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尚

告别健身房的三个月,年轻人憋坏了

2020-04-06 14:00:13

在北京,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昨天好似还刮着凛冽的寒风,地上白雪皑皑,转眼今天就看到了树梢上的嫩芽,绿得迷了人的眼。

人类是唯一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清晨将自己从被窝里拔起来,吹着冷风顺着人群涌到地铁站,挤上像沙丁鱼罐头般的早高峰地铁,在把自己夹扁前挤下地铁,走上15分钟到公司,9到12小时后拖着浑身疲惫原路回家,加上在公司往返茶水间和打印室,以及中午下楼吃饭的路程,微信运动上的三千步就是一整天的运动量。

这个数字到了周末,可能骤降到三位数。

一场疫情的突如其来,更是将三位数又减少到了二位数。

宅在家中,运动,更成为一个致命问题。

无数人在这种情况下,放任自己的肚皮自由生长,麻木自己不去上秤,这样就能无视自己日渐上涨的吨位。

只有极少数人告别健身房后仍然在家坚持做着运动,有个up主甚至将3平米的出租屋改造成健身房。他们成功抵御住了宅家惰性,在“微信运动”以外的地方坚持运动,将“生命在于运动”发扬光大。

无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早已变成奢侈品。



被圈在家中,不禁令我无比怀念能够去健身房,甚至是在小区花园里夜跑的日子。

翻看照片时,偶然间看到了去年12月去瑞士参加户外运动的照片,感触颇深,今天就将这段经历分享给你们,希望地球快点好起来。

12月,SO姐有幸应高端户外用品品牌Mammut猛犸象之邀,飞赴瑞士,也算得幸体验了一把户外运动,揭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

经过12多小时、近1万公里的飞行,飞机降落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苏黎世机场,但苏黎世并非我们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所以我们下飞机取完行李后,就转入隔壁的火车站站台,等待前往伦茨堡(Lenzburg)的火车。




伦茨堡(Lenzburg)位于苏黎世以西30公里处,面积只有11.33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故宫那幺大,常住人口也就1万人。

整个小镇安静、祥和,时间像是被施了魔法,仿佛是静止的。



路上人虽不多,但圣诞的华灯却早已亮起,这已经是整个小镇最热闹的一条街,行人熙熙,却很悠哉。

在和其他媒体与Mammut猛犸象工作人员短暂小聚后,第一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冒着毛毛细雨,我们坐车前往距离伦茨堡十分钟车程的塞翁(Seon),Mammut猛犸象的总部就坐落在此。



通过这次对Mammut 总部的深入探索,SO姐对瑞士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作为一个户外运动品牌,安全绝对是重中之重。绳索是登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救命稻草,150多年前,Mammut就是靠它起家的。以绳索为起点,Mammut的产品种类得到不断丰富与拓展,包括安全气囊,雪铲与信号收发器等,守护着每一位登山爱好者的安全。

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每一款产品的问世都需要经过严苛的测试。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见到了一台用于测试攀岩钩承重的机器,可以模拟数吨的拉力。

测试人员将攀登用的主锁放入机器中,随着机器缓缓启动,我们眼见电脑屏幕上显示模拟拉力的曲线缓缓上升,在屏息凝神中为机器里的主锁捏一把汗。

30s后,“哐当”一声,把我们都吓了一跳。



测试人员打开防护窗,拿出攀岩钩展示给我们看。刚才那声巨响的来源是测试时穿过主锁的一根金属杆,它已经在设备的拉力下断开,然而Mammut的主锁,即便承受了数吨的拉力,对比最上方没有经过测试的攀岩钩也只是在受力方向发生了微微变形,并没有断裂。

可见,在攀岩的过程中,这样的高安全标准的主锁能够给予探险者们多幺大的安全感。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Mammut也十分重视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感。

在Mammut的总部,我们看见了一个可以跳舞的机器人。

背上背包产品之后,它可以模拟攀岩过程中人体腰部和肩部的摆动,从而简单方便地测试背带的耐磨程度。

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他们的背包是根据人体的脊椎构造和走路姿势设计的,达到“人包合一”使用者可以更轻松地享受户外之旅。达到「人包合一」的精髓所在,也是Mammut最新的人体工学背负科技。这套特殊的系统在上背与下背之间悬吊着,会让背包在身体移动时,随着各种动作而“律动”,达到平均重量,舒缓背椎。此外,贴合处也有如脊椎般起伏的人体工学设计,以及一目了然的透气网布,都让背负的舒适感更加升级。



创新,是很多品牌都会倡导的理念,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Mammut猛犸象对于创新的执念。作为冬日里的保暖利器,每个人的衣柜里都会备上至少一两件羽绒服。但令人尴尬的一点是,到了室内,脱下外套,发现毛衣上沾满了从缝纫机针孔中漏出的绒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ammut猛犸象别出心裁地采用Mammut Laser Fuse激光熔合技术,制造出了全球首件Photics HS Thermo连帽羽绒夹克。他们是目前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采用激光熔合技术的品牌,这项创新技术拥有颠覆传统羽绒夹克制作工艺的潜力。无需针线,只是通过精确控制应用能量与热力,将材料进行热塑性融合。

作为全球限量500件的羽绒外套,Photics的生产过程堪称机密,这次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一过程。

只见研究员将材料铺平,放进激光器的腔室内。机器开启后,机械手臂会按照设定的路线移动并释放能量,精确控制应用能量(applied energy)与热力将两种物料进行热塑性(thermoplastic)融合,仅数分钟便可以将三层材料熔合在一起。即使是在熔合以微米计的薄膜物料,也不会造成耗损。





根据需要熔合路线长度的不同,熔合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激光熔合技术通过使用激光将布料无缝熔合,避免绒毛从缝纫针孔中漏出。窄缝线设计大大减少冷点(Cold Spot),增加羽绒夹克的保暖性。

该技术通过即使是熔合以微米计的薄膜物料,也不会造成耗损。

除了不钻毛,这件“天衣无缝”的羽绒夹克硬是没有给外部的水汽、冷气留下可趁之机,保暖性和防水性极强。这一点,So姐在之后的登山行程中深有体会。

在与Mammut猛犸象首席创意总监Adrian的交谈中,SO姐得知,早在两年前,团队就已经开始筹备这款产品。Photics所有的灵感都源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从不给自己设限,现有的设备无法达到“天衣无缝”的水准,那就自己造一台设备出来。这也是这款产品只能在瑞士总部生产,且全球限量500件的原因。



得一提的是,Adrian曾为MCM, Navyboat, Esprit等多个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担任创意总监。在加入Mammut猛犸象以后,团队一直努力将产品的功能性与时尚性相结合。Mammut的探索精神并未止步于征服高山,他们想将探险精神带到日常生活,将之融合在城市体验之中。这件Photics连帽羽绒夹克,便是很好的体现,是高科技的创新,专业的功能及(最重要的look)的结合。

两天的总部探访及参观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行程第三天开启了我们在瑞士的第二段旅途。

午饭后,我们坐上小巴士,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停在卢塞恩(Luzern),我们得小空逛了逛这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城。



四点我们再次上车,小巴士穿过山里的隧道,又绕着环山公路缓慢爬行,临近六点,我们终于来到了瑞士南部的安德马特(Andermatt),Mammut猛犸象的登山学校(Mammut Alpine School)就位于雪山脚下,我们的酒店也坐落于此。





休息了一晚上,第四天一大早,也是最令我期待的,那就是可以亲身体验一把户外运动。

出发前,我预先穿好Mammut为我们准备的新款Photics连帽羽绒夹克。作为一款功能性羽绒服,起初我对上身效果并未抱有很高的期待。

但穿上以后,发现它意外地好看,激光熔合留下的印记并不显累赘,完美融入面料,映衬得我精神抖擞,微廓的版型在提供穿着舒适度的同时也显出满满活力。在不那幺寒冷的都市,敞开穿也是时尚感满满。



早上九点,我们全员换上了雪鞋,双手拿着登山杖,以便在容易深陷的雪地里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我们还在羽绒服里佩戴了Mammut的Barryvox探测仪,背上一个装了救援工具和食物的背包,然后就在Mammut Alpine School向导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雪山徒步户外运动体验。

从酒店到雪山下,踩着松软的雪地走了20分钟,身体逐渐热起来,快到山脚下发现,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麓间竟也有清澈的山泉。



向导和我们说了登山技巧,又帮我们调整了道具以后,我们就正式向雪山出发。

爬雪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上松软的雪就仿佛要将人吸进雪地里一样,稍不注意身体的平衡,摔一两个屁股墩十分正常。而在从摔倒状态爬起来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又会摔一跤。 在摔了数次之后,我倒也习以为常了,既然Pohtics帮我完美隔离了寒冷与雪水,我只需专注于享受登山的过程便好。

向导和同伴都对我颇为照顾,在陡峭的地方拉着我往上走,还有几个小伙伴专门走在我前面,帮我把松散的雪地踩结实。

即便如此,在上山的过程中,没多高的距离,经验为0的SO姐也摔了20次,好在雪地很松软,丝毫不疼。

向导说,“足够低的重心、强健的腿部力量以及Mammut猛犸象专业装备的支持都是成功爬雪山必不可少的要素。”

但我只具备最后一者,缺乏经验和平日缺乏锻炼是造成我不停摔倒的根本原因。

爬了快一个小时,山脚下的房屋已经变得和火柴盒一样大,而距离山顶的路程更远。作为新手,我们决定就此折返。



回程中,向导还给我们上了一堂雪崩救援课。

我们了解了Mammut生产的Barryvox信号收发器,就是出发前我们每个人佩戴的那个小仪器。如果登山者因为雪崩被其埋在雪里,只要佩戴了正在发送信号的Barryvox,救援人员就能通过另一台处于接收信号频段的Barryvox非常精确地找到登山者的位置,为高效的救援提供了保障。

我们将一个Barryvox深藏在雪地里,教练打开他的Barryvox,不费多少劲就找到了我们自认为藏得很好的仪器。Barryvox给登山者们,尤其是独自登山者,带来了极大安全感。

他告诉我们,身体创伤、窒息和体温过低是雪崩致命的三个原因,通常雪崩后被埋的人,在15分钟之内找到的话,存活率可达90%。

雪崩信号收发及探测器和铲子,是搜索和救援的必备工具,后两者也都装在了背包里,可见对于冬季户外运动,尤其是涉及雪地的运动而言,一套专业的装备或许比什幺都重要。



下午一点多,我们终于从山上下来,回到小镇,山脚下小餐馆里的那杯热可可,也许是我喝过最好喝的一杯。

第五天一大早,收拾完行李,我们便踏上前往苏黎世机场的路,十几个小时后,我回到北京。

——探访后记——

这趟旅程,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到了自己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户外运动,或许以后难有机会重返那个瑞士的小城。

但等疫情过去,在往后那些微信运动显示三位数的周末,我可以多往外走,从城市探险跨出,去尝试些没有尝试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