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湘西年味,又浓又野

2022-07-26 16:40:03









湘西连绵的群山延缓了现代文明的步伐,也保留了许多年味十足的新春仪式。春节前夕,不妨跟着作者一同回到她的故乡湘西,走进热闹的土家族和苗族聚落。去芙蓉镇赶集,参加苗寨刺激的钢火狂欢,围观土家山寨里古老神奇的摆手舞……







赶集,背篓里的土家年



坐落在瀑布上的芙蓉镇原名王村,后因电影《芙蓉镇》改了名字,但本地人依旧称其王村。

腊月里的芙蓉镇,最热闹的体验是赶集,湘西话称赶场。直到现在,家中长辈依然会从市区特意驱车前往。赶集采买的尖货是新年里的硬通货,是走亲戚送得出手的人情礼。





从码头沿着石阶上行,脚下石板路一直延伸至芙蓉镇景区,叫五里长街。

跟随人流抵达集市,熟悉的乡音萦绕于耳,身旁挤挤挨挨的,是湘西随处可见的背篓。这些楠竹编成的竹篓形式百变,容量极大,不仅能装生活用品,还能装娃娃。

而集市里的背篓,装的是湘西山水出产的风物美味。晨起摘下的青红辣椒、坛子里腌出的包谷酸、酉水河里的鱼虾、石槽里打出的糍粑……缤纷斑斓的乡土美食也打造了一个花样的背篓秀场。



除了当地的特色食材,集市上穿着传统服饰出街的土家族不在少数。乡民们穿着浆洗干净的老布衣衫,合身舒适。不少摊位还能看见用老式杆秤交易的画面,若是买主对斤数存疑,其他摊位的商贩会说着 “短斤少两的事搞不得”,一面大方地借出自家杆秤。





市集上的蔬果禽肉不少是乡民们自家生产的“绿色”食材。

集市上还有买卖猪仔的猪儿场,不时有卖家把小猪提起来展示肚子,小猪就会喔喔尖叫一番。常年放养着吃野草的黑跑猪最优,肉质紧实,一斤能卖20块。每年父亲也会来集上收年猪,挑的是吃红薯玉米长大的粮食猪,一斤13块,性价比更高。





左:腊月出街,随处可见身穿民族服饰的湘西人

右:湘西新年常吃的黄雀肉,类似于四川的酥肉

买回的年猪抹上五香粉和盐巴,放进缸钵里压上石头,腌制一周就能挂出来熏成腊肉。每年冬天回家,免不了要跟着父亲去山上捡木柴,硬质桐树或茶树熏腊肉最好,能让成品上色红亮,哪家商铺都买不到。



小吃铺是赶场不该错过的部分。米豆腐是芙蓉镇必吃的小吃,摊主动作麻利,米豆腐快手割成小方块,沸水烫熟后捞出。作料是关键,用酱油、陈醋、蒜泥、辣椒油调味,最后盖一层粉色酸萝卜丁,拌匀了吃。



将大米磨浆后,加碱熬制冷凝成豆腐状的米豆腐。市场上还有小鱼状的米豆腐,身形小巧更入味。

吃完米豆腐,重新走回青石老街。高铁送来了更多游客,盘根错节的窄巷比以往热闹了不少。心中怀想横跨百年,骡马千余、商贾云集的集市上,人群熙攘,盛景仿佛正要展开。







钢火烧龙,野性年味



209国道上的矮寨大桥

从湘西州首府吉首市出发,沿209国道驾车,30分钟便能抵达马颈坳苗寨。每年春节前,古镇里一群手艺人和勇武青年便开始为元宵节的钢火烧龙做准备。





马颈坳镇钢火烧龙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钢火烧龙由制龙、制药、接龙、 舞龙、斗龙、烧龙、化龙7道环节组成。

湘西山林里生长的三年楠竹韧性足,最能扎出神龙的筋骨。竹子砍下山后破成篾条,由扎龙师扎出长约1米的龙头轮廓,再糊纸、勾线、装饰、组装,另做龙身龙尾,制成15~20米长的火神龙。



年逾50岁的张青龙,是马颈坳镇唯一的扎龙手艺传承人。

制龙的同时,制药师石顺华也马不停蹄地配置钢火,这是纸龙浴火而生的关键。锯竹、放土、打眼,将硝硫磺木炭等原料按比例搅拌,加50度包谷烧酒,进竹筒,筑泥巴,钢火即成。





因为燃烧时色彩绚丽,湘西人也把钢火叫做花儿。

舞龙者多为年轻的小伙子,除了一顶矿工帽不再有其他庇护。只见众人端起火辣的包谷烧酒,酣畅入喉,每人脸上红润起来,像是攒足了浑身的血性,要在今夜释放一空。



马颈坳烧龙血性十足,现场的惊心动魄绝非震撼二字能形容。

天色渐暗,钢火师点燃钢火,焰火如瀑布般喷涌而出。打击乐乐手们敲起鼓点,节奏由慢变快,激发烧龙狂野的节奏。每支龙队由9人舞动,所有人赤膊上阵。钢火呼啸中,群龙跟着癫狂,欢呼声、叫好声响起来了,如惊涛拍岸般,全场顿时沸腾成一片狂欢的海洋。





新年里的钢火烧龙,还有古老的迎接祥龙的仪式。

钢火烧龙的指挥并非舞龙人,而是场地四周的钢火师。他们高举火药筒,将火焰倾倒在龙头和队员身上,龙头在其中左奔右突,仿佛在波涛中沉浮挣扎。



钢火师个个都是控场的好手,有时还会转头佯装瞄向观众,再迅速调转方向。虽有一条看表演的安全线,近旁的观众还是会被吓得连连后退,又忍不住在下一轮钢火起势前再度聚拢。



场内鼓点越来越快,最后密集如饿虎扑羊般激烈。几条神龙已烧得只剩三分皮相,胆大的舞龙人索性直接冲到花儿的正前方,在焰火中沐浴。在他们眼中,一年一度的钢火烧龙是祈福,也是一次成人礼。







原始土家寨的非遗摆手舞



老司城是永顺彭氏土司政权统治古溪州地区的治所,也是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老司城位于芙蓉镇北侧,这里保留着原始的土家山寨,还有机会领略土家族盛大的摆手舞。25平方公里的谷地上,宫殿区、墓葬区、生活区依次陈列,埋藏着土司王朝的旧梦。



遗址内鹅卵石路面保留着旧时模样,还能看到石头组成的土家织锦样式。保存完好的下水道由卵石和石块铺就,依山就势,据说曾是土司紧急撤退的密道。

老司城旁还有一片生活区,老民居延用土家族的传统制式,至今仍有人居住。在这片土家族的聚落里,举办祭祀活动的摆手堂最显眼,农历新年后,土家人会在这里大跳摆手舞。



摆手舞是节日的欢庆形式,也是土家族文化的“百科全 书”。由于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便以舞蹈来记录民 族的文化和历史。摆手舞的动作囊括了族源传说、历史战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我还在湘西的校园里读书时,为了普及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成了体育课上必修的内容。每天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便会跟着广播里的音乐模拟着播种、插秧等动作,因为其中有不少顺拐的姿势,同学们跳到最后总会乐成一团。





盛大的摆手舞中,还囊括了茅古斯舞等非遗文化表演。

摆手舞还有一位领唱摆手歌的祭司。主持祭祀活动的巫师在土家语中称梯玛,他们世代传承下来古老的歌谣,唱出了土家人对创世神话的理解。古歌里传唱的远古世界,很早就有葛藤、青蛙、孩童等事物,像是土家人专属的童话。

??

你的家乡有哪些年味体验?

??

今年春节你回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