以前,这种天下一体的概念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

02 博物馆创新叙事的探路人

像在苏博西馆这样,带着独特的观点视角对文物进行“硬核”分享,几乎成为了河森堡的职业习惯。

这个拥有十年博物馆讲解经验的科普作家,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对于博物馆的普通观众们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了解承载着知识的故事。一个好的文博工作者”

与多数讲解员不同的是,河森堡始终在探索文博内容的创新叙事形式。

2011年,河森堡正式成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彼时外界对于博物馆讲解员的认知,多数仍停留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公式化输出。这样的背景下,22岁的河森堡成为一个“异类”。

他不仅在标准化的讲解文稿中加入情节,也抒发情绪和观点,为讲解词设置悬念、烘托气氛,适当的时候也会幽默一把。河森堡的创新和坚持,缩短了博物馆文物与观众们之间的距离。

而为了更好地呈现文博故事,河森堡在每一次讲解前都将准备工作做到极致。为了讲好一段商朝历史,他会亲自到安阳殷墟拜访考古队长,听他回忆文物发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内容输出之前,你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阅读和沉淀。同样是一篇3000字文稿,你看6000字和10万字资料,最后呈现的讲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种创新精神与匠人精神,在“苏色生活佳”活动中得以相遇。

当天的非遗课堂体验上,河森堡见到了湘绣非遗传承人李群英。为了让湘绣得到更多的文化认同与技法传承,李群英不断创新湘绣文创产品,拉近非遗作品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三十多年来,她对于技法的传承与坚守,使得湘绣在国潮兴起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焕新传承的过程中,佳能与河森堡、李群英一样,承担着开拓者与探路者的角色。在文博文化持续走热的当下,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手段,更加创新的叙事与衍生方式,正在拓宽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的想象空间。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数字文博互动装置,还是湘绣底稿的精准复刻,佳能始终致力于利用精进的文印技术体验,为“博物馆+”探索与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助力。

03 科技助力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

从古至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对文化传承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提及技术革新的历史,河森堡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造纸术。“这是讨论影响人类文明传承时绕不开的一项技术,你会发现造纸术大大节省了书写记录和信息传递的成本。再比如西方世界的玻璃,从最开始研究化学的透明容器,到后来观察天体走向的透镜,都离不开高透明度的玻璃张制造工艺。”

而近年来科技助力博物馆“出圈”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唐宫夜宴》中婀娜娇憨的仕女与AR技术的配合、《千里江山图》沉浸艺术展打造出的光影大片世界、敦煌数字藏经洞隔空对话万千文物等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方式也正在加速实现博物馆文物的活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科技与文博事业的融合实践中,并通过这一方式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在博物馆参与互动及文印体验过程中,河森堡提到,那些真正美、真正值得观赏的作品,还是需要被打印出来。如果只是保存在手机和硬盘里,那么严格来说只不过是脉冲信号的排列组合,但如果将这些作品切实地打印在相纸、卡纸上,那才是在物理层面的真实存在。

而在河森堡的身边,也有一批深度的文博爱好者,希望借由佳能打印机技术,将自己的文物摄影作品打印出来集合成图册。

“这次合作佳能为博物馆焕新活化带来了新的可能,即将博物馆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审美具象化,而佳能恰恰是实现这些诉求的得力助手。”佳能对于打印装置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河森堡对于故事讲解的极致追求一样,正在打破古今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博物馆更璀璨的魅力,讲好专属于博物馆的中国故事。

近年来,佳能一直非常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致力于通过影像技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而佳能打印机支持多元化介质输出,可以将精美图案直接打印到烫印贴纸等丰富多彩的介质上,通过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印体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体验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佳能云打印小程序-湘绣书签打印素材

据了解,“苏色生活佳”将继续展开为期一年的主题活动。佳能接下来也将携手更多文博机构及非遗老师,持续开展多元化的跨界合作,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历久弥新。同时进一步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让现代科技助力人文传播,让科技更具温度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