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

2020年港台导演古装剧接连失利 大IP+流量的爆款法则为什么失效了?

2021-01-19 09:23:45

继《燕云台》之后,双顶流+大IP,网传有5亿投资的《有翡》也哑火了,这并非独例,今年有五六部古装剧播出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剧大多都出自港台导演之手。

曾经,“北上”的港台导演凭借他们先进的拍摄手法、高效的工作方式深受内地影视公司的欢迎,在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那几年,他们几乎承包了内地热门的IP改编剧,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也出过爆款,但这两年情况却大不如从前,曾经炙手可热的港台导演,作品频频遇冷,IP+顶流+大投资的爆款法则失效,制作层面的争议层出不穷,港台导演不行了吗?


《有翡》《燕云台》接连失利

大IP+顶流法则失效了?

算上《有翡》,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四五部大IP古装剧哑火了。

《有翡》因为王一博与赵丽颖双顶流+大IP,以及传闻中的5亿投资,无疑是今年最受关注的一部古装剧,但播出之后,不管是热度还是口碑,都不达预期,豆瓣评分仅5.7分。

“我觉得整个制作都非常非常地差,服装、道具、场景、特效,都有点太水了,太对付了。”制片人曹莹吐槽道,“我不清楚主演拿走了多少钱,两位主演应该不便宜,但就算主演拿走了30%——40%的钱,剩下的钱也足够他们做出一个精良的作品来,毕竟除了主演,其他演员都不贵,但不知为什么能做成这样。”

“赵丽颖演过我几个朋友的戏,演技一直还可以,但这次她整个人给人一种不在状态的感觉,不知道是导演调戏的原因,还是她自己对剧本不太认可的原因,反正整个表演都非常尴尬,跟王一博也没有CP感。”另一位制片人肖敏表达了自己对该剧的观点。

制作匹配不上高投资,曹莹猜测有两个原因,其一,制作团队可能觉得有大IP+双顶流,剧就算制作得不好,或者粗制滥造一点,有艺人粉丝的加持,点击率不会差,所以他们没有很用心的去做这件事。其二,网传的5亿投资,存在“溢价”的可能,实质上投资的钱并没有那么多,“但不管怎么说,就算只拿1亿去做服化道和特效,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效果。”

像《有翡》一样哑火的古装剧,今年比比皆是。

如唐嫣、窦骁主演的《燕云台》,王大陆、李沁、肖战主演的《狼殿下》,孙怡、金瀚主演的《今夕何夕》,胡一天、陈哲远主演的《绝代双骄》,李沁、秦昊主演的《锦绣南歌》等等,而且,这些剧都有一个共同点——执导者基本都是港台导演。

加上这两年曾经炙手可热的一些港台导演,作品大多遭遇滑铁卢,如被誉为“古装玄幻导演第一人”林玉芬,曾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爆款剧,但近两年的《醉玲珑》《宸汐缘》要么口碑不如意,要么叫好不叫座;导演陈家霖前年刚拍了爆款剧《陈情令》,今年的《且听凤鸣》就播得毫无水花;导演何澍培的最新作品《月上重火》才5.8分,看到这些作品的表现,有网友不仅疑惑——港台导演拍的戏都不行?


港台导演式微?

——他们曾是行业里的“香饽饽”

事实上,港台导演的作品并非都不行,相反,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且,初到内地发展时很多人拍的作品口碑热度兼备,一度成为行业里的香饽饽,几乎承包了热门的IP改编剧。

比如《有翡》的导演吴锦源,代表作有《仙剑奇侠传》《寻秦记》《怪侠一枝梅》,以及胡歌版的《射雕英雄传》等,这些作品平均都在7.5分以上,最高的《仙剑奇侠传》足足有9分,放在当下的影视环境中,是很多作品可望不可及的高评分。

《燕云台》的导演蒋家骏,8分左右的作品也不少,如《神话》、杨旭文版的《射雕英雄传》等,其中《神话》曾创下当年的收视神话。

《今夕何夕》的导演韦翰韬似乎擅长拍摄历史古装剧,代表作有《少年杨家将》《杨门女将》等,评分均在8分左右。《锦绣南歌》的导演邹集成也有8.7分《十月围城》这样的经典之作。

又如这几年在内地活跃的一些导演,早在港台发展时期,就已闻名内地,如林玉芬代表作有《刑事侦缉档案》2、3,鞠觉亮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天龙八部》,李国立代表作有《天若有情》,游达志代表作有《暗花》《非常突然》等等。


曾有媒体给中国古装、玄幻剧导演做了一个TOP100的榜单,该榜单显示仅香港导演就有46位,如果加上台湾导演,这个数量超一半。这些“北上”的港台导演,因为语言文化差异,基本上不拍内地主流的家庭伦理剧或历史正剧,更偏好于设定悬浮的偶像剧或古装剧,随着游戏IP改编热潮的到来,网文IP的崛起,他们如鱼得水,几乎承包了热门的IP改编剧。

如林玉芬的《青丘狐传说》《花千骨》《醉玲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李国立的《仙剑奇侠传》《轩辕剑之天之痕》,梁胜权的《烈火如歌》,高翊浚的《武媚娘传奇》《巴清传》,朱锐斌的《青云志》《香蜜沉沉烬如霜》《山海经之赤狐传说》,黄俊文的《古剑奇谭》,鞠觉亮的《孤芳不自赏》《幻城》,钟澍佳的《择天记》《锦衣夜行》《兰陵王》等等,可以说,近几年叫得上名字的古装剧,几乎都出自港台导演之手。

港台导演之所以受欢迎,无外乎三点原因:有代表作、拍摄快、性价比高。

“当你想要支持一个新导演去拍戏,首先投资方不同意,其次平台也会质疑导演的能力,只能逼着我们去找一些有代表作的导演,早期来内地发展的港台导演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且他们片酬都不是很高,制片方在背负着高利润任务的情况下,只能从制作层面去省钱,那导演片酬是一个大头,所以港台导演是个不错的选择。”郭琳媛透露。

此外,港台导演拍摄时的时间观念和“听话”也颇受制片人欢迎。

肖敏直言,内地的导演大多有几个通病:喜欢把自己当个“腕”,常常在片场跟制片人争权夺利,总要求“导演说了算”;习惯拉帮结派,进组要带自己的摄影

团队、执行导演之外,连制片人都要换成自己人;说好的进度,经常会延期,增加了投资成本;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喜欢改剧本。

而港台导演呢,“基本上把制片人当老板看,相对尊重一些,你跟他说了进度,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在你的进度范围内完成工作,允许制片人给自己匹配更合适的摄影和服化道团队,而且他们也不会轻易动你的剧本,会觉得说你给我什么我就拍什么,剧本应该是片方和编剧的事情,我只会去调整一些大方向,不会修改那么细节的东西。”


高效和高回报率背后:

制作层面问题不断——抠图严重、五毛特效

不过,资本所追求的高效和高回报率,放在影视创作上来说,往往是一种伤害。

“说实话,我们这个行业有好多投资过亿的片子,制作都配不上这个价格。”郭琳媛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找了一两个顶流,搭配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演员,你能看出来片酬上他们花了点钱,但制作上值不值得这个钱呢?反正从他们的特效和服化道上,我没看出来,钱花哪儿去了。”

IP改编潮兴起的那几年,确实出现了很多收视率、点击率超高的古装玄幻剧,但制作层面的争议也不断——替身泛滥、过度配音、抠图严重、五毛特效等。

有些作品因制作引发行业热议,如深陷抠图质疑的《孤芳不自赏》,以及投资3亿,被戏称拍成“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幻城》;有些作品频繁刷新国产剧评分下线,如《独孤皇后》3.8分、《梦回》3.7分、《山海经之赤影传说》3.4分、《上古情歌》3.1分、《莽荒纪》3分、《重耳传奇》2.4分……更多的作品则是徘徊在5分左右。


出现这个原因,肖敏和曹莹都认为导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部作品想要好,肯定要花钱花时间,但如果导演要赶下一个活,或者赶工期,他可能就觉得差不多得了。”肖敏说:“香港导演出‘行活’,在业内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了,不说别的,就拿金庸小说来说,最新翻拍的《倚天屠龙记》,那么经典的作品都敢糊弄,可想我们整个制作行业风气已经差到什么程度了。”

肖莹也直言,相比更重视作品口碑的内地导演来说,港台导演因为已经拍过很多作品,而且又有自己的代表作,所以很多人只把拍片当成一种工作,口碑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

“既然看中他们‘听话’,就不要指望他们后期的时候给你尽心尽力的去做,也有可能他们尽心尽力去做了,但能力达不到。”肖敏吐槽道。比如几亿的项目,但没有几个BGM配得好的,很多都是找个有名的歌手,随便唱个歌当BGM,该不该贴音乐的地方,都给你贴满,证明自己工作过了;架空的戏,找个靠近的朝代,服装改都不改,直接拿过来用;道具也不特制,现成的拿过来用。

出“行活”的另一表现就是套路化。郭琳媛透露自己曾跟一个香港编剧合作,发现他所谓的经典桥段,已经是十几年前的那种套路,比如设定两个人分手再相见,隔着一条街,突然下起了雨。

“港台导演初到内地时,确实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拍摄手法,如内地的通告、监制、AB分组拍摄等工作方式,都是港台导演带过来的,但如今我们内地的导演已经进步很多,内地的观众已经在看世界各地的优秀影视剧,但有些港台导演还在玩自己之前的那些套路,比如对话的剧情,经常就怼着两个主演的特写拍,有的剧开篇就是大量的人物旁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有声读物,这种方式早过时了。”曹莹说:“有时候不是说行活不好,问题是导演是行活,拍得很快,但配合的服化道等部门达不到人家那种工业化流程的水准,出来的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加上平台对于S级项目定级标准的畸形化,大家只盯着大IP、顶流演员,创作反而成了次要的东西。“不少制作前端的朋友,一听项目确定的演员,就觉得随便糊弄糊弄得了,因为他们找的那些演员一看就不是想好好拍戏的,这样的项目,大家从心里头就有这样的认知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大IP、顶流演员加持的项目,不管有多么的粗制滥造,基本上播出后都有好看的数据,至于收视率是不是买的,点击率是不是平台自己虚报的,好评是不是粉丝刷出来的,热度是不是被营造出来的,工作已经结束,谁会在乎呢?


作品不好全怪港台导演?

平台、制片方应做好品控!

但一部作品不好,能全甩锅给导演吗?显然不能。

“正常的情况下,片方才是第一责任人,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搭这样的班子,为什么宁愿花大价钱找两个丝毫没有CP感的演员,而不把钱花在制作上,或者在剧本上去磨更长的时间,为什么这样的片子能够拿到S级的投资和资源?”肖敏说:“显然,很多投资方、制片人和平台并未做好品控,他们一方面要求导演听话,另一方面又像以前一样,习惯于什么都依赖于导演,但港台导演长期在一套专业的工业化流程体系里拍戏,他们只是来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品控不是他们的义务。”

肖敏反问,像《有翡》前几集的特效,假到已经不能用五毛来形容,为什么没人提出意见?在她看来,这部剧有12个编剧并不可怕,当下电视剧创作都是团队协作,多人合作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为什么没人给12个编剧做统领,将剧情、台词调整到一种风格上,导致呈现的剧情非常割裂,前言不搭后语,人物剧情混乱。

郭琳媛也认为,一部作品不好,不能都怪导演,“我们内地团队也有跟其他国家优秀制作团队合作的前例,比如跟好莱坞顶尖团队合作的《阿修罗》,花了那么多钱,请了那么多演员,片子却拍烂了,评分3.1,能说是人家的审美和工作流程不如我们吗?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品控没做好吗?”

一位业内人分享了某部电视剧“为爱走钢索”般的故事,一部压了很久的古装剧,本来打算拍成大男主戏,结果男主身份敏感,恰逢男二火了,就想剪辑的时候突出男二,谁料男二又扑街了,又想突出女主来救场,结果发现男二粉丝还是很疯狂,不得已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外行人听着是八卦笑谈,业内人听着只有苦笑的份——有的作品不是作品,更像是取悦粉丝的工具,任人捏扁搓圆。

如今让业内制片人更郁闷的是,电视台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走出一条制播分离的道路,平台用了几年的时间垄断了行业,开始搞定制剧,包圆了影视剧制作流程上的每一个环节,套用的依然是IP+顶流的定级模式,在这样的制作环境下,“只看到他们用几个亿几个亿砸出一部又一部烂片,但看不到平台、投资方专业度的提高。”


郭琳媛认为,人们所谓的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在她看来恰恰是一种倒退,这几年影视剧投资倍数增长,但业内没出过几部经典之作,反而是十几年前的《大宅门》《大明王朝》《父母爱情》现在看依然经典。

不能将一切过错都简单地归咎于港台导演,相反,他们工业化流程的拍摄方式、职业化的做事风格、艺术创作与盈利之间的平衡之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他们现在也应该谦虚一点,向国内优秀的导演学习他们的长处,不能对观众的印象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那么老土的层面,如今的年轻观众,已经跟国际接轨,甚至某些方面超越了西方很多国家,港台导演应该试着去了解他们。”