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红杏出墙抛夫弃女,再婚后丈夫出轨印度女人,英格丽褒曼心酸情路

2021-01-25 09:23:32

文 | 糖果果



一部《卡萨布兰卡》让影迷记住了英格丽·褒曼,这位来自瑞典的冷艳女神,美得不可方物,在银幕上她多扮演让人心疼怜惜的悲情角色,在生活中,她的感情生活也备受关注。



她21岁就结婚,嫁给了一位医生,生了一女之后才到好莱坞闯荡,夫妻二人分居两地再加上没有共同语言,渐行渐远。



最终第一段婚姻以英格丽·褒曼红杏出墙而结束。



讽刺的是,在第二段婚姻里,英格丽·褒曼的丈夫——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在印度拍片时出轨,与一位印度女人搞到了一起。



再次离婚后的英格丽·褒曼很快再婚,嫁给了一位瑞典籍的话剧制片人。



在纪录片《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里,英格丽·褒曼说自己并不后悔,这一生她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本期人物故事,一起去看看这位好莱坞第一夫人的故事。

英格丽褒曼

01. 不幸的童年,都在用一生去治愈



英格丽·褒曼,被誉为好莱坞第一夫人,她于1915年8月29日在瑞典出生,她的父亲是瑞典人,母亲是德国人。



母亲在英格丽·褒曼3岁时因黄疸病离世,所以英格丽·褒曼对母亲没有太多的印象,唯一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与母亲合影的照片。



母亲去世之后,英格丽·褒曼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喜欢摄影,是他教会了英格丽·褒曼拍照。小时候的英格丽·褒曼像个男孩子,爱闯祸,喜欢恶搞,性格十分固执。



在母亲去世12年后,她的父亲因癌症离世,英格丽·褒曼因此变得郁郁寡欢,觉得自己很孤独,功课也一度荒废。



在父亲去世之后,英格丽·褒曼独自去了德国的姑妈家,此后一直跟着姑妈生活。

褒曼与父亲

英格丽·褒曼从小就对文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父亲希望她能当歌剧演员,但是英格丽·褒曼自己更喜欢戏剧,她在学校里担任了话剧团的团长,很受欢迎。



孤独的英格丽·褒曼喜欢跟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物交谈,演戏可以让她扮演自己幻想中的角色,让她感到满足和快乐。



她一直坚信自己不会一辈子呆在瑞典,她想要环游世界,去更多更大的地方。


16岁那年,英格丽·褒曼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影,她在一部瑞典本土影片里当群众演员,那一次的感觉让她终身难忘,也坚定了自己追逐演艺梦想的决心。



随后她进入了瑞典皇家戏剧学院攻读戏剧专业,在暑假期间,她通过了电影《门克部落的伯爵》一片的试镜,随后她便从学校退学,专注拍摄电影。



在接下来五年的时间里,英格丽·褒曼一共拍摄了十部电影,而她原先戏剧学院的同学,却有许多人没有机会拍摄,为此英格丽·褒曼被仇视孤立了。



1936年,21岁的英格丽·褒曼闪婚嫁给了医生彼得·林德斯特伦。

褒曼与第一任丈夫彼得

不拍戏的日子,英格丽·褒曼就与丈夫彼得一起去周游欧洲,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1938年,英格丽·褒曼生下了女儿皮娅,她的事业也将迎来非常重要的转折。



在英格丽·褒曼怀孕生娃期间,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就多次联系她,邀请她到美国拍戏。



大卫是商业大片《乱世佳人》的制片人,他想要翻拍英格丽·褒曼主演的瑞典电影《寒夜琴挑》,新的版本女主角继续由英格丽·褒曼出演。

美国版《寒夜琴挑》

02. 好莱坞封神之路,事业上升婚姻却下滑了



1939年,英格丽·褒曼受邀赴美,大卫·塞尔兹尼克与妻子盛情款待,并让她住在他们家里,还举办了派对,邀请克拉克·盖博、加里·格兰特等众多好莱坞红星赴宴。



看到那些红遍全球的影星们,英格丽·褒曼开心得说不出话来。



大卫·塞尔兹尼克还聘请了一位瑞典裔的英语老师,在英格丽·褒曼拍摄美版电影《寒夜琴挑》期间,指导她学习英语。

褒曼与她的英语指导老师

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之后,英格丽·褒曼继续回瑞典拍戏,但因为二战爆发,大卫·塞尔兹尼克担心英格丽·褒曼的安全,便让她回美国。



随后,英格丽·褒曼的丈夫彼得和女儿也移居美国,但是彼得选择了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上医学院,而英格丽·褒曼必须待在洛杉矶拍戏,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



1942年7月份,英格丽·褒曼接下了改变她演艺生涯的作品《卡萨布兰卡》,与亨弗莱·鲍嘉一起主演。

《卡萨布兰卡》工作照

这部电影让英格丽·褒曼在好莱坞一炮而红,成为炙手可热的的红星。



英格丽·褒曼写信给她的好友说:“我功成名就了,茉莉,真开心,他们写文章赞扬我,我都喜极而泣了,我的梦想都实现了,难以置信地梦想成真。”



英格丽·褒曼并非花瓶演员,很快,她就凭着在电影《煤气灯下》中的精彩表演征服了专业人士,夺得了第17届奥斯卡影后。

褒曼出席奥斯卡颁奖礼

拿下影后桂冠之后,英格丽·褒曼有了与更多优秀的导演合作的机会,希区柯克邀请她出演了他执导的电影《爱德华大夫》和《美人计》。



1945年,英格丽·褒曼又凭电影《圣玛丽的钟声》再度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



也是在这一年,英格丽·褒曼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巡回慰问美国军队时,结识了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两人一起从巴黎到柏林,英格丽·褒曼被其吸引,并爱上了他。

褒曼与战地摄影师卡帕

此事被英格丽·褒曼的丈夫彼得知道了,两人的感情生变,虽然当时没有马上离婚,但是也已经无法再继续。



1949年,在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电影《罗马不设防》和《战火》后,被其作品所震撼的英格丽·褒曼亲自写信给罗西里尼,倾诉自己渴望与他合作的心情。



罗西里尼回复了她,并邀请她拍摄他的电影,两人在拍摄时摩擦出爱的火花,英格丽·褒曼再度陷入了爱情的坑里,并且怀上了罗西里尼的孩子。

褒曼与罗西里尼

可英格丽·褒曼与罗西里尼都是有家室的人,消息传出,英格丽·褒曼的形象在美国严重受损,许多美国民众强烈要求禁映她的作品。



对此,英格丽·褒曼并不畏惧,她说:



对于美国女人来说,我是个危险,就连我在电台上说话也危险。我当然受伤了,但我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与别人有关。我认为,你应该看演员的银幕表现,公众花钱是为了看戏,如果不喜欢表演,可以走开,但批评别人的私生活,我认为是错误的。



1950年,英格丽·褒曼与第一任丈夫彼得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罗西里尼也与他的妻子离婚,随后英格丽·褒曼与罗西里尼结婚。



婚后,英格丽·褒曼下了一个儿子。两年后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然而,幸福的日子十分短暂,英格丽·褒曼与罗西里尼的婚姻也未能走远。

褒曼与罗西里尼

03. 丈夫出轨印度女人,三婚获得幸福



与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结婚后,英格丽·褒曼离开了美国,追随了丈夫罗西里尼的步伐。她成为了罗西里尼的御用女主角,但是罗西里尼的作品不是商业片,比较小众化。



1956年,罗西里尼去印度拍电影,留下英格丽·褒曼独自一人照看三个孩子。



当时的英格丽·褒曼在巴黎出演舞台剧,朋友邀请她回好莱坞拍摄电影《真假公主》,可她的丈夫罗西里尼却坚决反对妻子重回好莱坞,甚至还威胁要开着法拉利去撞树。



英格丽·褒曼不顾丈夫罗西里尼的反对,执意回到美国拍摄了电影《真假公主》,并凭借这部影片二度斩获奥斯卡影后,再度翻红。



然而,她与罗伯托·罗西里尼的婚姻也结束了。

褒曼与罗西里尼

英格丽·褒曼在写给朋友的信件里说:



我跟罗伯托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但同时也不幸,我尽力跟他一起生活,但我知道,我的生活变了,他离开了我,要跟一个印度女人生孩子,我感到奇特的如释重负。



1958年,英格丽·褒曼与第二任丈夫罗伯托·罗西里尼离婚,她带着三个孩子离开。


随着年龄渐长,合适的电影角色越来越少,英格丽·褒曼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话剧上,也因此认识了瑞典裔话剧制片人拉斯·施密特。



拉斯邀请英格丽·褒曼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到他的一座小岛上游玩,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英格丽·褒曼和孩子们都感到很快乐,她也收获了新的爱情:



拉斯的岛,如此隔绝人世。在夏天,一切如此清澈,闪闪发光,大海,岩石,蓝天。当我们第一次来这里,我们坐在屋外,我说,我爱你的岛,拉斯回答:好,那我们结婚吧。

褒曼与第三任丈夫拉斯

余下的生活里,英格丽·褒曼与第三任丈夫拉斯、还有她的三个孩子,定居伦敦。英格丽·褒曼在伦敦演话剧,偶尔也拍摄电影。



1974年,英格丽·褒曼凭借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斩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加上前面两座小金人,她一共拿了三座小金人。



1978年,英格丽·褒曼又凭借电影《秋天奏鸣曲》提名奥斯卡。



她的最后一次表演是在迷你剧《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中出演女主,并拿下了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奖。



1973年英格丽·褒曼被诊断患有乳腺癌,1982年8月29日在伦敦去世,享年67岁。


她曾说:我是世界上最害羞的人,但我体内有一头不沉默的狮子。



她形容自己像一只候鸟,渴望新事物,渴望与众不同,永不满足,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这辈子她从瑞典到美国,又从美国到意大利,再到巴黎,最后在伦敦定居。



但她所追求的东西又没有变,表演始终在她的世界里占据第一的位置。


她的女儿演员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说:



对于我来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母亲,我会说魅力四射。她是我曾见过的最有魅力的女人,温暖、幽默。我还觉得她一进门就蓬荜生辉,但她也谦虚。



英格丽·褒曼教会了她的孩子们,我们需要学会活在当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